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基本国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保障。法治思想及其制度建设主要来源于西方,但并不意味着古代中国缺乏法治思想理论和制度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借鉴西方法律制度固然必要,但扬弃中国古代法家法治思想,传承超越,建构一种融会贯通、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法律制度更为必要。由此,评述先秦法家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基本理论观点,进而阐述法家法治思想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仍具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和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作为西方和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观点存有异同。在法治与人治方面,他们共同主张法治优于人治,但亚氏主张法治与贤人政治的统一,而法家则将两者完全独立看待;在法律的性质方面,亚氏主张实行良法,而法家则未能区分法之良恶,但两者都充分肯定法律的平等性和普遍性;在法治的目的和终极目标上,亚氏主张法治是为了追求城邦的"至善",而法家则带有浓厚的封建化色彩,但两者的目的都在于巩固国家政权。因此,深入分析他们各自思想的特点和成因,不仅有助于了解中西方法哲学传统,而且对于中国的国家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集中反映了韩非的政治观点。韩非对待民众、重农抑商、君主专制、以法治国、以术用人、思想控制等方面的言论,代表了先秦法家维护和加强君主专制的治国思想,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从韩非“不法常可”、“世异而事变”的人类历史进化发展的思想,可以总结出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法治主义发展线索及其基本特点 ,可以预见法治主义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在强调法治主导的同时 ,必须超越法治主义。同时 ,对法治主义的超越 ,一方面要以习惯法促成生成社会秩序的形成 ;另一方面要以一套自然法意义上的 ,综合社会主义、社群主义与法治主义、自由主义价值的公平原则 ,指导、评判、补正“实在法”和非法律的社会规范 ,以实现良好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5.
超越“法治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云祥  徐小军 《唯实》2003,1(8):83-87
从法治主义发展线索及其基本特点,可以预见法治主义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强调法治主导的同时,必须超越法治主义.同时,对法治主义的超越,一方面要以习惯法促成生成社会秩序的形成;另一方面要以一套自然法意义上的,综合社会主义、社群主义与法治主义、自由主义价值的公平原则,指导、评判、补正"实在法"和非法律的社会规范,以实现良好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6.
景云祥  徐小军 《唯实》2003,(9):83-87
从法治主义发展线索及其基本特点,可以预见法治主义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强调法治主导的同时,必须超越法治主义.同时,对法治主义的超越,一方面要以习惯法促成生成社会秩序的形成;另一方面要以一套自然法意义上的,综合社会主义、社群主义与法治主义、自由主义价值的公平原则,指导、评判、补正“实在法“和非法律的社会规范,以实现良好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以其义利观为理论基础,立足于民本理念,围绕着富民这一治国安邦的基本目标而展开。孔子的"节用爱人"、"敛从其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等主张,孟子的"制民之产"、"耕者九一"、"关市讥而不征"等主张,堪称先秦儒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中最可宝贵的部分,闪耀着智慧和理性的光芒,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西方自然法学与中国法家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永强 《探索》2001,(3):125-129
西方古代自然法与中国古代法家思想分别是中西法律文化的源头,他们在法的实质、运行、作用及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彰显出中西法律文化所具有的基本差别,以及这种差别对中西社会的历史走向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我们向法治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这种比较无疑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建设的系列论述,特别是他当年建设"法治浙江"的众多做法和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不少内容在建设"法治中国"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相关论述中都得以充分体现。从建设"法治浙江"到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  相似文献   

10.
法家重刑思想的现代省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劲阳 《理论学刊》2006,1(9):105-107
法家学派最早且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重刑思想,其核心是“轻罪重刑”。通过对其重刑思想进行逻辑分析,可见其逻辑前提存在失误。对法家重刑思想进行现代省察,更使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旗帜鲜明地反对重刑主义。  相似文献   

11.
习仲勋作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重要领导人,非常重视法治在保障民生、巩固政权、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他坚守法治服务于人民群众的价值信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主张实事求是执行法律的工作理念,重视立法、执法、司法等各项工作,为我国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法治建设的重要地位,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最新成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法治建设思想,对于把握我国法治建设方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法治梦和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对于反腐有深刻的认知,在秦朝进行了构建廉政法律体系、注重法律平等性、明确全程官吏考核、建立监察体系与队伍、形成教育教化机制的系统实践,对于制度反腐形成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当今中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科学立法,不断完善反腐法律制度;严格执法,提高反腐能力和力度;避免特权,保障监察权的独立性;多元主体,构建反腐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   法治属于政治文明范畴,一般与人治对立.但二者的体制性区别,不在于是否有法律、法制,而在于是否遵循贯彻法治主义精神.从世界文明史说,法治主义的理性精神起源、发展于西方,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不断完善.笔者认为,西方是法治主义的先行与持续弘扬者,其法治主义思想应视为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之一.本文试图探讨其可为我用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真正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应该在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纵贯古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直面当下,应对复杂局面;三是去伪存真,批判借鉴西方法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这三个方面均有其独特贡献。不仅如此,作为一种成熟的法治理论,因为其内在有着统一的核心思想、概念和方法,所以在法治国家建构过程中面面俱到、重点突出、各部分圆融无碍。之所以如此,与习近平借鉴并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思想中“势”的意涵有关。通过对“势”概念思想的创造性运用,习近平迥异于西方形式主义法治观的实质法治观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基础与核心。通过“势”概念思想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全新阐释,为我们学习领会、灵活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帝王之具”,“治民之本”。西方法制理论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对权力的限制。中西方法律观念迥异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先秦民本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周,发展成熟于春秋战国,最终在先秦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先秦民本思想提出了“民惟邦本”、“民贵君轻”、“制民之产”、“民心向背”等重要思想。虽然由于阶级属性,它们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这不能说明先秦民本思想不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先秦思想中已有相对成熟的民生思想系统,这一民生传统在先秦的基本建立及其传承,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根红线。本文从先秦儒家"仁"的范畴、先秦诸子思想中的民生思想、先秦民生思想的自有系统等层面展开论述,概要说明先秦思想中的仁政、民本、民心、爱民、养民、利民、富民、教民、恤民等民生概念及其内在系统性,为深入研讨中国传统民生思想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2010,(8):49-49
韩非是法家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是战国后期韩国人,贵族出身。韩非是儒学思想家荀子的学生,但他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韩非口吃,不善于说,但很善于写,著有《韩子》五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法治建设主流观念表现为唯理主义建构观,其重视设计国家的法律制度而忽视总结提炼地方的法律实践.当前,各地方的法治举措频繁,“地方法治观”逐渐明晰.从“法治国家”到“法治地方”的观念转型,有益于在经验总结与反思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法学界对地方法治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在概念上,“地方法治”仍有争议;在地方法治必要性上,学术界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论证;在地方法治的路径上,学术界对湖南、广东等省的地方法治经验进行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