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风靡全球的“绿色战略”薛荣久八十年代是世界环境保护意识崛起的十年,九十年代则是环境保护行动的十年。在世界市场上“绿色”产品走俏,“绿色战略”盛行,一场“绿色”革命方兴未艾。“绿色战略”的含意“绿色战略”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绿色”产品;二是“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2.
只有一个地球.为了地球上的生命,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国际上逐步形成了以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减量化为主线,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的绿色经济战略。中国政府积极呼应,将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锁定为“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发明家都致力于进一步促进绿色地球的目标。下面这几项最有想象力、最迷人的发明为改善人类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在改善环境上所发挥的作用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4.
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百万年里,能将物件抛掷到大气层外的地球轨道上去,还是最近这几十年内的事。1957年,当时的“老大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让同在这个星球的几十亿人翘首相望、惊叹不已。其实,中国人对飞出地球、遨游宇宙的热情,早在几千年前便已激发起来了。“嫦娥奔月”  相似文献   

5.
绿色发展起因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境况,生发于人民日益增长的内生性生态需要,致力于化解持续加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符合“时”与“势”的现实选择。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表达上延展、丰盈绿色发展理念,在实践推进上全面部署、全面改革、全面展开绿色发展行动,由此带来了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此过程中,我国形成了绿色战略引领、绿色制度保障、绿色经济联动、绿色科技驱动的“绿色”宝贵经验,为新征程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标示了前进方向,为全球人类生态文明形态的扩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文明的日益进步,人们对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今天,人类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可供开采的矿山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地球浅层易找矿体越来越少,找矿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人们向地球索取矿藏,地球却向人类提出了挑战。何继善──中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给人类寻求地球深处的宝藏带来了新的曙光。一鸣惊人天下知1986年3月,在美国亚利桑纳大学的讲台上,何继善用十分流利的英语向在座的各国专家们介绍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双频激电法”。这是他潜心研究20余年的成果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请问,…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地球等生态价值主张。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当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本价值主张,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美丽地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表现。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习近平自觉地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作为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和负责任大国的领导人,习近平将建设美丽地球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就三者的关系而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美丽地球的哲学基础,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体现,建设美丽地球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扩展版”。  相似文献   

8.
屠琪 《当代贵州》2023,(29):36-37
<正>贵州铜仁东北部,地球同纬度上原始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唯一一颗“绿色明珠”镶嵌于此。她,叫梵净山。贵州铜仁东北部,地球同纬度上原始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唯一一颗“绿色明珠”镶嵌于此。她,叫梵净山。在世界自然版图中,梵净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中国第四个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在中国生态地图上,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最高峰,是国家级珍宝黔金丝猴的唯一家园。  相似文献   

9.
“绿色壁垒”下我国经济的绿色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 《探索》2002,(5):57-61
所谓“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它是指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作为一种非关税的贸易壁垒,“绿色壁垒”首先兴起于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他们充分利用与发展中国家在环保方面的差距,通过设立各种环保与生态技术标准,限制或禁止他国产品的进口。为了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效益,全面抢占广阔的国际市场,拉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必须跨越出口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实施经济的绿色化战略。为此,可米取如下战略措施培育经济绿色化的心理基础;作好绿色制度安排;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切实发展“绿色金融”;实施国际绿色认证;努力开展国际绿色营销。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咱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保护环境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我国乃至整个人类的唯一正确选择。(一)所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人类从环境的奴隶成为地球的主人,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到修铁路、建工厂,如今进人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已经可以凭借自己智慧的双手向自然环境索取她所需要的一切。特别是工业革命几百年以来的进…  相似文献   

11.
试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新思维陈始发随着人类相互交往的扩大及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正日益“地球”化,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大系统。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与历史的高度上,敏锐地意识到加入国际社会是不可避免的历史逻辑,明确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应充分参与国际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绿色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根本走向。近年来,蓬溪县委、县政府立足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实际,提出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把发展绿色经济、推进工业突破和着力改善民生作为全县工作重点。在推进绿色经济发展上,  相似文献   

13.
谢勇勇 《当代贵州》2023,(18):62-64
<正>把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六盘水的生态气质持续提升。实现了从“增绿量”到“增颜值”,从“护根基”到“强保护”,从“护生态”到“谋致富”,全力以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近年来,六盘水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战略定位,抓生态修复、促转型升级、治沉疴痼疾、建绿色家园,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  相似文献   

14.
飞往火星     
飞向太空,从来就是人类的伟大梦想——以探险的名义去寻找商业价值或者以政治军事为目的不得不撩开太空厚重的夜幕。如今,随着短期商业回报前景愈加暗淡以及冷战的严寒渐渐消褪,人类大规模的空间探险活动正在以实现人类移居地球以外星球的梦想而展开。火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撞入了人们的视野。   对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火星全球测量器”曾拍摄到一张河床的照片,该照片让科学家作出“火星上一度拥有足够稳定的液态水”的推测。这一重大发现使得 1997年 7月由美国发射的“火星拓荒者”成功地登上了火星并向…  相似文献   

15.
一)本世纪80年代以来,“绿色产品”风行全球,在市场上倍受青睐,这不仅标志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同时意味着人类思维模式的转变。生产“绿色产品”,对产品实行绿色标志,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包含深刻的哲学内涵。所谓“绿色产...  相似文献   

16.
鞠传国 《学习论坛》2022,(4):99-10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生动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阐述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理念内涵、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指导着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在世界各国取得了可喜的实践成效。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需要完善总体框架,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规划设计;需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制定成熟的建设方案;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入参与,并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切实解决生态问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共进,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迈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17.
《前线》2011,(3):36-37
建设“绿色北京”战略实施以来,我市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环境”三大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全市绿色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方面,“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万元GDP能耗下降幅度位居全国第一位,创造了全国最好能耗水平;万元GDP水耗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充分显示出了“绿色北京”建设的重要成效。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著名绿色GDP核算专家王金南日前在上海松江举行的世博论坛上称,世界各国如果都按照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去发展、去生活的话,一百年以后需要4个地球才够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19.
“低碳”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世界性话题。为什么这个话题会热起来呢?这是因为,工业化的几百年来,人们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导致高消耗、高污染的“高碳”式不良循环,使地球表面气温不断变暖。这种情况对人类生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孙秀萍  青木 《党建文汇》2010,(11):14-14
路透社报道说,10月18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在开幕式上表示,世界“无法再承受”自然生物的继续消亡了,“我们正在摧毁地球生物”。为期两周的大会旨在敦促各国和各企业采取广泛措施,保护和恢复森林、河流、珊瑚礁和海洋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