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寻梦人:肖鹏职业:网络工程师平日因为工作忙很少在家陪女儿,马上就要过年了,我和妻子希望能和女儿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春节。但是过年的一些礼节性的事情还是要做,陪女儿的时间又相对减少了,春节期间的安排是我一直比较纠结的事情,希望能给我一些建议。记得小时候,总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放鞭炮、放烟花,拜年还会有压岁钱。这些都是传统春节中应该有的"礼"。孩子的成长永远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过年也一个帮助孩子学习社交、学习礼仪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2.
漫谈年俗     
【腊月童谣】 “腊月童谣”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过年谣”。在旧时,一进入腊月,已到了年末,预示着新年已经不远了。而到了腊八节,就闻到年味了。所以这首歌谣的开首是以“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为起兴开头的。接着就是“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相似文献   

3.
情绪崩溃的高一男生2020年的春节,注定了是一个让人永生难忘的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需要,大家都窝在家里过年。年后的2月10日,原本是重庆市中小学开学的时间。然而,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学生开启了“家里蹲”的线上学习模式。而家长,也因为疫情,要么是延迟上班,要么是居家办公。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陡然增多。而恰恰就是在这样的朝夕相处下,家庭中的亲子冲突却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4.
春节最开心的当属孩子们了:平时妈妈不让吃的,过年了也放宽了要求,都可以吃了;平时早早上床睡觉,过年了可以晚点睡;平时妈妈总不在身边,春节也可以天天缠着妈妈了……可春节过完,爸爸妈妈们开始皱眉头了:睡觉没了规律,晚上都要哄半天才能入眠,早晨叫很多次才能起床;为了不让妈妈上班,开始撒娇、大哭大闹;孩子因为吃得太多太杂,产生了积食……"春节综合征"缠上了孩子.  相似文献   

5.
耙核桃     
安有平 《工会博览》2013,(29):49-49
年复一年,遍布山间挂满枝头的核桃又成熟了。小时候除了盼过年,再就是盼着过秋天,秋天山里的孩子不仅能吃到各种山果,还能耙到核桃卖些钱,是享受美味赢得收获的季节。时过境迁,年少时耙核桃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6.
东子 《工会博览》2013,(33):38-39
现今,在许多家长看来,“学习”就是早早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了小学读中学,渎完中学读大学;“学习”就是坐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放学回家认真完成作业,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以我多年对儿童教育心理的理解,“学习”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快乐地学。所谓“玩中学”不是一边玩一边学,而是在玩的时候不要想学习的事情,要玩得尽兴。  相似文献   

7.
<正>老北京过年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除了走亲访友、贺岁拜年、逛庙会,还有到白云观摸石猴、去东岳庙摸铜特、到正阳门摸门钉等等。白云观到底有几只石猴?过年到白云观摸石猴的习俗,据说是从明代流传下来的。传说过年时到白云观摸石猴,可以祛病避邪。因为“猴”的谐音为气候的“候”,“摸猴”意在摸“候”以“顺”天候,“道法自然”,顺应节令气候的变化,新的一年四季吉祥、健康平安。  相似文献   

8.
漫谈年俗     
正【腊月童谣】"腊月童谣"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过年谣"。在旧时,一进入腊月,已到了年末,预示着新年已经不远了。而到了腊八节,就闻到年味了。所以这首歌谣的开首是以"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为起兴开头的。接着就是"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因为一到二十三,过了小年就进入年关了。从这天开始就天天忙年。每天大致干什么,按时间顺序一一道来。叙述了人们忙年的各项内容,合辙押韵,朗朗上口。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过年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旧俗消失了,有些符合时代的习俗保留下来。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产生了一些新民俗。下面,我们将逐条讲给您听。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住总集团领导利用两天时间,带着慰问金和过年物品专程看望了困难职工和离休老干部,向他们送温暖,拜早年。住总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王宝申来到困难职工杨宪祥家中慰问。他询问了杨宪祥的生活、健康情况,叮嘱住三公司负责人随时关注并解决他们的困难。看到墙上挂着孩子的奖状,王宝申非常高兴。他嘱咐老杨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引导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定计划、有行动、立大志、做大事",走上成才之路。杨  相似文献   

10.
天天过年     
郑贺秀  佚名 《法制博览》2011,(2):F0002-F0002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一转眼。又该过年了。小的时候盼过年,老了却怕过年。虽然怕是没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11.
正"年""元旦""立春"与"春节"之间有何关系?过年都有那些习俗呢?老北京过年又是怎样一种情景呢?为何年俗也应有时代性?年味儿有哪些新内涵?现代人应如何过年呢?"日日月月俗相近,岁岁年年味相异,世世代代情相连"。进入腊月后,在世界华人圈里关于过年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华人心里,过年不仅图的是喜庆、吉祥和团圆,也图的是个乐呵,要过个快乐年,也要过个文化年。今儿,民俗  相似文献   

12.
正"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回家是每个外乡打拼人的心结。但2021年的这个春节,很多人都自愿选择了就地过年。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包括过年。为配合疫情防控,多地政府出台政策鼓励人们"就地过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于近日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积极营造就地过年的良好氛围,落细落实各项服务保障措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心安全过好年。的确,疫情防控需要大家齐心携手,共筑防线。每个人的付出,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不久,一些网友拍下了自己不打招呼突然回家时的瞬间。妻子丢下锅铲,上来就是一个大大的拥抱;母亲跌跌撞撞,像孩子一样兴奋地冲过来……每逢过年,我们从四面八方跨越千里奔波回家,到底图啥?图的就是跟家人团圆,满怀思念地去迎接那期盼的眼神和深深的挂念。  相似文献   

14.
可怜天下父母心小时候,孩子的健康,父母最关心;长大了,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最担心。十年苦读,高考在即。“我的孩子能不能读书成材,能不能考上大学?”此时,每个家长都心急如焚。怎样让孩子在考前提高学习效率?《升学内参》权威分析:解放大脑,提高记忆,激发潜能,高考必胜。  相似文献   

15.
同样是学习,为什么有的孩子成绩好,有的孩子成绩差?同样是读书,为什么有的孩子能考上重点,有的孩子名落孙山?每一位家长都希望了解--  相似文献   

16.
望子要成龙,读书好成才。为人父母,在告诚孩子读书要用功,学习要努力,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还有没有关心孩子由于学习紧张、压力过大、用脑过度而出现的诸多大脑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就地过年",注定会让2021年春节成为一个特别的春节。对每个游子来说,"非必要不返乡"虽能理解,但独在异乡过年的孤独感会让人倍感煎熬。幸好有很多温暖的企业,对"异乡人"留人又留心,让游子们不再为是否回家感到为难。毕竟,心暖了,心安了,哪里都有家的感觉。本刊记者以物业、建筑、电商行业为样本,采访了3个企业中那些"就地过年"的职工。在企业的关心关爱下,让职工把"此心安处是吾乡"放进心间,让"就地过年"汇聚成一道"天下一家"的暖流。  相似文献   

18.
都说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听话”的孩子。今天看来,中国的孩子又岂止是“听话”而已.他们“说话”的功夫恐怕也完完全全可以称锝上是世界一流的。  相似文献   

19.
正"春节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结。但是今年春节,却有千千万万人选择留下,为防疫牺牲团圆,每个人都了不起!"钟南山的一段视频,点赞每一个"过年不回家的你",也让牛年春节多了一层饱含科学力量的温暖色彩。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的最大仪式感,就是团圆。但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哪儿过年、和谁一起过年,成了很多人纠结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娱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需要、兴趣、价值观和知识水平的不同,人们的娱乐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为人父母者,应充分注意自己对娱乐方式的选择,消极娱乐方式和积极娱乐方式对孩子带来的影响是极其不同的.目前,社会上存在较多的消极娱乐方式主要有:一、迷恋麻将,通宵达旦.有的父母迷恋此技真可谓废寝忘食.他们可以把自己全部的休闲时间耗在麻将桌边,麻将成为他们的第二职业.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足以使孩子受到足够的熏陶,孩子在强烈的“感染”下,模仿已成为他们选择的唯一机会.更有的父母甚至携子下水,让孩子参与其中.这样,使不少孩子迷恋麻将,影响学业.更严重的是,孩子从此不爱学习,放纵、自制力削弱、强烈的占有、赌博意识毁损着一颗幼稚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