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云云  刘诚 《前沿》2011,(15):27-29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问题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本文认为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党的领袖人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主体,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主体。  相似文献   

2.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亟需回答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问题。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科学内涵,要着重回答"化"的前提、"化"的态度、"化"的工具、"化"的阶段、"化"的诉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科学内涵是融合五"化"的整合体: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逻辑前提,树立解放思想的求真务实态度,立足于实践的根本性工具,经过内化与外化互动的双重阶段,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3.
肖铁肩  刘真金 《求索》2011,(9):104-106
从主体角度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人民群众不断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并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互动过程。人民群众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条件有: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共产党的领袖对国情的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需要以及人民群众自身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4.
刘勇 《大连干部学刊》2009,25(12):19-21
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早已明确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党员主体地位的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发展党内民主.尊重党员创新精神,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党员权利等论断,这反映了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员主体地位理论的逐步认识和中国化的进程.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论断,深化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科学论断的内涵,是党员主体地位理论的中国化的新成果,为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明确了基本原则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指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及组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主体的自觉活动,他们各自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素质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特征.根据这一特征,中国共产党集体组织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主体和核心力量,其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党的领袖和干部、党的知识分子和普通党员群众,且分别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着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广大非党员群众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组成部分,但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靠力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达7次之多,足以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胡锦涛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又有着与众不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蕊 《传承》2009,(4):40-41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达7次之多,足以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胡锦涛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又有着与众不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毛泽东哲学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想结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马克思哲学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实践基础,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文化背景的三因素的结合推动的.它的历史使命和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论证,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强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阐明人民历史主体论,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此后曾经历了三次高潮。在全党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中遇到了两大特殊问题——受教育者的特殊性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解决的最佳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是统一的,统一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是有效推动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的社会力量或关系力量的总称;在"应然"逻辑层面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逻辑结构;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个由原初态、次生态和新生态构成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世界;从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文化自觉的过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文化自觉的进程中,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文化自觉对于我们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启示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意识形态上的、实践或方法论上的和社会发展理论上的三重意义.作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的一部分,三种意义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和功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功能主要在于说服、教育,在实践意义上主要作为指导方法,在社会发展意义上主要承担理想和价值引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延安马列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比较正规的研读马列主义的学校,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来审视延安马列学院的创办,就会发现其办学方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风直接体现这一原则,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结其经验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成学 《桂海论丛》2007,23(1):24-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必然性: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实现我们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深厚的文化哲学底蕴,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文化哲学底蕴的内在根据。在文化哲学视域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文化张力的显性化过程,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文化哲学的渗透与追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深厚底蕴,它集中体现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点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在建国前坚决反对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适应革命的客观需要,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而在建国后则把马克思主义某些理论教条化,力图使实践适应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挫折。分析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放之四海而皆准,除了她本身的科学性,先进性之外,是因为后人认真研究其精神实质,并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就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三个代表"的历史根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极其曲折的,中国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要与时进俱进,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要与研究资本主义结合起来,要与研究人们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而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周前程 《桂海论丛》2011,27(4):26-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了何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与何为真正的中国问题这两大基本问题。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何为马克思主义的探讨,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中国具体实际的研究。由于缺乏中国现实问题的支撑,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日益脱节。结果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在中国社会中面临着边缘化的现实困境。只有从中国的现实问题出发,立足于中国实际问题的解决,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文本解读.考察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诸要素,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理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