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间刑事诉讼移管是一种深层次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深厚的内在根据和法理基础,在国际刑事诉讼法框架中,具有独立的诉讼制度地位。作为我国司法机关与外国司法机关刑事司法合作的常态机制,可以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筛选出特定的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审理这类案件的定点法院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2.
国际被判刑人移管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新型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形式。随着海峡两岸跨境犯罪现象的日益突出,刑罚执行问题也开始显现。国际被判刑人移管的前提是承认对方刑事判决的效力,因此,海峡两岸之间建立区际被判刑人移管制度需要绕开敏感的主权问题。国际被判刑人移管中不涉及主权的一些基本原则、条件、联系主体、程序和费用等制度可以变通适用于两岸未来的区际被判刑人移管领域。  相似文献   

3.
作为打击跨国犯罪的利器,引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被判刑人移管制度作为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一个崭新而重要的合作领域,在我国呈现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势头。引渡被判刑人回本国服刑与移管被判刑人去他国服刑,对象上存在交叉,易被混淆,有必要进行比较分析,厘清两种制度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人权保障思想的发展 ,刑事被害人问题在国际范围内已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立法实施阶段。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对刑事被害人这一特定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显得十分苍白 ,因而应根据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国际标准 ,结合我国刑事立法现状 ,构建我国刑事诉讼被害人人权保障机制。在刑事诉讼的具体制度设计中 ,建立起被害人利益、被告人利益、国家和社会利益相协调均衡共存的新诉讼理念和制度。  相似文献   

5.
当一国公民在另一国犯罪被判刑并在监狱服刑时,与服刑国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利于被判刑人的改造,也不利于其重返社会,同时还为监狱管理带来了困难。而开展移管国际合作,在被判刑人自愿的基础上,使其回到本国服刑,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一个崭新而重要的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出庭权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被告人庭审缺席现象日益严重,许多案件处于待审积压的状态,在惩罚犯罪、诉讼经济和被害人权利保障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但不加限制地适用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可能会产生侵害人权、损害司法公正等弊端。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国际司法中存在争议。为最大程度保障司法公平正义,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适用应当被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7.
国际警务合作的迅猛发展急需理论的指导,而其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之间的关系是其理论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两者在性质、范围、主体、依据和途径等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催生了国际警务合作,并为其发展提供土壤,而国际警务合作的灵活性、直接性和高效性又促进了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谢满根 《前沿》2012,(18):60-63
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主要涉及人权保障与预防和控制犯罪两个方面.我国2012年3月14日修改的刑诉法确立了完整的审前羁押审查制度,将技术侦查和“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写入了法律,加强了对证人和被害人等的司法保护,设立了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这些新增的内容使我国刑诉法与上述两方面的国际刑事司法准则进一步接轨了.由于司法环境和司法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这些新增的规定中有些内容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9.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诉讼替代程序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已经有初步探索,而现行法律对于刑事和解程序尚无明确规定,导致各地方在实施过程中标准不一、形式各异。为保证我国法制的严肃和统一,必须立足于我国法律传统和法律制度的基础,吸收国际刑事和解的理论与经验,从程序规范的角度对刑事和解进行分析,进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和解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问题一样是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内容。被害人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地位从特殊诉讼参与人变为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也大大提高,但是,与国际中的普遍的规定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赵永琛教授是我国较早从事国际刑事法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密切关注国际刑事法学研究,开拓进取,在国际刑事法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国际刑事法学术研究领域广泛,科研成果丰硕,涉及国际刑法的基本理论、国际犯罪、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国际警务合作、区域刑法、跨国犯罪、国际恐怖主义、国际刑事诉讼法及侦查学、犯罪学、反恐学等诸多领域。他勇于开拓创新,研究自成体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洞察力强,崇尚思想宽容。  相似文献   

12.
(一)请求的提出和请求书。在实施诉讼移管中,请求国与被请求国之间首先要进行书面的联系,其途径与一般司法协助的联系途径是一致的。在有条约的情况下,应由条约规定所指定的中央机关传递和接收有关的请求书和通知。有些国际条约还规定了特定的联络途径,如《欧洲刑事诉讼移管公约》除规定请求国与被请求国各自司法部为文件的交接机关外,还规定“在紧急情况下,请求和通知可以通过国际刑事警察组织寄送”或通过双方临时商定的方式送达。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通过国际法进行刑事国际追赃,应明确适用的公约、条约,并善于解决国际法的概约性和缺憾性问题。适用国际刑事诉讼追赃,注重解决管辖权和协助举证问题;适用国际民事诉讼追赃,注重解决诉讼的主体选择和证据适用问题。适用中国法律追赃,应注重解决罪赃确权和帮助、协助取证以及确权承认与执行问题。通过分享补偿方法进行追赃,注意确定分享范围和比例问题。运用中国刑事政策进行追赃,要善于使用规劝、敦促退赃方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刑事诉讼实务中,与刑事被告人诉讼权利保护相比,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在逐渐萎缩。对被害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加以合理适当的平衡,强化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成为各国刑事诉讼法的普遍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被害人的概念和诉讼地位进行了界定,进而分析了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配置状况及存在的不足,最后,着眼于进一步保障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提出了改革与完善的对策与措施,以期对加强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刑事法定代理人作为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起着维护被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配合司法机关推动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立法一方面没有明确被代理人所指,另一方面有关法定代理人的条文甚少且含义不清。所以,法定代理人制度的应有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作者通过对国际刑事诉讼制度相关制度的考察,并注意到国内立法所应具有的一致性,提出了正确使用法定代理人制度的几点建议: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行使出席审讯的权利;明确被代理人的诉讼身份;重新界定法定代理人的范围等。此外,作者对刑事诉讼法有关条款立法精神的探寻也颇具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刑事诉讼的角度来看,调取书证资料属于刑事审前阶段调取证据的侦查措施;从国际合作的角度来看,调取书证资料属于国际间委托取证的范畴。作为初级和独立的国际侦查合作形式,规范调取书证资料的国际法律文件失之于零碎、简单,更为突出的是理论上主要将调取书证资料置于国际刑法体系内以实体法角度开展研究,缺少从证据——刑事程序的角度给予必要的理论关注。在对相关的国际公约、双边条约以及国内立法进行比较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论证了调取书证资料程序的基本理论问题,基于国际侦查合作的全球视角初步探讨了相应的制度细化与程序完善问题,并结合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实践归纳出调取书证资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行政诉讼与刑事自诉相冲突的情况,相关法律及其司法解释对此问题没有作具体规定,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混乱。借鉴域外经验处理行政诉讼与刑事自诉的关系时,应当遵循“审判前提问题”这一原则:如果某种诉讼应以另一种诉讼的结果为依据,就应该(或可以)中止该诉讼,等待另一种诉讼的裁判结果,并以此为据恢复诉讼并进行裁判。  相似文献   

18.
国际犯罪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违反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刑事规范或有悖于人类的和平安全精神,严重危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而应受国际刑罚处罚的行为。恐怖行为是指由个人、组织甚至国家对人身或财产施以暴力或暴力威胁,以引起人们的心理普度恐惧,危害社会安全秩序,并以此企图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各种行为。而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为达到特定的国际目的,违反国际公认的国际刑事规范或有悖于人类和平安全精神,运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极度危险手段制造国际恐惧和惊慌,严重危害国际社会公共安全秩序,应受国际刑罚处罚的不法行为。  相似文献   

19.
贪官外逃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击各种外逃犯罪分子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寻求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展开了积极的努力,但社会制度差异、死刑问题等成为影响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重大障碍.为此应积极探索国际司法协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四个法域。中国四个法域在审判制度、参与司法机关、诉讼模式等均存在一定差异。在国际刑事司法协作日趋紧密的今天 ,我国区际刑事诉讼法律出现了明显的发展融合趋势 :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提出了实现刑事司法公正的目标 ;确立了提高刑事诉讼效益的程序 ;刑事诉讼模式的界线逐渐模糊 ;相互间的刑事司法协助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