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11事件之后,许多人重新审视和思考世界形势,悲观的认为自二战以来,地区战争不断、时局动荡不安。所以,战争和灾难才是一种常态,而和平则只存在一个短暂的时期,甚至只是一种主观的愿望,发展更是不能均衡。于是他们对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个思想提出了质疑。其实,这是对于邓小平时代主题观的误解。我们应该从该时代主题观的形成过程、背景以及它的真正内涵,来全面的认识邓小平的时代主题观。 一、“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建国以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理论依据都是源于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基本判断——认为世界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是时代的主题。中国负担着沉重的不安全感,不但在外交上处于被动,更重要的是国内建设深受影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期,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①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的出现,使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发展、进步为主要内容的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处在这个时代潮流之中的世界社会主义也发生了新变化,研究这些新变化,是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②的需要。一、社会主义存在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20世纪后期,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时,社会主义也因苏联东欧剧变而遭受了严重挫折。在此情况下,一些社会主义者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放弃了追求、改变了…  相似文献   

3.
概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安全问题伴随着主权国家的诞生而产生。随着冷战的结束,尤其是以“和平、发展、合作”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国家安全与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与和平关联度减弱,与稳定和发展休戚相关。经济全球化又使一国经济安全与世界经济发展和稳定密不可分,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上升,内涵扩大,环境复杂,威胁多样,风险加大。保障经济安全必须从国内和国外两条战线着手,但经济安全的基础在国内,保障重心在国内。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使中东和欧洲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强烈动荡,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联合国的本来面目,冲击了现存国际法和国际秩序,同时对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能源格局也产生一定影响.不过总的来看,伊战毕竟是一场规模有限的局部战争,可能会产生某些潜在的变革作用,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基本趋势和发展方向不会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因此伊拉克战争后,我国面临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仍然成立,我们仍应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自身实力.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更为明显,然而世界各地地区战争不断。邓小平世界战争观使我们认识到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原因,也促使我们认识到地区战争仍不能根除的历史、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6.
“时代主题论”是邓小平的重要外交思想。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当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恶性膨胀的情况下,要正确认识与把握国际变局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影响,既要看到它对和平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更要看到它还改变不了和平与发展历史大趋势。这对于帮助我们正确分析复杂的国际环境,迎接各种挑战,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更加和平与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近70年的新中国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既体现出一脉相承的关联,又呈现出不同历史情境下的各自特色。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战争与革命的世界主题下,在冷战思维的支配下,走出了一条用政治符号识别的有选择性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后,中国选择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与内核的和平发展道路。时至今日,中国在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的基础上,用东方人的独特方式和智慧把自己塑造成世界和平发展的倡导者、维护者和最重要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8.
求是的精神无畏的气魄——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若干论述傅耀祖邓小平同志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论述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内战略和国际战略体系的重要理论依据。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关于“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  相似文献   

9.
科索沃危机──欧洲战后最大的一场战争牵动全球亿万公众的心。人们关注它的发展,关注它的最终解决,因为人类正处于世纪之交,面临着把什么样的世界带入新世纪的根本问题。科索沃危机中的激烈冲突向人们展示了许多,当它趋向和缓时,给世界的反思也是深刻的。科索沃危机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制造的惨绝人衰的战争浩劫,彻底撕下了它人道主义的伪装,暴露其霸权主义的真面目,再一次证明了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它们借口之荒谬、性质之恶劣、破坏之严重,世所罕见,它制造的人道主义灾难、生态灾难、经济灾难更是前所未有,它给欧洲和世界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热点问题突出,单边与多边、单极与多极之争贯穿整个国际关系领域,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依然存在,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世界还很不安宁。但国际形势基本走向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总体和平、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中国外交也要有新思路,不断开创新局面。面对新的世界形势, 2004 年 2 月 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沉浸在对和平与发展的美好向往之中。他们认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前提下,只要大家都普遍遵守和平竞争的原则,就会带来世界各国经济利益的平均化、普遍化或者所谓的"双赢"。但事实上,冷战结束以来,发达国家不但没有放松对军事实力的提升,反而更为重视。他们认为,从历史上来看,世界上的任何一场战争都起源于对不同利益的争夺,而解决不同利益争夺的最终途径无不通过军事实力;从国际政治的现实来看,沿用这种思维和手段的现象仍然存在,面对全球各种资源竞争日趋加剧的世情,中国努力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必须的。  相似文献   

12.
杨闯 《外交评论》2004,(4):22-29
本文主要论述外交决策理论的内涵、冷战后亟待解决的国际秩序论和中国应该选择和平发展安全合作的外交战略。文章认为,外交决策理论应回答世界格局、世界主要矛盾、国家定位与国家核心利益等问题。冷战后世界向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冷战后世界两大主题没有变,但和平与发展的内容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南北关系问题。中国的周边环境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的国家定位应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台湾问题都属中国的核心利益。当前应建设中国关于国际秩序的理论和中国外交战略理论。中国的外交战略宜提出“和平、安全、发展、合作”为好。  相似文献   

13.
在斯大林时代形成的苏联模式反映了战争与革命时代的特征,其经济发展的粗放性、经济结构的超重性、经济体制的集中计划性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封闭性越来越不适应和平与发展时代的要求,苏联没有因应时代的变化进行模式转换,结果在60年代后由盛转衰,终于被时代所抛弃。本文认为,战后苏联模式由盛至衰和苏联剧变的发生,只有从世界历史进程的总背景和时代主题转换的角度,作深层次的经济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4.
我们习惯于把一定历史时期称作一个时代,把过去的一段时期称作一个旧时代,把新的历史时期称作新时代。当今的时代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激烈斗争又和平竞争的时代,是世界各国在综合国力上激烈竞争的时代,是单极化和多极化激烈碰撞的时代,是世界经济日益朝着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是高新技术正在发生重大突破的时代,是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正在寻求不断创新的时代,是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现并寻求整合解决的时代。总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事实上,迎  相似文献   

15.
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普遍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被称为国际社会三大公害之一(其他两大公害:一为环境污染;二为吸毒贩毒,而吸毒贩毒又属于有组织犯罪活动范围的主要领域)。从世界范围来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20世纪90年代乃至整个21世纪的主题。对和平与发展的威胁主要来自战争和犯罪两个方面。战争的威胁是区域性的,犯罪的威胁则是全球性的;战争的威胁是暂时的,犯罪的威胁则是长期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犯罪对世界的威胁已超过了战争,犯罪使人类社会付出的代价也已经超过了战争。”1应当正视我国目前严峻的犯罪现实。…  相似文献   

16.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状态,两者相互矛盾、又互相交替。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战争此起彼伏、层出不穷。据国际上一些学者统计,在以往5000年的历史里,世界各地曾发生过1.4万余起战争。就全球而言,几乎年年有战争,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总是相互交替的,和平的时间要长得多。战争是一种暴力,给社会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无数财富毁于一旦,众多生灵倒毙疆场。但是有的战争恰恰起到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战争虽然引起种种灾祸和苦难,但它也会带来相当大的好处,它无情地暴露、揭穿和破坏人类制度中许多腐  相似文献   

17.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在全面、准确地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正确选择。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的世界场景中,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驱动力,国际关系民主化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政治空间,世界和平力量增长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依靠力量。基于以上原因,中国正确选择了将自身的发展与世界的和平有机统一起来,走出了一条既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又独立自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大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谢益显 《外交评论》2000,3(3):42-50
1999年发生科索沃战争和美国炸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事件,使我们中国人对自己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更见深重了。这要求我们在对外战略策略方面必须有相应的反映。可是,不能认为国际形势和格局以及中国对外关系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因此,中国原有的国际大战略和对外基本战略都需要继续得到肯定。在此前提下,在我们的对外战略策略意识方面除了总的需要增强“人民的凝聚力”之外,还需要在民众中增强反霸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做好进行可能的反侵略战争的心理准备,加强对外交流和宣传中国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一贯的记录、现实的实践及其信守的原则和根据,以及需要在对外关系中更加关注有关对方国家的民众的心理和情绪等。  相似文献   

19.
在邓小平人权理论体系中 ,关于人权与和平、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与时代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子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构体现出邓小平人权理论在国际风云不断变幻中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理性与睿智。本文从邓小平人权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阐释、人权与和平权和发展权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理解邓小平人权理论的时代特征及其对世界人权事业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继续发展。中国要想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理清自己与外部世界联系的脉络,对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作一客观、准确的定位,从而找到更为有效的战略途径,顺势而为,在争取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同时,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拟从两个层次对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