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的过速增长及环境利用的无序和无度使人类的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安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各国政府都在探求治理对策,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单独立法开征环境保护税,是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良性循环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城市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城市的发展必然受到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制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城市中的任何活动都必须考虑资源和环境的生态承载力,不破坏其稳定机制。要发挥环境规划法律制度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经历生态工业文明过渡阶段,这将赋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的内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下区际经济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因素关联互动的科学发展,包括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生态平衡、政治联合和文化融合五方面要求。经济效率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其他内涵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经济效率要求与其他要求之间并非不可调和,通过系列的制度创新,可以实现生态文明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统经济是通过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费资源以及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而循环经济要求我们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在物质不断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并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广西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使广西经济社会走上可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生态文明,是当今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非传统模式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道路的本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当代经济发展不要以消耗甚至破坏下一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谋求发展,要保持生物的多样化,资源可以得到永续利用,生态环境适于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在实践中,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可持续发展有两个目标:一是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以推动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国际经济形势空前复杂、国内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及资源环境紧约束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态势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增长切实转到主要依靠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内需消费上来,着力夯实生态经济基础,推进绿色发展,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运动,统一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建设生态省,是我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主体功能区的重要类型之一。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城镇化是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对于补足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短板",改变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普遍落后的面貌战略意义重大。要立足区域功能定位,以县城为主平台,加快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城镇化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民生福祉,还关乎民族国家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将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乐观主义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促进繁荣和合作的源头,可以带来更好的环境景况。因为按照西方国家以往的经验,尽管其环境情况曾经一度恶化,但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且加上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而这些经验应该可以借用到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因此,经济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助力。批评者则认为,生态破坏、资源耗尽、环境污染等情况的出现都与经济发展有关。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大肆破坏自然环境,却没有认识到环境的有限性。经济收益不一定会提升环境品质,反而常常成为人们破坏环境的诱因。总的来看,无论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批评者都承认追求经济发展会对环境永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这里确实存在无法兼顾的矛盾关系。本期摘译的是时任美国加州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的马克·波芬伯格对印度尼西亚林业政策的研究。在这篇论文中,马克·波芬伯格通过印度尼西亚林业政策案例的分析,探究了政治经济权力结构与环境永续的关系,提出民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相对公平的参与是环境永续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由于面临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观念相对落后,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相对突出,一直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而欠发达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力资源、巨大的开发潜力,又是其独特的软环境优势。在大力弘扬齐鲁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双重时代背景下,应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传统文化保护与生态城市建设融合的途径,既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新型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分不开。人口、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桑杰 《青海人大》2006,(5):16-19
当前,生态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生态问题正在演变成为当代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中心问题。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生态文明,是当今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非传统模式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道路的本质与核心。人类社会正在步入生态文明时代,构建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是当代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环境公害是基于人类活动的作为与不作为而产生的一种公共生存环境损害行为。从司法审判与社会发展的实证考察,由于经济本位体制、犯罪与非犯罪行为、公害防控和救济体制稀缺导致大气污染、水土污染、噪音、公共建筑损坏、生态资源破坏、文化遗产破坏等公害类型越发剧烈,严重影响着人类公共生存环境。而环境公害与防控公害的博弈存续态势,使构建公害诉讼防控环境公害变得越发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海洋生态资源破坏日趋严重,开展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研究,有利于利用经济的手段解决海洋生态资源面临的问题。随着南海资源开发的深入与南海纠纷问题的剧增,南海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建立南海海洋生态法律补偿是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海洋生态资源破坏日趋严重,开展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研究有利于利用经济的手段解决海洋生态资源面临的问题。随着南海资源开发的深入与南海纠纷问题的剧增,南海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建立南海海洋生态法律补偿是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号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拨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弦,更在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引起了强烈共鸣。在发展中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既要发挥资源优势,壮大特色经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又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一直是中共兰坪县委、县政府努力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小高技术企业作为一类特殊的企业群体,是国家创新的主体之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综合国力的增强,有着极大的促进使用。为此,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竞相扶植中小高技术企业,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小高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空间环境。然而同其他企业一样,中小高技术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探讨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系统主要由经济、资源、生态和人口四大子系统组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要协调好这四大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持续、资源持续、生态持续和人口持续。对于中小高技术企业来讲,集群化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广西人口增长与生态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人口增长与生态资源的关系看,广西耕地资源与人口增长将在三十四年左右基本饱和,森林资源满足供给并有富余,沿海滩涂资源与人口关系趋于饱和,水资源与人口关系是富足有余,但工业废水排放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面对这一状况,广西要加大农村鼓励节制生育的政策措施;合理利用耕地,发展生态农业;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优势;保护近海生态环境,发展远洋捕捞渔业;重视水资源的环境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人口流动对农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文章从经济影响、社会影响、资源环境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在经济方面,农村人口流出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提高了农村流出人员的生产效率,流出人员将资金收入带回农村,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方面,民族地区农业一定程度上因人口流失而受损,人力资本流失对农村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社会方面,农村传统社会观念正逐步改变,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但是,老龄化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尤为突出。在资源环境方面,人口流出缓解了农村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