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Graves氏观察到一种感染人的肠道病毒科赛奇B_5(CB_5)的抗血清能中和猪水泡病病毒(SVDV),猪病毒也能感染人以来,人们就不断推测着两种病毒之间的关系和CB_5病毒在猪病病因学中可能起的作用。进一步的工作表明中和实验能区别两种病毒,也表明CB_5病毒存在着相当大的抗原性渐变。RNA杂交实验证实了这些抗原关系,英国SVDV分离物的RNA和原型(Faulkner)CB_5的BNA之间大约有50%的同源性,在原型CB_5  相似文献   

2.
浮密度和沉降系数是病毒的两个重要物理参数,是目前病毒分类学中广泛采用的标准之一。测定病毒的浮密度和沉降系数则是研究病毒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一种必要手段。 所谓病毒的浮密度是指病毒在水化状态下单位体积(厘米~3)内的质量(克)。因为它是在一定物质(一般为氯化铯)的水溶液中进行区带离心,借助阿基米德浮力测定的,所以称为浮密度。不同病毒的浮密度大都在1.1—1.6克/厘米~3之间,比其于病毒的密度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3.
阿留申病( Aleutian Disease)( AD)是水貂的慢性进行性病毒病。病原病毒属细小病毒科( Parvoviridae)。下有两个属,即细小病毒( Parvovirus,又称小DNA病毒)和依赖病毒(Dependovirus)(以前称腺联病毒)。其病毒特征:单链DNA,分子量1.5~2.0×10~6道尔顿。是二十面体对称,无包膜的颗粒,直径18~26纳米(nm)。CSCI浮密度为1.39~1.42克/毫升。耐热,耐酸,耐乙醚。依赖病毒必须要有腺病毒同时存在,它才可以复制。所有成员都在细胞核内繁殖。  相似文献   

4.
通过病毒的中和、免疫扩散试验及病毒RNA杂交研究猪水泡病病毒(SVDV)与科赛奇B_5病毒的关系,经过三个方法发现两种病毒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从几个国家分离的猪水泡病病毒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但也有差异。最近分离的科赛奇B_5病毒之间也是相似的,但发现它们与原始型(Faulkner)毒株有明显的差异。SVDV与Faulkner 毒株的关系比与最近分离的科赛奇B_5病毒更为密切。我们对于最近出现猪水泡病的关系的观察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科赛奇B_5型病毒(CB_5)和引起猪水泡病的病毒(SVDV)在血清学方面关系紧密。Graves氏曾用中和实验证明了病毒间有明显的交叉反应,并且它们的关系也被补体结合实验和免疫扩散实验所证实。在免疫扩散实验中,当两株病毒向SVDV所感染的猪的痊愈血清或者从科赛奇B_5感染康复的病人获得的血清扩散时产生了一致的一条沉淀线。此外,在同源反应中形成的刺线可以区别两病毒株或其各自的血清。  相似文献   

6.
文中描述了香港新界猪的一种水泡性疾病,并指出其与口蹄疫相鉴别之困难。其病原能在猪细胞培养中生长而不能在牛细胞或吮乳田鼠肾(BHK-21)细胞中生长。它对酸的灭能有极强的抵抗力;加入1M氯化镁能使其对50℃的热灭能稳定化。它的浮密度为每毫升1.34克,比口蹄疫病毒小得多。交叉中和试验的比较表明,它与在意大利从表现一种类似的水泡性症候群的猪分离出来的肠道病毒在血清学上相似。  相似文献   

7.
用仔猪肾初代细胞培养物滴定时,VSK病毒的产斑率约为≤0.9×10~(-3)。将繁殖于猪肾细胞培养物上的病毒用氯仿处理,吸附,差式离心及密度梯度离心,加以浓缩并提纯。 曾发现了下列物理参数:病毒属于等积的(Isometrical)RNA病毒,其直径为25.1±1.0毫微米。对氯仿、乙醚及pH有抵抗力。沉降系数为156±3S,氯化铯中的密度为1.33±0.1克/毫升。在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它属于肠道病毒属,根据对pH的不同敏感性及氯化铯中的等密度可与口蹄疫病毒相区别。  相似文献   

8.
用SDS-PAGE对绵羊棘球蚴囊液和原头节抗原分析结果表明,前者共有多肽带19条,其中66和59ku多肽带为主带;后者共有多肽带29条,缺乏主带成分。这两种抗原在多肽组成和含量方面差异明显。绵羊细颈囊尾蚴囊液和脑多头蚴囊液抗原的SDS-PAGE结果表明,前者共有多肽带15条,其中主带成分为66,59,40和12.5ku多肽带;后者共有多肽带13条,其中66,40和12.5ku多肽带为主带。三种绦虫蚴囊液抗原之间的共有成分为94,66,59,43和40ku多肽带。棘球蚴囊液的42,34.5,33和24.5ku多肽带组分也为细颈囊尾蚴所共有,而55,52,41,39,38.5,14ku以及1条分子质量小于10ku的多肽带为棘球蚴囊液的特异性组分  相似文献   

9.
文中描述了香港新界猪的一种水泡性疾病,并指出其与口蹄疫相鉴别之困难,其病原能在猪细胞培养中生长而不能在牛细胞或吮乳仓鼠肾(BHK—21)细胞中生长。它对酸的灭能有极强的抵抗力;加入1M氯化镁能使其对50℃的热灭能稳定化。它的浮密度为每毫升1.34克,比口蹄疫病毒小得多。交叉中和试验的比较表明,它与在意大利从表现一种类似的水泡性症侯群的猪分离出来的肠道病毒在血清学上相似。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水泡性口炎病毒印第安纳型(VSV-IND)和新泽西型(VSV-NJ)的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水泡性口炎病毒2种血清型相对保守的L基因为靶序列,分别设计2对型特异性引物和2条不同荧光基团修饰的探针。经过对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VSV-IND和VSV-NJ的双重荧光RTPCR方法。该方法能准确鉴别VSV两种血清型,与口蹄疫病毒(FMDV)、蓝舌病病毒(BT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猪水泡病病毒(SVD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等灭活抗原核酸无非特异性扩增,特异性强。与普通RT-PCR相比,反应快速、灵敏度高。Ct值的变异系数小于3%,重复性好。利用所建立方法对12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普通RT-PCR相同。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为VSV-IND和VSV-NJ的同时鉴别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特异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免疫信息学和反向疫苗学为理论根据,利用RT-PCR法获得了猪水泡病病毒(SVDV)HK/70株的基因组序列并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和方法,对SVDV结构蛋白的二级结构的不同方面及其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表位进行了预测,综合评价了SVDV结构蛋白的抗原特异性细胞表位,并计算出一些潜在的抗原位点。结果表明,VP1蛋白含有的细胞优势抗原表位最多,但其他结构蛋白也含有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表位,有的甚至有可能成为优势抗原表位或对优势抗原表位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口蹄疫病毒(FMDV)O_1Suisse分离物的单克隆抗体(McAb)对病毒表面的抗原决定簇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其相对功能。用竞争性ELISA检查出6个主要抗原位点,每个位点都含有1个或多个抗原决定簇,文中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抗原位点是:①胰酸敏感性线性排列位点,名称为B_2/D_9,它与病毒感染力有关,可能位于或靠近病毒粒子的细胞结合点;②抗胰酶的构像型位点1C_8/4C_9,也是个中和作用位点;③第二个抗胰酶的构像型位点3C_8,也是中和作用位点;④第三个抗胰酶构像型位点6C_3/2G_5,与病毒的中和作用关系不大;⑤位点3G_4,胰酶处理可部分地损坏其功能,与中和作用无关;⑥内部位点A_8它可能是12 S亚单位专有的位点。这些研究工作首次清楚表明,抗胰酶和胰酵敏感性中和(与病毒感染力有关)位点同时存在于FMDV粒子表面,但只有一个位点是线性的,它是目前研究的多肽苗的成份。  相似文献   

13.
用同一份仔猪肾组培细胞先繁殖猪瘟病毒(中国猪瘟兔化弱毒),再繁殖口蹄疫O型病毒,猪瘟组培细胞毒兔检可达5 ×10~4ID/1毫升。O型口蹄疫细胞毒鼠测毒价可高达≥10~(8·5)“MLD_50/0.1毫升。 被猪瘟病毒感染后的细胞不发生细胞病变(cpe),大量繁殖猪瘟病毒后的细胞(即3~5次收毒后的细胞),再感染口蹄疫O型病毒,细胞病变率几乎达100%。从而说明猪瘟病毒与口蹄疫O型病毒是可以先后在同一份细胞内复制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建立快速检测塞内卡谷病毒(SVV)的实时荧光RT-RPA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能准确检测SVV核酸,与水泡性口炎病毒(VSV-IND和VSV-NJ)、猪水泡病病毒(SVDV)、口蹄疫病毒(FMDV)、猪瘟病毒(CSF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等灭活抗原核酸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本试验中最低可检测SVV核酸浓度为1.35×10~(-3)g/mL;简便快速,反应时间小于20 min;重复性好。利用所建立方法对11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RT-PCR一致。本研究为SVV防控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可用于基层实验室对SV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曾用蔗糖和氯化铯梯度离心法从猪水泡病病毒的细胞培养收获物中分离到三种不同的颗粒。病毒粒子(148S)、无RNA空衣壳(81S)和一种也无RNA的第三种颗粒(49S)与猪水泡病病毒抗血清都显示出了免疫反应性。81S和49S颗粒具有自然产生的空衣壳典型的多肽。曾用纯化抗原注射给天竺鼠制备了用免疫扩散法可以区别空衣壳和病毒粒子的抗血清;49S抗原似乎与病毒粒子类似。用在幼小白鼠脑内繁殖,新制备的病毒抗原制造的抗血清,可区别猪水泡病病毒和在血清学上与其相关的科赛奇B_5病毒,但是不能区别各种沉降颗粒抗原。当在天竺鼠血清中孵育时,部分纯化病毒制备物将降解为空衣壳。本文讨论了空衣壳和49S颗粒可能的来源以及它们与病毒制备物抗原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猪水泡病病毒 (Swinevesiculardiseasevirus ,SVDV)HK’70为材料 ,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非结构蛋白编码区的 4个重叠目的片段 ,连接于pMD 18 T载体 ,转化JM 10 9感受态细胞。经对重组质粒双酶切、PCR鉴定、序列分析表明 ,HK’70非结构蛋白编码区核苷酸长 4 0 0 2nt ,氨基酸长 1334aa ;与J1’73、H/ 3’76、SVDV(Seechrn等测株 )、NET/ 1/ 92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98.6 %、98.3%、98.3%、91.2 % ,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8.9%、99.1%、99.2 %和 97.2 %。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首次对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排泄分泌(ES)抗原的多肽组分进行了分析并同时对牦牛源棘球蚴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的多肽组分进行了分析。应用10%凝胶,采用垂直板型电泳、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进行SDS-PAGE的结果表明,六钩蚴ES抗原至少由14种多肽组分组成,分子量范围270~17.5KD,其中主要组分6种。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至少由25种多肽组分组成,分子量范围230~17KD,其中主要组分13种。本项研究为功能性抗原的进一步分析、分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许多生物体液中的活性物质含量很低,各种生殖激素含量一般都在10~(-9)~10~(-12)克/毫升水平,而各种常规的化学测定方法只能测到10~(-3)~10~(-6)克/毫升水平。1960年以前,要测定这些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只能采用生物学测定法,即根据特异器官对被测成分的生物学效应的大小来判断被测物的水平。这种方法除对实验动物需要严格选择外,方法本身也很复杂、费时,特异性差,难以准确定量。 1959年,Yalow和Berson利用胰岛素抗体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胰岛素试剂进行血液中胰岛素测定,成功地建立了胰岛素放射免疫测定法,奠定了放射免疫测定法(Radioimmunoassay,简称RIA)的基础。RIA是将具有极高灵敏度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与高度特异性的免疫化学技术结合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分析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碗度高、重现性好,最低可测量达10~(-9)~10~(-12)克/毫升,甚至可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应用~(35)S-甲硫氨酸对SVDV和CB_5这两个相关病毒体内标记的条件,并对病毒不同感染时间和不同标记时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病毒感染时间是标记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相比之下标记时间并不重要。病毒感染与标记也可以同时进行。标记液至少可以反复使用3次。  相似文献   

20.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2峰精液品质和成分不同公驼精清的结果表明,正常精清出现19个蛋白和多肽组分,而品质不良的公驼精清仅为13个吸收峰;两者在碱性蛋白、酸性蛋白组分以及诱导排卵因子(OIF)的浓度和成分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