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改革开放40年,内蒙古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蒙古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草原文化就是内蒙古民族文化之魂。改革开放为草原文化的改革创新和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草原文化也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7,(8)
正为传播弘扬内蒙古历史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通过历时近两年的考察调研、问卷调查及专家评审,"内蒙古十大文化符号"对外公布,成为内蒙古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内蒙古大草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河西走廊。全区草原总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0.2亿亩,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内蒙古大草原是目前世界上草原类型最多、保持最完整的草原之一,是我国草原文化的发祥地和承载地,已经成为内蒙古形象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强区策略的推动下,我区连续十年举办了“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学术研讨会,对草原文化发展的理论探讨以及探索草原文化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实效运用,都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2013年6月下旬,第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以“创新发展草原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基地”为主题,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乌兰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她在充分肯定草原文化研究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及在国内国际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指出: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要求,符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由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需要和草原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强调在草原文化创新发展中必须正确把握创新与传承保护之间的关系,要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要着眼于文化前沿和时代发展,不能离开文化传统、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空谈文化创新;要着眼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搭建草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和平台,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草原文化创新发展和内蒙古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6,(8)
正"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提出的明确要求。两年多来,努力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已成为全区各族人民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谆谆嘱托的共同行动。草原文化作为内蒙古优秀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滋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沃土,为内蒙古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今后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一、创新发展草原文化在打造祖国  相似文献   

5.
<正>在第六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蒙古族文化与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与文学艺术、民族电影发展、草原文化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草原文化的研究和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6,(10)
正各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构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民族地区的展现,更是各民族地区文化现代化成果集成的过程。草原文化:内蒙古区域文化构成的基石区域文化被视为一个区域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模式和管理方式等因素的总和。直到大规模农业开发出现之前,基于游牧社会生活传统的草原文化还主导着内蒙古区域文化的走向。草原文化构成了内蒙古区域  相似文献   

7.
宝力格  盛明光  黄金 《实践》2005,(4):44-45
草原文化是游牧民族创造的别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广义上讲,草原文化是民族性、动态性、时代性、世界性的一种文化。在内蒙古这一特定的地区内, 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性,主要表现为崇拜自然、生态型特征、包容性、传承性和开放性。今天,在我区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新的实践中,深入研究草原文化的主要特征,发扬民族文化的光荣传统,服务于我国和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蒙古民族,是马背民族。马既是草原精神的化身,也是草原文明的摇篮。内蒙古的马文化渊流已久,关于马的谚语、岩画、颂诗、赞歌、舞蹈、琴乐、雕塑、器具……灿若星辰。人马之情,渗透到了蒙古族的生产、生活、经济、文化全界面。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寄语全区  相似文献   

9.
<正>坚定文化自信是内蒙古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和精神动力,是弘扬草原文化的基石。经过70年的文化洗礼,内蒙古自治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把打造祖国北疆文化繁荣亮丽风景线、守好内蒙古各民族美好精神家园作为文化建设目标和方向,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各项文化事业发展,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李红梅 《实践》2015,(2):48-49
<正>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其产业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至强区战略以来,内蒙古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草原文化为底蕴和特色的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态势正在形成。此间,内蒙古广播要适应自治区文化改革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作用。一、坚定不移地以草原文化为根,全力打造中国的"草原之声"  相似文献   

11.
蔡欣欣 《实践》2014,(5):47-49
<正>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文化是由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各个民族经过不断的开拓、创造、积蓄、创新、发展而形成的以"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为核心理念的地域性文化,其独特的地域民族特色、丰厚的文化积淀贯穿于蒙古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草原文化在草原儿女的血脉中发展传承,不仅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精神指引和前进动力,并成为推动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驱动。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8,(12)
正乌兰牧骑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是内蒙古文艺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进入新时代,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内蒙古传统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出一批高质量、接地气的民族文艺精品,热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等深深融入农牧民心中,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意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5,(12)
<正>2015年6月,以"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组委会主办,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科联、内蒙古蒙医药协会、内蒙古新闻广电局、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内蒙古草原文化学会承办。内蒙古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内蒙古"草原文化研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20,(4)
正农牧区的教育改革,既要适应时代改革创新步伐,也要不遗余力地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在农牧区教育改革过程中与时俱进地传承和发展草原文化,是民族教育的使命所在。《农牧区教育改革与草原文化传承》是以内蒙古农牧区学校教育发展实际状况为切入点,通过实证调研,结合农牧区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现状,在总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基础上,揭示了农牧区教育在改革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6,(9)
正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最有特色和优势的地域文化,是我区文化建设最具竞争力和广泛意义的文化资本。草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事关全区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文化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大局。以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开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新局面草原文化作为复合性地域文化,属于传统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4,(8)
<正>6月28日晚,内蒙古乌兰恰特华灯璀璨、宾客云集,备受瞩目的第十一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在这里隆重开幕。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在开幕式上致辞。乌兰部长在致辞中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内蒙古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她说,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创办10年来,始终秉承弘扬草原文化、展示文艺精品、推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重任,创新传统文化,注重艺术品位,深入挖掘草原文化内涵,充分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九个一批"建设成果,也把草原文化的核心理  相似文献   

17.
草原文化与工业文明的和谐共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南华 《实践》2007,(6):44-44
一、草原文化的产业化草原文化的产业化优势,包括草原旅游、歌舞、艺术等在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中不断显现,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经济文化的双重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融入自然、回归自然已经成为一种感受和时尚,这一切都体现在草原文化巨大的发展潜力上,肯定了它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应有的贡献。内蒙古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正在迅速崛起,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具有地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框架逐步形成,后发优势日益显现。内蒙古这样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按照文化产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找到了草原文化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开拓了市场经济基本模式的突破口,打出了草原绿色、纯天然、无污染的品牌。  相似文献   

18.
传承草原文化 发展内蒙古文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是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也是文化大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推进草原文化的产业化进程 ,必须加大研发力度 ,尽快制定我区“草原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各项政策 ;打破条块分割 ,重点组建一批大型草原文化产业集团 ;确定主导型文化产业 ,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形成民族文化产业链 ;培育完善文化市场 ,使文化产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力培养文化经营人才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6,(12)
正草原文化是草原民族在草原自然地理环境中创造并世代传承下来的原生态复合型文化,也是一种不断创新发展、面向未来的充满活力的文化。草原文化是草原民族在草原自然地理环境中创造并世代传承下来的原生态复合型文化,也是一种不断创新发展、面向未来、充满活力的文化。草原文化的丰厚积淀及其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给内蒙古草原文化品牌的打造提  相似文献   

20.
乌云巴图 《实践》2006,(1):43-44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并且对该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情感、信仰、思维等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草原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英雄精神、自由精神、务实精神、开拓精神和顽强精神表现出来的。这些精神是草原传统文化发展演进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