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去年出台的“国八条”未达调控目的,乃是一些开发商、地方政府等既得利益者合谋的结果。如今,“国六条”又面临同样危险:6月14日的《京华时报》报道,针对“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要占开发总面积的70%”的规定.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司长沈建忠表示:90平方米的套型建筑面积约等于100-105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他同时还说:70%的比例是一个地区的总量概念。  相似文献   

2.
<正>2006年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宏观调控,自"国六条"出台以后,以前所未有的密集方式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旨在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强化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等。会议指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六条措施,即“国六条”。5月29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详见本期“经济”栏目)  相似文献   

4.
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2006,(6)
一、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一)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要重点发展满足当地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各级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人民政府要编制住房建设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特别是今明两年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目标,并纳入当地“十一五”发展规  相似文献   

5.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省建设厅制定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实施意见(省建设厅二○○七年四月六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精神,实现房地产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的调控目标,结合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际情况,现就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以来,中央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相继出台了央行上调个人购房贷款利率、国务院《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综合调控政策。这一系列我们俗称为央行调息、“国八条”、“新八条”、“七部委八条”,以及2006年5月份的“国六条”等政策,其目的在于调整住房结构,抑制房价上涨过快,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云南房地产业在这一浪浪来势汹涌的打压政策之下,也会像某些沿海城市、重点城市一般,被…  相似文献   

7.
速览     
九部门15条措施8项硬指标调控房地产市场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个人房贷首付6月1日起提至30%,对购买自住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仍执行首付款比例20%的规定。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国务院总理温  相似文献   

8.
观点     
《今日浙江》2006,(11):5-5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9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指出:“十一五”时期,要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上述比例的,必须报建设部批准。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中国房地产业似乎成了中国经济最难治愈的痼疾。举国上下都在以焦虑的目光关注着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趋势。2006年5月29日,建设部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即“国六条”)。国人早就在期待中的房改新政,终于破壳而出。但后续效果如何,确有待观察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中国房地产业似乎成了中国经济最难治愈的痼疾。举国上下都在以焦虑的目光关注着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趋势。 2006年5月29日,建设部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即“国六条”)。国人早就在期待中的房改新政,终于破壳而出。但后续效果如何。确有待观察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豫政办〔2006〕11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加强市场引导和调控,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问题,适应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促进我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一)认真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住房建设规划,重点发展满足当地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在努力完…  相似文献   

12.
事件     
房改新政"路线图"正在展开。关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8月24日至25日,首次由国务院主持召开的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落实8月13日出台的《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以及此前出台的"国八条"及"国六条"中住房保障措施为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3.
《辽宁人大》2007,(8):1-1
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国八条”到“国六条”再到“国十五条”,政府接二连三地”出招“依然难控房价持续高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上涨5.3%。居高不下的房价,成为备受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政报》2008,(1):12-1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相似文献   

15.
8月19日中国央行上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又引起人们对房产市场新一轮的关注。时下中国“自建房运动”、“不买房运动”此起彼伏,痛斥高价房、抨击房产暴力、断言地产泡沫、预言房价涨跌等各种尖锐的语言不绝于耳,一方质疑“住房自有率世界第一”言过其实,一方指出“居住必买房是危险导向”,这真应了那句话“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底该不该买房,大家谁也看不清楚了。自1998年住房体制改革将公房出售,使巨额存量资产得以释放,随后,商品房的概念闪亮登场。伴随着一个个新建小区的竣工入住,一座座豪华公寓的纷纷亮相,人们买私房、住大房的脚步迅速迈出。但是,与房地产业令人惊叹的迅猛发展速度相比,更让人惊诧不已的则是近一两年房价的迅速飙升。今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会议认为,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抑制,但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主要是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会议强调,进一步搞好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要坚持落实和完善政策,调整住房结构,引导合理消费;坚持深化改革,标本兼治,加强法治,规范秩序;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国六条”出台,房地产又掀云雨,各路风云人物浪头博弈……“国六条”真能使天下寒士尽欢颜?一时间围绕房地产的讨论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6.
《天津政报》2008,(13):44-46
<正> 第一条为促进限价商品住房的建设,规范限价商品住房价格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我市编制和公布了《广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加大政府保障型住房的建设力度,“十一五”期间,广州将通过建设新社区等多种类、多方位供应政府保障型住房,规划建设政府保障型住房900万平方米,总计11.43万套。占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从“十五”期间的5%提高到17%。政府不仅继续保障双特困户和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而且将  相似文献   

18.
武诗 《当代思潮》2012,(4):34-37
自2010年“国十一条”颁布以来,特别是2011年1月中央出台了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国八条”,房地产的调控一再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房地局、规划局(委):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现就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提出如下意见,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一、明确新建住房结构比例各地要根据总量与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对交通等设施条件的需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06,(9):56-58
2006年7月24日,建设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继“国八条”“国六条”之后国家出台的又一旨在调控中国房价的政策,被业界称为“限外政策”。但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小康》采访了十名外籍及与外资企业有关人士,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做了专项调查,市场反应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