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活在物质丰裕的消费社会中的人们感到深层的压抑和无力的反抗。对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理论批判与理论反思。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出发,通过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内涵来解读当代中国社会日益突出的消费景观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本文认为,马克思通过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批判,揭示了劳动的商品化过程与劳动产品的货币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的奴役过程和人的物化过程。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内涵对克服中国当代社会存在的各种危机具有深刻的理论警醒意义和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今社会的复杂形势,我国刑法理论问题也受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这不仅是由于风险社会意识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变量因素,以及风险刑法理论并没有能够真正完全适应风险社会的理论,同时在针对社会风险因素的划分上也没有明确的概念,这不仅造成一些重要概念的混淆,甚至对社会风险的范畴严重曲解.因为风险刑法理论提出的基础是以传统社会对风险的认识为出发点的,而没有真正的了解到风险社会中的各个风险变量,因此无法完成在当今风险社会中的理论转变.本文主要针对了风险社会下风险刑法理论应当遵循的改进渠道进行了分析,并划分出准确的风险社会视域下的风险刑法理论范围,然后分析了风险刑法理论所遭受的批判,并针对批判进行反思,以期对提高我国风险刑法理论对风险社会的适应水平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广全 《法学论坛》2005,20(1):32-39
本文运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当代中国法治秩序建构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当前法治秩序建构理论的致命弱点在于主体维度的缺失;法治秩序建构的本质在于由传统的日常生活世界向非日常生活世界跃迁;当代日常生活作为传统法律文化的寓所对于法治秩序的建构形成巨大的阻滞与消解因素;日常生活批判对于法治秩序的建构具有根基性价值.进而提出重构当代法治秩序建构理论的设想,即建构一套以国家(政府)为动力,以社会为基础,以日常生活批判和深层文化启蒙为主体维度的国家·社会·日常生活批判三位一体的新的法治秩序建构理论.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的批判法学家罗伯特·昂格尔,运用其社会批判理论,对以传统的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法律的危机,即认为传统自由主义法律思想的意识形态属性具有工具性和虚伪性,对其修补是不行的,必须彻底地完全地否定;并提出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要用新的方法开展法社会学的研究,要重建法律的理论,为批判法学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指出批判法学家昂格尔这种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法律性质问题的探讨和对法律制度的高度反思,对我国法学家来说,是有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领域中批判理论的特质、缺陷及其实践性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与实证研究相比,批判理论与公共行政实践的联系相对较弱。因此,论文试图探寻批判理论与公共行政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论文将批判理论的特质归结为拒斥决定论、否定主流意识形态与挑战现实,并分析了它与实践脱节的重要缺陷及其根源,进而指出:要使批判理论得以复苏,关键是关注和引入"参与式研究"、"批判辩护"之类的实践观,从而使其更适合于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6.
安德鲁·奥尔特曼将批判法学的核心观念概括为对自由主义的法治理想进行挑战和批判,并将该观点化解为三个分之观点进行逐一的阐述批驳:法治能否实现中立性、法律体系有无整体性客观性结构、法有没有规范性是否能够对社会和政治权力进行约束。安德鲁·奥尔特曼对批判法学核心观点的概括、分解和批评没有触及批判法学的实质内容,批判法学和核心观点是要把道德置于政治之上,使法治受制于善与美德。奥尔特曼论述的价值在于展示给我们一个法律理论问题的脉络和框架。  相似文献   

7.
家务劳动的女权主义批判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宇 《河北法学》2007,25(5):90-95
家务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劳动方式之一.但在现代社会,这种劳动的无酬性使之日益被社会所轻视.同时,家务劳动承担上的社会性别失衡性使得女性的发展被进一步阻碍.20世纪以来,女权主义对家务劳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批判.对这些批判性理论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吸取其合理价值,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关于“刑法教义学是否具有对刑法立法进行批判的功能”这一问题,当前刑法学界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其中,否定说建立在这一前提上:作为刑法教义学基本逻辑起点的刑法规范是合理正当的刑法规范。然而,该前提因不符合立法事实,从而导致否定说不具有合理性。刑法教义学作为刑法的规范意义的发现方法,对刑法立法进行的批判主要表现在模糊性刑法规范、滞后性刑法规范和“漏洞”型刑法规范的意义发现过程中,即根据社会生活事实对三者的通常规范意义进行扬弃,从而实现其规范意义的明确化、发展性和填补。但是,刑法教义学的立法批判功能也是有场域限制的,即刑法教义学的司法面向性和实践导向性决定了刑法教义学批判不能否定现行有效的刑法规定,同时,刑法规范语言的文义边界框定了面向司法的刑法教义学批判的基本限度。  相似文献   

9.
泛道德化批判是将一切现象道德化后再用理想化、双重化的标准进行道德评判的一种批判方式。对主体和现象的过度抽象是泛道德化批判的逻辑前提,过度抽象带来的非现实性与虚假性紧张导致个人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泛道德化批判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对泛道德化批判的扬弃既要肯定它的热情批判态度,又要摒弃抽象的思维方式,并自觉将科学的批判方式与热情的批判态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部门法理论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诚 《河北法学》2003,21(3):10-22
首先对部门法理论进行了总结,然后从认识论和价值论两个方面对部门法理论进行了批判,并对 部门法理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法律分类构想。从理论上来看,部门法 理论在概念、划分方法、体系、结构和部门关系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缺陷;从实践上来看,部门法理 论弊多利少。部门法理论是苏联模式的产物,目前在我国已经丧失了存在价值。鉴于部门法理 论的缺陷,提出了法律分类理论新构想。法律规范分类的最小单位是法律规范元,其集合是法律 规范群;法律规范的结构是一个由不同划分标准的划分结果结合起来形成的多维空间交叉结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异化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中对现代性进行了批判性分析,新保守主义经历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阶段后,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本文在阐释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与新保守主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对新保守主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陈绍文  刘芹 《法制与社会》2010,(14):287-288
犹太人问题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马克思以其独特的视角,透过以宗教为表象的犹太人问题,层层深入,揭示了犹太人问题与政治解放、人类解放的关系,将问题的实质转化为全人类的普遍性问题,即资本主义精神,从而深入展开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对犹太人本质的批判,挖掘出犹太人问题的内在的现实根基即"市民社会",进而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深入的剖析,进一步展开了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法律现代性是在解构神权的基础上产生的,先行的文艺复兴提到了个体的力量,随后启蒙运动则对神学自然法起到了根本的动摇.在以“理性”、“自由”为自我确证的依据下,法律现代性的展现当中产生了内在的矛盾,并越来越背离法律现代性产生的使命.为重新树立法律现代性批判,增强自身批判力,是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在李斯特的生产力思想中,其以国家干预关税为基点,提出了他的生产力理论,并且与精神生产力以及国家生产力与古典经济学形成了对立。对此,马克思进行了批判。认为李斯特把生产力和交换价值相割裂的方法是不合理的,并且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发展态势,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启蒙时代古典主义刑事政策还是科学时代实证主义刑事政策,亦或是近现代新社会防卫的刑事政策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和批判理性的基础上。刑事政策研究不仅要坚持理性的批判,具有批判的理性,还要坚持运用正确的方法,追问刑事政策研究的进路,回应现实,解决理论与实践悖论之难题,确立基本刑事政策,为刑法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裴雅彬 《法制与社会》2013,(21):270-27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有一部分学者基于当今世界环境资源危机现状提出了环境利益分配论,这部分人依据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要求平等分配环境利益。本文通过对环境利益本质的界定,分析环境的社会整体性,不可分割性等特点,对环境利益分配论进行了批判驳斥,提出要保护公益,以义务为基础,甚至不惜牺牲自身的个人利益以达到整个社会的共赢,促进整体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虽然人权是当今世界一个非常强势的政治和伦理话语,但它一直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从19世纪的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批评到当今社群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诘难,西方社会对人权的批判一直没有停止过。当代西方人权批判从如下四个相互关联的视角展开:一是道德批判;二是法律批判;三是政治批判;四是社会批判。鉴于存在上述批判,需要认真对待谁之人权、何种人权以及人权的道德局限问题,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仍然是一个开放的命题。  相似文献   

18.
在公共行政学中“效率”非常重要,但对该领域而言其他方面也同样重要。论文讨论了批判与进步理论在公共行政学中的运用,以此为主旨的论著主张,我们应当超越当下的社会状况,创造出一个不同于现在的未来。论文不仅描述了批判与进步理论的某些要素,同时还分析了批判与进步理论用于跨文化比较的可能性,并提出如何有益于中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现代化建设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诉讼制度完善与诉讼文化改造同时并举。学术界应该更多地研究刑事诉讼文化的现代化,以刑事诉讼文化现代化如何实现作为今后研究的视角。我国刑事诉讼文化现代化研究应以文化哲学为首选的参照系,主要是它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我国古代刑事诉讼为传统日常生活世界所蚕食,我国当下的刑事诉讼尚未远离日常生活世界,尚未真正走出日常生活世界。我国刑事诉讼文化现代化研究应以日常生活批判为切入点。在我国刑事诉讼领域开展日常生活批判,也就是从深层上促使社会主体有关刑事诉讼的心理、意识和思想体系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实现社会主体在刑事诉讼方面的现代化,实现我国刑事诉讼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虽然曾经受过启蒙的现代性法权哲学的影响,但实践中的困扰使得他走向了对现代性法权哲学的批判。自由、平等、理性的现代性价值在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下只具有抽象的形式化特征,而在经济学的生活的生产和资本等概念的剖析下则原形毕露,交换领域的平等一旦进入生产领域马上被不平等取代。而马克思的实践论思维方式更是对启蒙的现代性价值具有一种整体性批判的功能,实践论的法哲学本身就是批判的法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