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程倩 《公共行政评论》2011,(2):151-168,181-182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风起云涌之际,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也作为公共行政理论的前沿而得到介绍,其中,近些年来美国公共行政学者法默尔以"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知名学者"的名号颇受国内学者们的关注。但是,不同于后现代主义者惯常对传统的彻底否定与解构,法默尔以"后传统治理"思想展现了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非正典化的过程,他的行吟诗人般的写作风格及批判中的建构主义,尤其是他研究框架和方法的别树一帜,让学界在理论知识浅尝辄止的诱惑之外备受启发。本文以法默尔"后传统治理"思想为主题,分析了其"反思性公共行政语言范式"前提、基本意涵,对后传统治理思想非正典化特征带给中国行政改革实践的启示、法默尔隐喻方法中的构成主义研究路径、理论创新意识及价值倚重等作出论述,以期在兼具全球化、后工业化的背景中,在中国仍保留相当农业社会特征的工业化进程中,对中国行政学"大问题"的界定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何俊武 《行政与法》2009,(10):50-52
从后现代性的视角审视,现代公共行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通过解构官僚制、解构理性、解构效率这三种途径解构了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又通过公共能量场、语言与话语理论、公共政策的共同体价值取向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予以重构。这种解构与重构对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尤其是理性官僚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质疑和批判,其核心概念是"公共能量场"。该理论提出了三种政策对话形式:少数人的对话、多数人的对话和一些人的对话,其中一些人的对话优于少数人的对话和多数人的对话。本文主要就后现代公共行政的内涵和其话语理论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现在公共行政理论研究中存在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韦伯式官僚制已经过时了,或者被更"好"的如网格、协作等管治模式所替代。论文质疑了这一观点,并批判了在评价官僚制中的"非黑即白"的绝对主义和"稻草人"式的虚假批判的逻辑错误,指出把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视为简单的从"低"到"高"、从"旧"到"新"的线性过程是片面的,应当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考察才能够正确理解官僚制。论文回顾了新公共管理、网格管理和协作治理理论对官僚制的批判和反思,然后从效率、民主和政治—行政二分原则三个角度对它在公共行政的实践进行了深入考察。论文认为,官僚制的核心原则和特征并没有受到根本的挑战,相反,高效率、有作为的官僚制依旧是公共利益的有力保障,甚至在推动非传统的治理模式,如网格管理和协作治理等方面发挥协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在公民治理这一理论谱系中,其主要理论和基本观点比较集中在美国学者博克斯(R.C.Box)的《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斯盖特(H.L.Schachter)的《重塑政府还是重塑我们自己》、金和斯蒂文思(KingStivers)的《政府与我们为一体》以及博盖森(P.Bogason)的《公共行政与后现代:美国人2000年后的一些研究重点》等研究文献中。明确提出"公民治理"概念,并对之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阐述、模型建构与制度设计的是美国学  相似文献   

6.
整体性治理理论有望成为继传统官僚制、新公共管理后的第三代公共行政理论典型范式。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是OECD国家整体性治理的实践,从五个维度对构建整体性制度化实施体系进行了探索,认为内部构建大部制,外部倡导理性的公私合作,纵向构建部省合作新型关系,横向上建设电子化无缝隙政府,动态上从价值与伦理文化角度构建主动性公务员体系是整体性治理制度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公共行政责任是社会制度安排与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参照系。传统时期公共行政中的责任,是建立在统治者及其官吏个人的道德修养上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官僚制,是一个责任中心主义体系,但它把人的情感等排斥在公共行政体制之外;新公共管理则试图构建一种政府与公民、企业、第三部门等互动、互助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客户驱动理论是公共管理学的理论。讲到客户驱动理论,不得不先提到"政府再造"理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发起了一场"政府再造"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改革,重塑政府角色和职能,从而使政府更有限、更负责任、更高效和更民主。"政府改造"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建没"企业型政府",而"企业型政府"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顾客导向",即"客户驱动"。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公共管理学家麦克尔·巴泽雷在他1992年撰写的《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一书中提出:传统的官僚制行政管理模式已遭到严重批评和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社会是自上世纪晚期西方社会经历的重大变迁,其知识经济特征和后官僚的公共治理方式是软法产生的现实温床;反对基础主义、普遍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后哲学文化奠定了软法产生的思维前奏;而现代之后出现的回应型法、交往理论、虚设法假设理论等法学思想可为软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官僚制分为前官僚制,理性官僚制和后官僚制三个阶段。由于受到多种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家产官僚制没有走向理性化,而是依旧具有其独特的传统特性。本文通过对韦伯理性官僚制的分析,并在其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官僚制发展不足的现状,提出官僚制改革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在近二十年遭到了最猛烈的批判,例如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提出"再造官僚制",麦克尔·巴泽尔呼吁"突破官僚制",而彼得·普拉斯特里克倡导"摈弃官僚制",更有西方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官僚制与社会和谐呈反向变动的关系"。官僚制与社会和谐是否真的誓不两立?中国目前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如同西方国家再造、突破甚至是摒弃官僚制?本文通过对官僚制以及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本质进行阐述,从而揭示官僚制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监视,作为一种全球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起源于现代资本主义形态和官僚制实践的增长。现代监视理论是资本主义企业、官僚组织、民族国家、机器式的工艺和新型社会连带发展的自然产物;后现代监视理论则是关于以科技为基础的、以身体为监视对象的、日常的和普遍存在的监视的理论。由边沁和福柯所解释的、与监狱和规诫理念相关联的全景监视范式受到新的社会现实和监视理论的挑战。以风险社会管理为背景,治理可以作为监视研究的一个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公共选择理论为框架,文讨论了罗马尼亚公共行政中的官僚选拔。全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理论部分,包括:关于官僚制的韦伯式路径、公共选择理论关于官僚制论述的回顾、制度变迁和公共官僚选拔的理论构建和关于方法论的总结。第二部分是应用部分,作者对1990至2009年期间的公务员体系立法进行了深度考察,改良了里德和库尔特(ReidKurth,1988;1989)的组织变迁理论,并将改进后的理论应用于罗马尼亚的案例。这个新理论预测,罗马尼亚政治家在加入欧盟时将低效率地维持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公务员体系,因此人们应该在2007年1月之前观察到一个去政治化(de-politicization)的公共官僚选拔系统,以及随之而来在2007年1月之后的再政治化(re-politicization)。论文的文献研究确认了这个预测。  相似文献   

14.
<正>自秦统一六国,废"封建"、立"郡县",中国即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而生命力极强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这种官僚体制长期主导着传统中国的政府组织,也一直是传统中华帝国的组织基础。不过,这种官僚制并非现代意义的理性官僚制,而是一种以传统支配类型为主的"家产官僚制"。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传统官僚体制正式终结,建立起了一种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集中制国家政权组织形态,后虽进行了多轮不同程度的改革,但以党为核心的政府组  相似文献   

15.
新公务员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干部人事管理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法律相比之前的暂行条例有较大的创新,实现了对传统官僚制度的突破,促进了政府改革和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本文分析了《公务员法》的创新之处和官僚制的弊端,指出了《公务员法》对官僚制的突破之处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西班牙《公共行政机关及共同的行政程序法》的颁布背景及主要特点许可祝1992年11月,西班牙众议院通过了《公共行政机关及共同的行政程序法》(以下简称“新行政程序法”)。该法纠正了传统行政法理论之弊端,彻底摈弃1957年《国家行政机关法》和1958年《行...  相似文献   

17.
对现代官僚制作全面深刻的理解,有赖于对其理论的奠基人马克斯·韦伯之理论文本的深入剖析。本文通过对马克斯·韦伯现代官僚制理论的梳理后认为,经济性是现代官僚制兴起的原因,工具性则是官僚制的本质,这种本质又直接导致了现代官僚制的自我权力化并产生了政治与行政之争,而制度之下的人也随之被工具化。现代官僚制在创造了惊人的管理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如何在现代官僚制下实现“人是目的”这一主题,则是马克斯·韦伯理论的永久命题。  相似文献   

18.
对韦伯官僚制行政模式存在的效率悖论的批判,在更大层面上是后人的一种"误读"和"苛求".新公共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僚制的行政效率,但并没有动摇官僚制的理论基础;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当今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70年代始,一个新的学术流派和理论思潮——新公共行政学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公共行政研究领域勃然兴起,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乔治·弗雷德里克森(H·George Frederickson).与政治学领域中的“后行为主义革命”相呼应,新公共行政学潜心于研究和探讨被传统公共行政学所摒弃的公共行政规范理论.即探讨公共行政的“公共目的”和理性价值,为公共行政管理提供了真正的规  相似文献   

20.
官僚主义的治理: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大中  高艳 《行政与法》2004,2(5):25-27
反对官僚主义是我国党和政府的一贯立场。本文通过对韦伯官僚制和我国国情的分析,指出官僚制是反对官僚主义的,“中国的问题在于官僚制不足”,提出充分发展官僚制,治理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