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1.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稳定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认识和对待农民,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回答这个问题,显得更为迫切。怎样看待八十年代的我国农民,他们与五十、六十年代的农民,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以前的农民相比,究竟有什么新特点?这一问题,与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加速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看八十年代农民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杨亚利 《理论导刊》2001,(10):32-34
一、新世纪我国进行农业科技革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入新的世纪,我国面临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问题。它与巩固和加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稳定地推进国民经济向前发展直接相关,亟待我们去解决,大力推进新农业科技革命是解决这一迫切问题的关键:一是顺利完成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这一艰巨任务的根本保证。自从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连续四年下滑。人均生活费支出,自1998年后逐年降低。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收入增长持续走低,消费能力逐步弱化,成为内需扩大乏力,市场低迷不旺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  相似文献   

4.
党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革命问题的探索与突破梁德君,邹洪学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首先遇到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经过相...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要按照保障农民权益和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构建新的土地征用制度,从而保证农民在以土地开发为先导的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分享收益,逐步推进农业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锋 《学理论》2015,(1):86-8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规定了一系列的制度需要不断地创新,在这个要求的基础下也就表明,广受关注的三农问题已经进入到一个转型的阶段。文章主要讲述了在转型阶段会创制的内容,比如说在责任制的基础上对于新型土地的生产关系创制、以粮食经济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经济、农村农民在生存、生产以及生活上相互协调发展的创新统筹经济等等。在转型这个目标下,农民作为主体的性质便要伴随着转型的发展而逐渐地失去它原先所具有的意义,若是农村和农业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只需要农民能够去解决问题便可,因此我们可以说三农问题要逐步地淡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晓理 《瞭望》2002,(52)
1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农业和农村工作,决定近期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农民问题诸因析广西区委党校张月泉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突出问题,而农民问题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所谓农民问题就是农民的积极性问题,即农民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依靠...  相似文献   

9.
近期要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这是我们党从长期实践中确立的处理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无论是各级党委还是全党同志,无论是主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部门还是其他部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千万不能忘记这些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不懈地把它贯彻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而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相似文献   

10.
王文东  张传喜 《学理论》2014,(4):100-101,108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发展城乡一体化,土地问题是关键。地流转制度是新形势下土地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厘清土地流转制度的必然性、形式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实行土地流转,从而保证土地流转制度的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以及9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来的及解决,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长期以来,苏联及社会主义各国一些具体制度不健全,在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产生了不少弊端,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了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巩固和完善及其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化,具体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任重道远。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强社会建设、促进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强调要重点加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建设,注重围绕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部署。这无疑为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取得很大发展,乡镇企业也相继崛起,农民生活水平因此而大大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农村还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过程中,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又突现了出来。一是农业生产不能与市场衔接,出现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农业的增长方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小农产规模的经济,单纯农业性生产比较效益低,没有竞争力,难以进入社会化大市场;二是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与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农民生活富裕,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发展农业生产,而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土地规模狭小与分散经营,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引进新的制度安排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明确土地的归属问题,建立农户有偿流转土地的机制,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可以把农村土地以股份形式明确归农民个人所有,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4.
“新三农”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三农"问题已由过去的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演变为农民市民化、农村空心化、农业碎片化的"新三农"问题。它关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能否稳定地发展。直面现实,必须从革除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提高城市对农民的包容性,给农民平等的市民化权利,保护村落文化,合理整治空心村庄,改革农地制度,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等方面着手破解"新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业经济运作方式,它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行为的作用非常重要。如何强化政府职能,依靠行政行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政府职能不能削弱,只能强化政府职能简单地讲就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社会经济各项事务进行管理,组织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推进农业产业化有着其不可违背的经济规律,市场调控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在农业产业化刚刚起步阶段,农民的市场意…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毛泽东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大林、毛泽东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包括:目的是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改善农民的生活,消灭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解决工业化所需的粮食问题;先合作化,后机械化、工业化;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循序前进,但后期急躁冒进,超高速发展;对党内的不同意见和正常争论,错上了路线斗争之纲;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陷入了教条式的理解,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不同点包括:苏联的农业合作化,导致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虽然比较平稳,未造成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并且改造结束后二三年农业还有所增长,但改造中模仿的苏联农业体制严重制约着中国农业的发展;苏联的农业改造花费17年,主要工作花了6年。中国的农业改造用了4年,主要工作仅花费了1年;中国高级社的体制和苏联的集体农庄有不同点;斯大林强调集体农庄运动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和贫农联合中农消灭富农。毛泽东提出的阶级政策是: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新中农中的下中农(包括中中农)、老中农中的下中农,反对中农中的富裕中农和富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而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的一半以上,传统父权文化积淀导致的其弱势地位,严重制约了其公民意识的发展.本文将以政治参与为切入点,分析她们向现代公民转变的障碍,并探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实现角色转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曹艳 《理论探讨》2005,(5):78-8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又是农民的权益问题。农民权益的缺失,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痼疾,保护农民权益,已成为我们实践“三个代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其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是:端正指导思想,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基本权益;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建立符合法律规范的农民权益保护组织。同时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参与是研究政治发展的重要分析变量之一,它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四川作为西部的农业大省和少数民族聚居大省,农民政治参与有其独有的特点.四川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目前的障碍因素,主要在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治参与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以及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促进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除了发展经济和教育外,营造良好政治文化氛围和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如何理顺农民情绪,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四川各级党委在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广泛地开展了以“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