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一)种毒来源和毒株的病原特性:采用龙海株。此株于1973年3月从龙海角尾公社发病猪采集水泡皮,用幼猪肾原代单层细胞培养分离适应获得。同时对此株病原特性进行研究,抗乙醚、一克分子浓度氯化镁在50℃中灭熊起保护作用。在猪肾、地鼠肾、猪睾丸等原代单层细胞培养中能繁殖并可以致细胞病变,但在牛肾、兔肾、鸡胚成纤维等细胞中培养,不出现病变,能否适应繁殖未进一步试验。该株病毒能被上海猪水泡病康复血清所中和(康  相似文献   

2.
一、材料和方法 (一)病毒(强毒):本强毒是1974年采自漯河冷冻厂病猪水泡皮,磨碎接种乳鼠,用鼠毒五代接种传代细胞。细胞病变明显,且有规律。 (二)供生产病毒的细胞培养:我们的试验都是用IB-RS-2系猪肾传代细胞进行的。引自农林部兽医药品监察所。 1.培养液:以Hanks液加0.5%乳蛋白水解物为基础液,另加N_(16)液8%、牛血清10%、青霉素每毫升含100单位,链霉索含100微克,用灭菌碳酸氢钠调整pH为7.0左右。维持液含牛血清3%,pH为7.4左右,其他相同。  相似文献   

3.
猪传染性水泡病在我国流行至今没能彻底控制。根据农林部提出用组织培养法生产疫苗的科研任务,我们在学习推广上海龙华四系鼠化弱毒疫苗的基础上,1974年底开展用国外引进的IB-RS-2猪肾传代细胞制取龙华毒细胞弱毒苗的研究。两年来,通过一系列试验,在北京郊区试用,1975年和甘肃省兽药厂协作,在大生产条件下,取得用大转瓶旋转培养试制  相似文献   

4.
在猪水泡病仔猪脏器灭能苗试制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细胞毒灭能苗的研制工作现对前一阶段工作作一简单的小结。 一、细胞系的选择 (一)用猪水泡病资阳系乳猪30代毒(ZYP_(30))接种PK-15和IB-RS-2两个猪肾传代细胞系的单层细胞,连续适应3代后,获得了在PK-15细胞系上适应3代的ZYP_(30)PK_3和在IB-RS-2细胞系上适应3代的2YP_(30)RS_3两个细胞毒。分别用同源细胞测定这两个  相似文献   

5.
法国猪伪狂犬病自1970年以来日趋严重,给国民经济造成很大损失,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法国兽医学者托马等,通过低温在细胞上系列传代,培育出Alfort_(26)弱毒疫苗株,已用于生产实际。 (一)Alfort(26)弱毒株的培育 作者用从患猪伪狂犬病的病猪体分离的Alfort(27)强毒株,在猪肾的PK_(15)、R·P·《D》、R·P·《T·G·》三个细胞系上低温传代而致弱的。在第一代,于含有2%氨基酸的MEM培养液中添加5%的犊牛血清。第二代培养于含有10%的犊牛血清的MEM培养液中。在传代中培养  相似文献   

6.
国外文献报道,1935年美国阿拉巴马(Alabama)州的传染病中心(CDC),Montgomery实验室从一只疯狗脑中分离到一株狂犬病毒。经小白鼠脑通过数代,得到一株定名为Street Alabama Dufferin(SAD)的著名固定毒。在1960年起Paul Fenje等人经地鼠肾细胞、鸡胚和猪肾细胞的多次传代,培养成功一株细胞适应弱毒。为纪念E.Gayor、Rokitniki和Abelseth三人的工作而定名为ERA株,用该毒株制成的弱毒疫苗可以免疫  相似文献   

7.
8.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聚合酶基因反义RNA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PCR扩增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聚合酶部分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中,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lxas-pol转染PA317细胞,经抗生素G418筛选出稳定的产毒细胞克隆,分别扩大培养后,取其上清液感染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克隆产生的重组病毒效价达9.0×105CFU/mL。用高效价假病毒感染IBRS2细胞,再经抗生素G418筛选,提取细胞克隆总RNA,经RT-PCR证明plxas-pol整合入IBRS2细胞。以TGEV感染IBRS2细胞和具有抗性的IBRS2细胞所产生的细胞病变为指标,证明该反义RNA对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约为80%。用2×103和4×102TCID50/mL剂量的TGEV感染时,引起细胞死亡的时间分别为21 h和27 h,与对照组相比,抗性细胞系可明显延迟因病毒感染引起细胞死亡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水泡病,下同)上海北新泾系地鼠肾组织培养弱毒疫苗,室内外安全与效力试验结果表明,虽然对猪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安全性不够稳定,细胞毒某些代数对猪的反应率较大并发生同居感染。为解决弱毒苗的安全性问题,我们将水泡病秦皇岛系猪蹄部水泡皮毒适应2~3日龄小白鼠,连续传代致弱,待鼠毒对猪失去致病力后,再将鼠毒在仔猪肾上皮细胞中传代,试制组织培养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10.
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Delta冠状病毒(PDCoV)和猪轮状病毒(PRoV)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PEDV N基因(750 bp)、TGEV M基因(544 bp)、PDCoV N基因(183 bp)和PRoV VP6基因(329 bp)。经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及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成功建立了快速鉴别检测PEDV、TGEV、PDCoV、PRoV的多重RT-PCR方法。该方法仅对PEDV、TGEV、PDCoV、PRoV检测为阳性,对口蹄疫病毒(FMD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细小病毒(PPV)等主要病毒的扩增均为阴性。PEDV、TGEV、PDCoV、PRoV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出下限分别为1.57×10~2、1.57×10~3、1.57×10~2、1.57×10~2copies/L。相同条件下的重复性试验获得均匀一致的结果。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2017—2018年采集自广西各地的270份腹泻病料,结果显示,PEDV、TGEV、PDCoV、PRoV的阳性率分别为15.56%、11.48%、10.74%、1.85%,并且存在混合感染现象。上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可用于PEDV、TGEV、PDCoV、PRoV的快速鉴别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用仔猪肾细胞生产猪瘟弱毒潜在致病的危险性,弥补猪瘟兔化弱毒乳兔苗大量剖杀动物成本高,不易控制污染的缺点,1981年11月我们开始把初生犊牛肾细胞用于猪瘟兔化弱毒培养试验,结果证明,猪瘟兔化弱毒可以在犊牛肾细胞上连续增值,猪兔效力平行试验效果良好,但是细胞产毒不稳定。1982年11月我们又开展了初生犊宇睾丸细胞培养猪瘟弱毒的试验,通过2年研究,解决了影响毒价的关键问题。于1984年11月,转入中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2.
从用同一份组培细胞繁殖两种病毒的研究获得结果后,我们又对繁殖过猪瘟弱毒的原代仔猪肾细胞再繁殖鸡新城疫Ⅰ系弱毒进行了研究。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在生产猪瘟弱毒疫苗多次收毒后的组培细胞上再生产NDV疫苗。NDV有无促进被猪瘟弱毒感染后的猪肾细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我们应用-196℃的液氮超低温冻存技术,对牛睾丸、牛肾原代细胞,牛肾、猪睾丸、猪肾、狗肾、猫肾、地鼠肾、兔肾、非洲缘猴肾、小鼠纤维传代细胞等17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了长期冻存试验,并对其中8种细胞,进行了复苏培养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细胞存活率达87%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直观、特异和快速的检测方法,将TGEV接种PK-15细胞后,以抗TGEV 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荧光素FITC标记的山羊抗小鼠Ig G为二抗,建立了TGEV的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TGEV的最佳接种效价为1×102TCID50,培养时间为24 h,细胞最佳固定液为40 m L/L多聚甲醛,最佳封闭条件为10 g/L BSA 37℃封闭30 min,一抗的最佳使用浓度为1 ng/L,二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对常见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等猪病病原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对TGEV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为TGEV的实验室诊断及TGEV在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和动态分布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自Doyle和Hutchings于1946年报告了美国在1945年发生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简称TGE)后,接着一些国家用组织培养技术分离了病毒,并证明为冠状病毒[1、2、3、4、5、6、7、],迄今尚未证明不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株有血清型的差别。 1977年Wood报道:英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一部分是由一种在抗原性上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猪轮状病毒不同的病毒株引起的[24]。1978年Pensaert和Debouck 报道了比利时四个猪场爆发的症状和流行病学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的腹泻,并在电镜观察中见到多形性典型冠状病毒,但用初代猪肾细胞和次代猪甲状腺细胞培养物盲目传代时并未能分离出病  相似文献   

16.
三种猪腹泻病毒性病原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A群轮状病毒(GAR)的基因序列保守区,分别设计了3对引物。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PEDV、TGEV和GAR的三重RT-PCR方法,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进行了检测。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PEDV 0.24pg、TGEV 2.3pg、GAR 1.5pg;特异性试验显示,它对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萨佩罗病毒、猪博卡病毒、猪环曲病毒、猪源大肠杆菌、猪链球菌2型、猪源沙门菌、空肠弯曲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不产生非特异性扩增。利用该方法对采自四川省6个猪场的46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PEDV阳性率达76.1%,TGEV阳性率为19.6%,而GAR未被检出;表明同场样品中存在PEDV与TGEV的混合感染。同时用文献报道的单一RT-PCR法对上述样品进行检测,结果符合率均为100%。结果表明,建立的三重RT-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PEDV、TGEV和GAR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用兔和猪两种动物模型结合猪的繁殖性能生产指标综合评价了猪细小病毒(PPV)四川毒株SR-1、SR-2和SR-3的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PPV SR-1和SR-3免疫兔和猪后期抗体效价上升最快,下降也较为缓慢;免疫母猪窝总产仔数高,不出现死产和干尸化现象,窝分散率为0;SR-2株在仔猪原代肾细胞上的产毒量较高,可以作为疫苗毒株.  相似文献   

18.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是一种由猪圆环病毒 2型 (Porcinecircovirus 2 ,PCV2 )引起的新病。PCV是 1974年在猪肾传代细胞系PK 15中发现的一种污染病毒 ,该病毒不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 ,无致病性 ,命名为PCV1;而后在PMWS中分离的猪圆环病毒 ,有致病性 ,命名为PCV2。PM  相似文献   

19.
通过孔板培养系统以及微载体和转瓶培养系统,研究了感染复数(MOI)、病毒感染时间(TOI)和病毒维持液对细胞生长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MOI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单位细胞病毒产量,TOI影响细胞对病毒的敏感程度以及胞内病毒的增殖速率;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有利于病毒效价的提高;采用微载体和生物反应器系统生产TGEV,病毒效价可达11.3lgTCID50/0.2mL,比方瓶培养系统提高约100倍。  相似文献   

20.
(一)在液氮中结冻保存传代细胞株 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将细胞培养物广泛地用于动物病毒诊断研究或制造生物制剂。为此目的,我所自1975年开始,陆续从国外引进一些易感细胞株,如:IBRS_2、PK_(15)(猪肾传代细胞)、BHK_(21)—C_(13)(乳田鼠肾细胞)、Vero及BSC—1(非洲绿猴肾细胞),还有自己试传的牛肾次代细胞、兔肾次代细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