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活动的高风险呼唤着风险监管的行使,然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风险监管却处于半虚置的状态.农村民间金融基于熟人社会圈的借贷关系及依靠信任和名誉维持借贷运行的信用机制的现实,提出了一个农村民间金融法制约束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地方金融领域,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中央和地方分权监管的双层监管体制。然而,该体制目前仍然存在地方政府缺乏畅通渠道表达主张的“单线联通”、监管权责配置不平衡等问题。我国现有国家管理体制、央地事权分配结构以及地方金融监管“中央统一领导”的核心制度要求,决定了地方金融监管只能沿着我国“条块关系”的双重领导方向发展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双重领导体制,要求在中央政府层面专设国务院地方金融业务主管部门承担地方金融监督管理职权,同时明确地方政府地方金融监管局的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的具体职责,畅通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条条”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给现行金融法带来了新的难题,法律应该与时俱进。互联网金融离不开有效监管,应该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对互联网金融实行风险监管和差异性监管。互联网金融法律规制的基准是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我国金融业监管改革指明了方向。金融监管改革要更加注重树立新的金融安全观,注重金融发展应兼顾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新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基础上,金融业监管改革的重点是要高度重视监管分合、监管协调、监管姓监、监管要义、监管态势以及其他监管改革等6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诗洋 《新视野》2023,(3):45-52
防范金融风险是保障金融稳定的重大课题。随着近几年地方金融组织形态的不断发展,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已经成为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实践来看,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央地之间、部门之间均缺乏畅通有效的协调监管机制,同时由于各地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界定不清,无法做到对风险的高效预警防范。探究如何优化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须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目的,从中央与地方、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两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入手,畅通协调机制、构建联合监管执法体系、促进金融组织自身防控、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改变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是抵御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措施。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着监管目标模糊、措施不力、手段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监管体制不顺、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对监管的约束机制不完善等。本文对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金融监管模式和我国金融业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监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金融监管改革的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金融蛀虫通过票据贴现,监守自盗,联手诈骗,越权放贷等手段,疯狂攫取,鲸吞银行资金,大案要案频频发生,不仅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而且动摇了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公平,公正,公开和信用制度,社会危害性极大。金融的稳定事关国计民生大业。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问题,采取严厉措施和“高压”态势,作为监管机构的银监部门也频频出招,遏制金融腐败,高密度的监管举措,能遏制高频率的金融大案吗?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金融蛀虫通过票据贴现、监守自盗、联手诈骗、越权放贷等手段,疯狂攫取、鲸吞银行资金,大案要案频频发生,不仅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而且动摇了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公平、公正、公开和信用制度,社会危害性极大。金融的稳定事关国计民生大业。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问题,采取严厉措施和“高压”态势,作为监管机构的银监部门也频频出招,遏制金融腐败。高密度的监管举措,能遏制高频率的金融大案吗?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是将电子支付与金融业相结合的一种产物,也是金融供需存在缺口以及渠道创新下的必然产物,它在支付渠道、理财渠道、投融资渠道、金融营销渠道以及征信渠道实现了创新。国外互联网金融在市场环境、运营管理、风险监管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着法律风险、信息风险、资金风险和监管风险,作为金融管理部门,央行今后要通过完善互联网金融立法、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以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模式采用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机构监管模式,此模式已明显表现出了滞后性,亟须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赵志君  颜翀 《理论学刊》2023,(2):115-122
发展数字金融是建设数字中国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改善金融生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建设国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数字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数字金融平台侵害客户利益、可能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数字金融征信数据失真、监管法律法规滞后等。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打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根基、补齐关键技术短板,加强数字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规和机制,提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强化金融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金融蛀虫通过票据贴现、监守自盗、联手诈骗、越权放贷等手段,疯狂攫取、鲸吞银行资金, 大案要案频频发生,不仅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而且动摇了作为市扬经济基础的公平、公正、公开和信用制度,社会危害性极大. 金融的稳定事关国计民生大业。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问题,采取严厉措施和"高压"态势,作为监管机构的银监部门也频频出招,遏制金融腐败。高密度的监管举措,能遏制高频率的金融大案吗?  相似文献   

13.
金融结构优化与金融监管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结构(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与金融监管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笔者对中国的金融结构与金融监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优化中国金融结构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的具体构想———实现以多业并举、协调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宏观金融结构优化和以各金融机构业务综合化、金融机构全能化为主要特征的微观金融结构优化,实现中国金融监管由多元化监管模式转向新的一元化监管模式、由机构型监管模式转向功能型监管模式,这将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乃至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裴平 《唯实》2014,(11):54-56
互联网是当代科技进步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它将改变传统的生产制造、商贸流通、公众消费乃至国民经济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企业要在互联网时代立于不败之地或取得竞争优势,就不能不与互联网对接。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猪”都可能飞起来。在我国,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吸人眼球,褒贬不一。因此,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和监管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金融蛀虫通过票据贴现、监守自盗、联手诈骗、越权放贷等手段,疯狂攫取、鲸吞银行资金, 大案要案频频发生,不仅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而且动摇了作为市扬经济基础的公平、公正、公开和信用制度,社会危害性极大. 金融的稳定事关国计民生大业。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问题,采取严厉措施和"高压"态势,作为监管机构的银监部门也频频出招,遏制金融腐败。高密度的监管举措,能遏制高频率的金融大案吗?  相似文献   

16.
关于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融监管的内涵、目标、职能等方面的分析 ,在于使我们加深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制度变革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在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议对策中 ,要重视对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发展关系的研究 ,金融监管一定要服从服务于金融创新、金融发展 ,没有创新、发展的监管是没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7.
加入 WTO后 ,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下 ,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将显得更加突出 ,因此与 WTO金融开放原则立场相适应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框架特别是金融安全法治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国的金融现状 ,并提出了加快金融安全法治建立和完善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战略观察》研究员杨正位认为,20世纪以来世界上主要的经济金融危机,泡沫经济和外部冲击是危机的主因。总结这些国家的危机特点,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一是外资流入过快,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入过快,使其暴露在国际资本的冲击下,隐含了巨大风险。二是监管能力与金融自由化不匹配。在监管能力与制度建设滞后的情况下,出现改革次序的失误,过早、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的金融环境正发生剧烈的变化 ,保险业务的国际一体化要求各国的监管机构对监管框架作出调整和回应。本文在对美国保险业的竞争和监管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我国未来保险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煊 《理论学刊》2013,(1):77-80
金融消费的交易过程中,存在对金融消费者的各种掠夺,并且这些带有掠夺性的交易存在很大的隐蔽性,难以识别与监管。次贷危机的爆发,已经印证了掠夺性金融的巨大杀伤力,不仅极大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从长远来看,也动摇了整个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根基。因此,从保护金融消费者,维护金融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对金融消费中的掠夺性交易进行分析,明确掠夺性金融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关系,并对如何减轻掠夺性金融交易的危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