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8——2019)》预计,未来,一线城市可能微调调控措施,保持调控政策的适度;二线城市可能最具放松的冲动和条件,激活楼市的热度;三四线城市可能动用干预之手,极力维护楼市的温度。"十年前没买房,现在买不起,今年的新年愿望就是房价能跌,我能买得起房。不知道愿望可否实现?""2018年我终于凑够了首付买了一套小房,我希望新的一年房价能上涨,让我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1,(4)
正楼市面临"三重压力",2021年房企或将不得不降价。第一重压力,人口结构转变导致需求不足;第二重压力,"三道红线"让融资"关门上锁";第三重压力,市场预期不足,销售难,偿债高峰。不平凡的2020年,楼市也走出了不一般的路。一场疫情,封锁了经济,随后各地政府紧急"救市",导致房地产出现了"疫后景气",率先走出上涨行情,2020年6~7月份全国百城近80%房价上涨,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的楼市调控。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工作,相关部委也相继作出表态,要坚决落实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是,楼市新政虽然已届百日,除了成交量下滑外,我国北京等地的房价依然坚挺,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逆市涨价的苗头。作为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6,(23)
正仿佛一夜间,全国各地纷纷开启限购潮。不过,对于老百姓而言,最关心的还是限购之后,房价会止涨甚至下跌吗?今年的国庆黄金周,俨然变成了一个"楼市调控周"。从9月30日傍晚开始,先后有北京、天津、苏州、成都、郑州等共计19个城市发布新楼市调控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而且各城市出台的举措,有逐步加码的迹象。限购限贷潮因何卷土重来?房价会越跳越高吗?限购限贷能否抑制房价上涨?现象:"限购令"突袭9月30日晚间,北京加码楼市限贷,分别将购买首套和二套普通住宅的首付款比例提至35%、50%;天津几乎同步出台"分区限购"政策,对已有1套住房的非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住房市场调控面临"松"与"紧"的两难问题:政府调控过"松",容易导致房价增长过快,影响民生;政府调控过"紧",房价下跌,又或将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等。住房市场调控之所以出现这一两难问题,在于住房市场发展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多重目标,但房价调节机制失灵使调控政策难以达到改善民生的目的,房地产领域过度投机带来的高风险使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调控政策的后果,住房市场推动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重任仍然没  相似文献   

6.
视点扫描     
时空楼市"国五条"出台:房产税试点扩军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议提出了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和加强市场监管等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并强调加快形成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0,(6)
正2020年楼市调控政策总体基调不会变化,依然是"稳"字当头,但具体政策选择和各地执行的松紧的上可将能会。有所变化,因城施策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并且不排除更多城市政策"微调"或"放松"的可能。安居乐业、成家立业,现如今,买房对很多人而言依然是一件人生大事。尤其每逢岁末年初,人们总有一问,"今年能不能买房?"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很纠结,其实,归根到底,能不能买房仍是一个未来房价走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4,(8):51-51
韩俊在《改革与开放》2013年第23期撰文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着房价持续上涨、房价过高等问题,损害了民众合法的住房权益。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对我国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以来,虽然中央先后出台了“国四条”、“国十一条”、“国十九条”等政策,对房价进行调控,但效果却不尽人意。政策在经历了屡战屡败后,于今年4月15日、17日再次发力,有针对性地打击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本轮楼市调控能否显灵?  相似文献   

10.
张立伟 《现代领导》2007,(10):15-15
任何一种商品,只要进入市场.价格就有涨跌.住房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等,房价已历经起起落落的多个周期。而中国的买房者,无论投资炒楼的,还是自买自住的,仿佛都忘却了“房价会涨就会跌”的这一经济铁律。这也难怪,中国全面推行房改,尚不足10年。这期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生活迅速改善,楼市规模高速膨胀。我们的楼市,还没有出现全局性的低迷。甚至在楼市起伏的曲线图上,人们似乎还看不准第一轮上升区的顶点。  相似文献   

11.
刘彦华 《小康》2014,(1):33-34
2014年,中国楼市新一轮的博弈已经开始。有人看涨,有人看跌,也有人认为既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讲事实,摆道理,列数据,人人都在争当预言帝。在“建立长效机制”的调控主基调下,让我们对2014年楼市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8,(1):46-47
中国楼市再次以凌厉涨势给2007年留下浓重印记。然而,在“涨”这个近年来楼市不变的主题下,在历经了数次加息、“第二套房贷”、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多轮调控之后,市场格局也许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各种力量的心态也在悄然转变。 2007年底,社会各界激烈争辩“楼市拐点是否来临”,共识难以形成。从2007年底前一段时间的情况看,有部分原来房价涨得过高的城市出现楼市成交量萎缩,价格涨幅趋缓或回调的现象。这到底是一个趋势,还是一个暂时性的现象也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13,(3):42-43
无论新"国五条"什么时候出台,都会伤及一部分人的利益。3月1日,国务院发布楼市调控意见,备受瞩目的"国五条"细则正式出台,从"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和预期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六方面做出具体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这些年房价持续猛涨过程中,消费需求是基础、投资需求是主导、银行信贷是杠杆、地方政府是推手.目前,政府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及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从短期看,只要政府至今出台的调控政策坚持执行下去,则楼市势必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之所以房价尚未出现明显松动,在于多数开发商所持"一等、二怕、三不缺"的心态.从长期看,我国城镇现有住房发展模式在发展目标上将以拉动经济增长为主转向以关注民生为主;在需求结构上将以强烈的投资投机需求为主转向以理性消费为主;在供给结构上将从偏好开发较高档的大套型商品住宅转向主要开发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房或保障性(包括准保障性)住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房价的高涨,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用经济适用房牟利,是制度缺失还是利益冲动?为了分到经济适用房,一些人不惜伪造"贫困"证据,谋到经济适用房后,只要等满5年就可以转手卖掉。在杭州这样日日攀新高的楼市格局中,"时间就是金钱"几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5年后  相似文献   

16.
<正>2006年3、4月份对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是个具有标本意义的特殊时段。一年前,国家接连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楼市逐渐降温;一年后,北京、广州、深圳的房价一路走高,就连上海房地产市场近来也呈现出种种“抬头”的迹象。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一年前出台的“国八条”的核心思想(或目标)是稳定房价,从一年后的结果看,该初衷基本上落空。而有关决策部门也开始承认政策  相似文献   

17.
2004~2005年国家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政策措施,目的是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和改善普通民众的住房居住条件,但是这个政策的效果,因为缺乏整顿市场的配套措施和房地产商联合个别政府部门的强烈抵制,现在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房价领头暴涨的上海,房价仍在高位徘徊,同样是高房价的北京,一  相似文献   

18.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逾九成城市房价持续上涨,有的涨幅超过了10%消息既出,各方关注。孰知今年2月,国家出台新一轮房市调控新政"国五条",虽不说立竿见影,但房价不降反升,多少有些让人意外舆论不禁担心:层层加码的楼市调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抑制房价的房市调控不可能让百姓买得起居住房,只有实施住房保障政策,减少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量,使房价回归合理区间水平,实现房市的调控目标,才能实现户户有房住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在房价总体上还处于不断上涨的情形下"救市",那只能是帮开发商多赚钱,让购房者多掏钱。"楼市正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搞不好就是第二个股市。"在上周六某房地产论坛上,经济学家赵晓对于目前中国楼市给出最悲观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断供处理不得当的话,将会向二线城市延伸。不过,救市派目前势单力孤,更多学者相信深圳断供现象只是个别案例,房地产调控不能半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