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政党形象,是指执政党的性质、指导思想、执政理念等在社会公众中的抽象反映,以及执政党在执政运行中所展现的组织形象、作风形象、能力形象、个体党员形象等诉诸于社会公众可感知的综合性的外在显现。它不同于一般政党和一般政治组织的形象。其形象其有全局性、方向性、决定性的意义。执政党形象是旗帜.具有强烈的导向和力量整合功能;执政党形象是生命,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存亡。  相似文献   

2.
改进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要内容。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因此,党的作风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突出问题。执政党的作风建设是党面临长期执政考验的需要,是应对国际环境挑战的需要,是深化改革、推进科学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党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的需要,从而使党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相似文献   

3.
论点集萃     
摘执政道德初探华南师范大学左群何明撰文提出:所谓执政道德,是指执政党在执政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用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标准评价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来调节执政行为、调整执政党与社会及他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不仅由法律或党章明文规定,而且要靠执政党的理想、信念、作风、传统、品格、形象等形成和维持。它是执政党治理国家、整合社会的伦理基础和道义基础,体现着执政党治理国家的道德水平。是否具备良好的执政道德,关系着执政党的形象和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关系着执政党所提供的秩序是否得到民众的…  相似文献   

4.
执政形象本质上体现民众对执政党的综合认知与价值判断,是一种群体性主观评判。对致力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特殊的政治地位、组织属性及其功能决定了执政形象构建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逻辑:"执政形象"是后发现代化国家政党政治实践的新命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构成基础源于政治使命与政党功能;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依然对执政形象具有内生性需求;中国共产党要立足新时代,正视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现实问题,科学构建提升执政形象的路径,为党的长期执政创造坚实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奋斗目标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一化三改"的阶段性目标.奋斗目标的胜利完成,说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正确的执政理念、良好的执政环境与执政基础、科学的执政手段、驾驭全局的执政能力、实事求是的执政作风与中国化的执政党建设思想.这些基本经验为社会主义新时期执政党的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6.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就必须始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一、作风问题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  相似文献   

7.
执政党的依法执政能力问题是我国学术理论界近年来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在对"依法执政能力"概念定义上,存在两点不足.事实上,执政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作为一个整体的"依法执政能力";其二把党作为一个由很多先进分子结合而成的先锋队组织,主要是指党的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执政党依法执政能力关系到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执政安全是一个关系执政党能否稳固、长久执掌政权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执政党永远直面执政的考验。执政党能否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关键在于能否在执政实践过程增强执政自觉。中国共产党要维护执政安全,必须不断增强执政自觉,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执政合法性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面临重要危机.陈云为维护党的执政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出了重大贡献.陈云主要是从执政绩效、意识形态以及作风建设层面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进行了切实的维护与重构,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有效执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执政能力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执政党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的重大命题和战略课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问题研究涉及诸多题域,就研究范围而言,主要有执政能力的定义、执政能力的内容、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等。文章就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执政能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扼要评析,并对今后执政能力研究的重点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以期起到深化理性认识和拓展相关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的软实力源于民众对其执政合法性的认同、对其政治价值观的追随,乃至其作为执政党的亲和力.廉政文化建设为中国共产党软实力提升提供了有效路径:培育廉政价值观,增强党的政治价值观的感召力;建立健全廉政制度保障体系,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说服力;创新廉政文化传播载体,增强党执政形象的亲和力.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提升,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软实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继业 《团结》2004,(6):19-21
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于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加强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建设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作为参政党,如何适应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提高参政议政质量和水平,是目前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参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参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更好地发挥参政党职能、适应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  相似文献   

13.
执政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攸关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政权的兴衰。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并长期执政,其执政意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形成、曲折发展和不断演进的历史进程。科学考察我们党执政意识的历史演变,全面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留给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开放的深化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面对社会的转型和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挑战,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推进执政党自身的民主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进党的民主建设,需要有观念的更新与解放,需要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全新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5.
执政能力建设是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个问题一以贯之的高度关注,构成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一个鲜明特色。从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演进历程尤其是我们党50多年的执政实践来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而且更决定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特别是步入新世纪,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大力培养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已经成为实现党的执政理念,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紧迫任务和枢机所在。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工人阶级政党在民族国家范…  相似文献   

16.
从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执政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能力都是在一定的关系中实现的。执政能力是执政党在处理与国家政权、与社会、与执政环境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按照执政党与社会的应然关系来处理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不断提高汲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合法化的能力,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处理执政党和社会的关系,是通过建立和完善执政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文化建设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有着自身的特殊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它形成于我党多年执政实践过程中。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新问题,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从执政党的理想信仰、价值取向、制度规范、行为作风以及政党情感等方面入手,构建特色鲜明的执政文化。  相似文献   

18.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执政党能够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为此,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全党掀起一场自上而下分层实施、全民参与领导先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想真正转变作风,服务为民、提升能力,就必须立足中国梦的新的目标格局,将教育实践活动融入到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执政党建设的新布局,深刻了解和认识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主线地位,正确把握这一主线与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的关系,对于全面落实党的建设新布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汉巍 《学理论》2009,(23):118-120
本文论述了加强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美国政党的制度设置与执政党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制度安排,分析了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借鉴美国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和启示,为进一步加强我党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