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序言东南亚地区集中了海外华侨、华人的80%以上人口,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的战前与战后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地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看待、对待当地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与经济力量,历来是东南亚各国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的重要课题,从而也是影响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经济发展命运的重要课题。除了泰国之外,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战前都曾经长期沦为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地,泰国也是西方殖民国家所控制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战前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了达到其在殖民地进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目的…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诸国是我国的近邻.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历史悠久,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华侨、华人是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互利互惠关系的桥梁,历史上,华侨把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历史文明和文化传统传入居住地,为当地的社会进步、经济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则以雄厚的经济实力、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广泛的地区与国际商贸联系网络,为促进祖国经济的腾飞,竭诚奉献,建树良多。厦门经济特区开改革开放之先河,对世界华侨、华人的地位与作用有更为深切的认识。当前正值特区第二次创业之际,进一步加强对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3.
1998年7月泰国货币开始大幅度贬值,从而引发了一场被称为是“90年代继海湾战争、苏联解体、北约东扩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东南亚各国经济中占三分之一比重①的华人经济在危机中受到强烈冲击,专家估计在很长时间内华人企业会沉寂下来。本文拟从三方面来阐述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华侨华人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一、危机与华人经济在危机最严重时,仅香港一地主要华人股票、证券上市公司的市值“缩水”程度超过25%,损失愈3000亿美元②。不同的地区华企受影响的程度不一,印尼和泰国的华企所受影响最大,马…  相似文献   

4.
作为衡量华侨(不仅是东南亚的华侨,而且指全世界的华侨)的经济实力的数量的指标,可以用华侨的收入和投资这两项指标。本文拟就这两项指标进行量的推算,并根据所推算的数据对华侨经济实力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当然,在数量推算的基础上进行质的分析(例如,与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有关的便是华侨收入与华侨投资的关系的理论分析等)无疑是重要的。本文不打算进行质的分析,只准备先进行量的确定,以作为今后质的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臻20世纪20年代,东南亚各地(除这罗外)已先后被西方殖民者瓜分完毕。各殖民政权逐步建立了有效的统治秩序,开始进行人o统计.尽管这些资料很不完整,但也给我们对华侨人o状况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数据。这一时期是海外华侨社会发生突变和重要时期,由于契约毕工大量出国和华人经济力量增长,东南亚华侨的数量、职业、籍贯构成都发生重大变化。一、东南亚华侨人口估算、分布与籍贯1.印度支那法国统治印度支那时期,对华侨出入境进行登记,有相应统计数字可稽。但由于大量华侨不通过海关潜入印度支那,华侨人口的自然增长数…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在这些国家的经济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乃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菲律宾的华侨也不例外。他们被认为对菲律宾进行了经济支配,这在菲律宾人当中引起了许多妒忌与敌意,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觉得华侨压制了菲律宾经济;但也有另一些人认为菲律宾的华侨曾经对菲律宾的经济发展与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拟探讨菲律宾华侨经济活动的量度并与菲律宾人的经济活动量度进行比较。华侨在菲律宾的经济地位可能不会象华侨在其他亚洲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  相似文献   

7.
192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东南亚华侨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严重、破坏性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蔓延到欧洲和日本,最后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济危机不仅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使其生产倒退了好几十年,而且也沉重地打击了工业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东南亚地区除了泰国外,当时都是欧美的殖民地,这一地区又是华侨人数最多、华侨经济力量最为强大的地区,世界经济危机在给东南亚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的同时,无疑地也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东南亚华侨经济向以商业为主。而华侨商业,又以小商贩著称。其人数之多,分布之广,影响之巨,是任何别的经济部门所不能比拟的。本文通过东南亚近代(十七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华侨小商贩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析华侨经营小商业者众多的原因、经营类型及活动领域,考察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认同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迫于国际国内大背景的压力,东南亚大多数华侨不得不自身调整,开始了自身身份认同的激烈变化。这主要体现在民族(当地)认同、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等方面。其中,民族(当地)认同是二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认同的最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远在荷兰殖民者入侵印尼之前,华侨经济在当地已经拥有一定的基础。荷兰侵入印尼之后,为了巩固其在印尼的殖民统治,一方面迫害华侨,企图剥削华侨原有的权益,另一方面又想利用华侨与当地居民的密切关系,作为开发和掠夺当地资源的工具,同时华侨为了本身的生存,也不断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以上这些原因使得荷兰殖民者不得不让华侨保留一部分原有的权益,从而使华侨经济获得逐步的发展。战前,华侨在印尼的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后期,东南亚殖民政府在新的形势下调整了对华侨的政策,开始实行经济上限制华侨,政治上歧视华侨的政策。其对华侨政策的转变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限制华侨力量发展加强殖民统治的目的。殖民政府限制歧视华侨的政策对东南亚华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使华侨在东南亚的生存发展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华侨爱国心,促使华侨回国投资的兴起。  相似文献   

12.
评战后日本对华侨华人问题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华侨、华人社会华侨、华人社会是日本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华侨社会结构、华侨团体、帮派、华侨人口变迁、华人社区、唐人街、华人的家庭与婚姻、华人宗教信仰、华人风俗习惯、华侨秘密会社等等。战后在日本出版的研究华侨社会的著述,择其重要者可以举出下列数种:内田直作的《日本华侨社会研究》(1950年),吴主惠的《华侨本质的分析──华侨的社会学研究》(1961年),河部利夫的《东南亚华侨社会变动论)(1972年),中村孝志编《东南亚华侨社会》(1972年),戴国辉编《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研究》(1972年),…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东南亚约有2000多万华侨华人,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70%。华侨华人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东南亚地区形势以及华侨华人自身的不断发展,未来华侨华人在联结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 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都相继建立和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东南亚各国也对其华侨华人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一是改变以往对华侨华人强制性的同化政策,普遍采取较温和、宽松的政策对待华侨华人。例如:在入籍问题上,允许华侨自愿选择当地国籍。二是改变  相似文献   

14.
我院李国梁(郭梁)教授著《东南亚华侨华人经济简史》已出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按照东南亚华侨华人在海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顺序考察了华侨华人资本在当地积累和发展的曲折过程,第一次系统地论还了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析、探讨了华侨华人经济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从根本上否定了歪曲和排斥华侨华人经济的谬论和流行观点,并对国内外近年来研究华侨华人经济的学术动态作了评介。对于华侨、华人经济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海外华人经济实力增长的估计、华人经济地位与当地民族主义的矛盾、海外华人与中国…  相似文献   

15.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亚洲史上也是有名的历史人物、当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之际,笔者撰写《郑成功父子时代与日本华侨》一文后,深感到还须撰写《郑成功父子时代与东南亚华侨》一文,才能保持其历史的完整性,不损于郑氏父子与华侨之间固有的历史光辉、郑氏父子时代与东南亚华侨之间的关系实有深入探索的必要。为此,本文拟从四个方面作一肤浅探讨,冀能得玉、在撰写本文中,韩振华教授提供有关资料并以指导,谨以致谢  相似文献   

16.
一、序言从战前开始,东南亚各国的华侨资本就与欧美殖民地资本主义并存,并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结构不断发展,时至今日人们对华侨资本仍然十分关注,这说明它具有相当顽强的生命力。从历史上看,东南亚地区先有中世纪的阿拉伯商人势力,其后有葡萄牙、西班牙等封建性的殖民地资本主义势力,再后又有英国、荷兰、美国等近代资本主义的统治交替消长,直到战后荷兰、英国资本退出东南亚。其中,只有华侨资本与近代资本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是海外华侨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全球80%的华侨华人居住在东南亚。因此,东南亚华人研究从来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是真正有所成就,作者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科研能力。该项目涉及的问题复杂,难度颇大。 庄国土等著的《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的成果之一,也是福建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第一期)的成果,这是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有创建、有特色、有份量的学术专著。它的主要价值和特色是: (一)理论“创新”是本书的灵魂。 本书从族群文化视角从总体上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到海外谋生的历史已近两千年,比较大规模的持续出国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华侨在侨居地与当地人民胼手胝足,开发当地资源,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华侨的经济力量也逐渐成长,对祖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是潜移默化,先在民间中进行的。直到晚清,华侨在海外的经济力量才逐渐被清政府所认识及加以利用。本文着重探讨晚清政府对华侨经济的认识,利用及其成效,藉以作为当代利用侨资之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归化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华侨已多数归化于当地国家,成为当地国的公民,华侨社会的这巨大变化,同战后东南亚国家对华侨采取加速归化的政策和步骤有密切关系。本文拟就战后东南亚国家对华侨归化战略、政策及其对华侨社会变化的影响作一些探讨。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归化的战略和政策战后,东南亚各国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政治独立。东南亚的民族主义在反殖、反帝斗争,争取民族独立中是具有进步性质的。但在独立以后对待异族采取盲目排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东南亚华侨华人在中国的东南亚软实力构建过程中的角色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政府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和方针为研究背景,在介绍东南亚华侨华人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东南亚华侨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构建中的作用,并就"亲诚惠容"理念对中国东南亚软实力建设及东南亚华侨华人在其中的独特作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