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与人文的辩证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问题,更贴切地说,应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科学精神强调对客观事实和真理的理智性追求,而人文精神则着重人的主观需要和价值的情感性关怀。事实上,人类对真理的追求,离不开激情、需要、价值观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而对人的需要和价值的真正关怀,须有科学理性的支持。科学与人文、求真与求善,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但又相互渗透,须以辩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那么,这种完整性和统一性表现在哪里呢?我认为,这种统一性就表现在它们各自从不同层面,对人的解放的理论追求和价值承诺上。可以说,人的解放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于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实质和核心,体现了马克思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辩证统一。它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各个时期,体现在马克思思想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3.
凸显人文精神: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纵观东西方的文明古国及其繁荣发展时期 ,都以一定的人文精神作为时代的主旋律。凸显人文精神是 2 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人文精神是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灵魂 ;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源头和归宿 ;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缺失是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深层问题之一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仍然存在着重理轻文 ,以技术教育挤代科学教育 ,或将人文教育独立于科学教育之外等片面性弊端。新世纪高等教育凸显人文精神的实践理路是做辩证探索 :人文精神需要自觉挖掘和凸显 ;人文精神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互融合中凸显 ;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凸显人文精神的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需要哲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需要哲学透视 ,这是由经济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哲学的本质决定的。对经济发展的哲学透视包括人文透视、社会透视和辩证理性透视三个主要侧面。人文透视体现了哲学意识的人文精神 ,内在地包含了人文精神的主体意识和文化意识的统一。经济发展的人文追求提出了人文透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社会透视体现了哲学历史观的深刻意蕴 ,其内容包括社会形态透视、社会规律透视和社会发展趋势透视。辩证理性透视体现了哲学的辩证法功能。辩证理性透视要求用唯物辩证法观点观察、分析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它体出经济发展的辩证本性。对经济发展的哲学透视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经济发展的人文透视 ,坚持把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真正为人类谋利益。对经济发展的社会规律透视 ,能加深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洞察 ,增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自觉性 ;能增强经济发展的预测性 ,自觉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对经济发展的辩证理性透视 ,则有利于全面把握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克服孤立地看待经济发展 ,甚至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观点  相似文献   

5.
法制的现代化是以法律的逐步理性化为主要特征。传统的“理性”观 ,片面地强调了法律的“工具理性” ,而忽视了其“价值理性”。这种理念所带来的后果即为“人的物化” ,对人的生命价值至尊的忽视及“人本”意识的缺失、主体性地位的衰退。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以价值理性为基点 ,强调“以人为本”和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界对人文关怀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文关怀的内涵、人文关怀的基本特点、人文关怀的时代背景、人文关怀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历史渊源和谱系、人文关怀的价值目标与功能和人文关怀与以人为本的关系等方面,推动了人文关怀研究的理论化和实践化。当下不断深入挖掘人文关怀的理论蕴涵应突出从人文思想的发展轨迹追溯人文关怀的历史原像、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拓深研究的理论深度和从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汲取理论指导,与现实对接中抓住人文关怀的时代基因要切实找准人文关怀的时代转向、关注人文关怀的现实维度和健全人文关怀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具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内在理论维度,即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科学精神与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人文关怀。邓小平理论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辩证统一。而正是这两个维度,使邓小平理论永葆生机和活力,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源远流长,导引着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既要倡导科学、更新信息技术设备,更要全方位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弘扬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权、体现人文关怀的社会。人文关怀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刑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规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发挥其重要作用,而在我国公众和公权行使者对刑法存在非常态的认知和误读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刑法的深层意蕴,即人文关怀。刑法的人文关怀属性是由刑法机能决定并展开的,也是能与和谐社会相契合并且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我国现行刑法制度、条文规范在体现人文关怀意蕴的同时,还存在着缺失,有必要根据情况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主义是马克思重要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其主要点在于用历史性的观点来认识和把握共时性,也就是说通过考察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形态的发生和发展,来认识其现实存在形态的历史特殊性。卡尔·波普尔对历史主义的指认却是完全个性化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从这种认知出发而对马克思主义所采取的批判立场只能是一种无批判;而同时,这却再一次表明了其逻辑实证主义的局限性以及它与马克思历史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深刻对立。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相辅相成、互为融通的关系。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野的困惑,这里有其深刻的根源:人文与科技的现实对立与冲突;片面功利主义科学观的误导;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双重效应。要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必须做到:在实践基础上坚持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注重科学活动中的人文关怀;重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是人对"人本身"的一种自我关怀,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含丰富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精神成人、坚定理想信念、建设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人文目标;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必须加强人文关怀,具体要求为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民生建设、实现体面劳动、提升公民意识、保障尊严生活、注重心理疏导等。  相似文献   

13.
公安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具有政治性、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特性。公安院校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是图书馆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所蕴含的承认、尊重和实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它要通过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来进一步体现、外化、实践。公安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开展的系列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备的图书馆制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保证;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据说 ,对科技发展作人文思考 ,是一种“新思维”、“高思维”。(围绕最近出版的奈斯比特《高科技·高思维———科学与人性意义的追求》一书的宣传中 ,就作如是说。我不理解 ,原书名中的HighTouch为什么译成“高思维”。我在这里是在通常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在我看来 ,这种思维的老祖宗 ,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对科技发展的人文思考马克思主义总是从人的观点来考察科学和工业发展(马恩在《神圣家族》中把自然科学看作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 ,把工业看作是“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 ;总是从人和…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二十世纪文学发展可以看出 ,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是几代作家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但由于纷纭多变的社会历史情境以及作家自身禀赋、经历等的规约 ,文学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有忽略世俗生活、片面追求所谓“终极价值”的倾向。这种状况在 90年代以后才得到改观 ,而世俗与理想的关系在新世纪仍然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浅谈弘扬人文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主要内容是重视人的生存环境、人的价值与尊严、情感生活和道德思想。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弘扬人文精神的必要性,我国国民的人文素质决定了弘扬人文精神的紧迫性,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人文精神的内在要求。弘扬人文精神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人文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人文关怀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生态环境的伦理思想科学而全面地回答了自然的内涵与外延、为何保护以及如何全方位地保护好大自然这几个事关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自然与人的本质的统一和自然界的复活与人的发展的统一——两个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对指导当代社会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发展持续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在中国科学诠释或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出发,牢牢把握住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运用理性整合的思维、观点与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科学的诠释,形成了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理性整合型诠释范式。  相似文献   

20.
解决工业经济时代人格危机的关键 ,在于彻底摒弃那种物化的单向度的人格模式 ,铸塑一种兼备科学与人文精神、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想人格 ,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现代科学的综合化趋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相融合 ,为形成这种理想人格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