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占有是马克思论述人的自由理想的一个极重要的范畴。而学界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就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的观点并没有作出充分阐述,对占有与自由的关系仅仅理解为占有了人的本质就实现了自由是很不够的。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通过对占有范畴的历史性分析认为,占有与自由之间是一种历史的辩证的关系,两者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占有是自由的前提,自由是占有的目的,占有与自由可以相互促进;另一方面,占有并不意味着获得了自由,应确立一种新的占有观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一部基础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第一次得到系统表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现代性自我确证问题入手,阐释了黑格尔理性主义现代性理论的困境;指出了马克思将“劳动”确定为现代性自我理解和自我批判的规范性概念,实践哲学是现代性理论的哲学基础;论述了哈贝马斯和海德格尔对劳动现代性理论的批判;最后,指出我们应该从存在论根基处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在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视域中分析劳动现代性理论。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性的理解、反省和批判构成了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主题。马克思正是以实践为出发点,在对资本全球化社会的反思性批判中使他的现代性视闽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问题作为当前社会发展遇到的瓶颈已经为许多哲学家所批判和反思,但仅从否定启蒙理性的角度批判现代性问题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后现代主义者不再存在论基础上去消解理性中心主义的做法也是流于表面。尽管马克思没有直接使用过"现代性"一词,但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洞察,对资本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反思、重构和超越,从异化劳动入手,提出只有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自由人共同体,才能使人回归本质,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为我们思考和解决现代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考察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在历史发展的语境中分析了现代性的价值,阐述了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是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应然目标。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对人与社会发展目标的道德批判,而是利用科学发展的成就,客观分析社会生产力变革的进步意义,提出人的发展的社会基础以及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理论。马克思批判现代性,以历史原则使道德理想、人本关怀与科学理性价值获得统一,确立批判现代性问题的历史立场,探寻认识现代性及其人的发展问题的正确理路。  相似文献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经济学体系构建的第一次尝试.在该手稿中,马克思所确立的基本范畴如私有制(所有制)、工资、资本、地租、劳动、分工、货币等,成为马克思经济学体系及其理论构架的基本点;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及其利益关系的探讨,力图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因此,该手稿对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人与自然平等的伦理原则后,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自然观以及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自然观进行批判继承,形成其自身的生态理论思想。通过剖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生态思想的理论背景及其实践背景后,探析其主要内容,即自然界的重要性、在异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变迁以及共产主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最终解决方法,进而领悟其对于当代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人的本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之质,区别于人的属性和人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的劳动实践。这一重要的界定显示此时的马克思已经接近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界定不仅避免了以往哲学家对人的本质的抽象理解,而且指明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物,因而与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不相矛盾的。并且,马克思还指出了人类解放的目标即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确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实现了从现成论的思维方式向生成论思维方式的转向,而推动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基本动力是对资本现代性的追问和批判。马克思哲学革命与现代性批判话语的内在关联对当前我国现代性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和共产主义观,蕴涵了丰富的和谐社会的思想,虽不成熟,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仍能得到有助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来,中国先后沿着两条不同的现代性路径前进:一条是消极意义上(韦伯)的现代性路径,建立了第一共和国——中华民国;一条是积极意义上(马克思)的现代性路径,建立了第二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辛亥革命可以看做中国现代性的真正起点,而中国现代性的进程,至今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13.
人是马克思一直研究的中心课题。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现代性批判是通过实践原则确立的,从法哲学到以抽象劳动为核心,形成"自由自觉的劳动",再到深入劳动过程的内部,从社会关系中寻找人的现实本质,最后到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出发形成"现实的个人"。正是在这一现代性批判的蜕变过程中,马克思不仅实现了其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思想变革,也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遭遇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探讨人的生命活动之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本质入手,揭示了这种活动所表现的生产劳动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于是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对以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树立了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不容抹杀的地位。但是由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是从理想的人的本质出发去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超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藩篱。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是对现时代的理论反思,必须直面当代的普遍问题。在现代社会,资本——劳动的二元框架构成最深层的社会结构决定力量。资产阶级国家的全部职能在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实现资本增殖,在于处理劳动与资本的斗争。以资产阶级国家为外在表现形式的政治解放,其实质不过是实现了的资本解放。共产主义理想要实现的人的解放,就是劳动解放。如何在现代性视阈中理解马克思提出的劳动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面当代的普遍问题的时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的价值观念诸方面的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在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和理论的研究中,许多学者都是从"反现代性"的角度来思考和解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和理论,甚至把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思想和理论与一味的批判完全等同起来。如果深入仔细地剖析和研究,我们会发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是基于重新建构一种符合全人类利益的现代性的目的。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在马克思的立场上指向未来社会的现代性建设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人类现实生存境遇的关切和未来发展图景的探索始终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关注焦点。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剖析与批判中,科学揭示了人类美好生活的本质内涵。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有赖于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超越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美好生活一方面表现为从“物的世界”向“人的世界”的回归,即从资本的统治状态、社会关系的限制状态以及异化劳动的矛盾状态中的回归;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现实的人”世界的重构,即人的外在生活空间、精神世界以及存在方式的重构。深入挖掘、科学阐发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野中的美好生活思想,对新时代我国建构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不但确证了人类文化起源,揭示了文化本质,而且在辩证地批判异化的过程中确立了新型的文化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现实的人出发,阐述了生命个体存在的第一需要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的需要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原初动因,正是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人的需要才能够得到实现和满足,同时使人的内在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社会关系和国家,并形成人类社会。人的需要包含着在自然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三位一体的人的需要构成了完整的人性。这部著作是我们深刻把握公安机关人性化执法的科学根据,公安机关人性化执法的本质就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学术界的视野,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这个领域研究不可绕开的重要话题。学者们围绕马克思是否研究过现代性、现代性的内涵与现代性的困境、马克思如何展开他的现代性理论以及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现实意义各抒己见,梳理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到当前马克思现代性理论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了学界下一步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