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的经济社会发展观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发展观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观是我们思考和处理当今中国发展问题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是唯物史观的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全面生产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非典危机之后备受中央及各界瞩目,在7月28日举行的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了树立全面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略。 在当前情况下,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社会发展职能,无疑非常关键。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其理论体系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理论构成是:一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观;三是持续稳定、注重效益的经济发展观;四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发展观;五是经济社会协调的发展观。邓小平可持续发展论述显示了其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前瞻性及可持续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决议》过程中,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理论课题?日前,记者走访了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政法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忠杰教授。 全面进步、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记者:两个文明共同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贯穿六中全会《决议》全篇的基本观点。请您联系《决议》谈谈如何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 李忠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党的十二大有过正式的论述,邓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2)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提出的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着力点。创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升华;协调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均衡分布理论的具体和深化;绿色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继承和丰富;开放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思想的延伸;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当代实现形式。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南。  相似文献   

7.
李戈  沈剑明 《求知》2004,(3):30-3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在发展观上的重大突破,体现了党和国家注重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新的战略思想。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表明领导亿万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新飞跃。我国的社会发展从经济优先发展阶段进入到了均衡发展的阶段,预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赵理文 《学理论》2008,(19):67-70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将其贯彻落实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全局和未来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来,我国出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还很严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主要观点包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力量;交往的扩大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解与和谐;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我们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尚全 《求知》2004,(12):21-2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55年来在国家发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我们已经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单方面的改革进程都要受到其它领域的制约。从政治体制改革本身来看,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建立一个高效、廉洁和民主的政府,提高政府应对经济社会矛盾和公共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