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王智 《创造》2001,(10)
要学习好、领会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做到“三忌三要”。一忌脱离群众搞形式主义,纸上谈兵。我们党员干部必须要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精神上来,脚踏实地地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切忌搞形式主义,脱离群众而高谈阔论,搞文字游戏,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落实不在行动上。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握群众脉膊,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效果如何,不在于材料…  相似文献   

2.
2009年以来,重庆市南川区围绕建设“人文南川”,突出满足农村群众看书报、看电视、看电影、看演出、听广播、搞活动等“四看一听一搞”等基本文化需求,扎实开展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满足农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实验工作,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3.
王化雨  李杰 《人大建设》2007,(12):41-41
目前,各地都在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如发展棚菜生产、建立养殖小区、建立工业园区等,以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这些做法和想法都是好的,但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地进行。 比如,有些地方要求农民发展棚菜生产,下任务、压担子,完不成任务就拿乡村干部是问。当地领导的想法是想让棚菜形成规模。但是,现在农村大部分男女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让这些人去干大棚,根本就不现实。又如,有的地方要求大上工业,又是划地,又是建厂。结果,地租来了,厂房建好了,项目却没有引来,只能是劳民伤财。这些行为,与个别领导的政绩意识有关。某些领导想在任职期间搞些政绩,建些形象工程,为自己的升迁铺垫。这与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搞这些工程要因地制宜,根据各个乡村的实际情况来定:适合发展工业,就上项目;适合发展棚菜,就鼓励群众大力发展棚菜;适合农产品加工,就引导群众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切实为农民的利益去规划、去落实。这样,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群众的千劲和热情,增加群众的收入。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群众就会拍手称快。  相似文献   

4.
李小剑 《人民公安》2006,(19):50-50
王远斌这些年搞了些花样儿。比如那个“一笑三声”制度,要求民警接待群众时要有微笑,群众来时有问候声.群众咨询时要有回答声.群众离开时要有告别声。“一笑三声”几个字朗朗上口,念着念着就让民警记熟了。但也有些人发杂音,说王远斌搞的是花拳绣腿.整些好看的花架子蒙领导的。王远斌脑壳有点方.神经不会拐弯儿。他笑,说我才不管别人啷个嘀咕,花架子就花架子嘛,只要管用就行。  相似文献   

5.
政务公开要真心实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心实意地搞公开,是确保政务公开、客观公正、群众满意的前提条件。怎样才算是做到了真心实意呢 ?在实践中,我们湖北省英山县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政务公开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政务公开的尺度,从四个方面入手,将政务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受到群众好评。   (一 )群众最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在农村,当前农民最关心的是税费分解到村到户及收取使用,集体经营项目承租、收益,救灾救济款、优抚统筹及各项涉农资金的分配使用,基本建设项目、特别是群众出资出劳建设项目及资金使用…  相似文献   

6.
浅议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性王文革一、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然要依靠人民群众,必须要以《决议》指出的指导思想为指针坚持贯彻执行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坚持“从群众中...  相似文献   

7.
现在有不少基层干部为了快出“政绩”,不顾当地的财力物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惜举债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使当地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群众戏称这种“寅吃卯粮,年年受惶“的工程是“透支政绩”  相似文献   

8.
杜学虎 《创造》2002,(2):41-41
自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各级党员干部纷纷深入村社,深入群众走访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希望基层干部做什么。就农民群众所反映的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怕”、“三盼”、“三需要”。“三怕”:一是怕基层干部作风不实。主要怕基层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有关政策,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不作宣传解释,一味采取“通不通三分钟”、“要你出汗两分钟”的做法,吃喝玩乐,不顾群众困难;二是怕社会治安不稳定。治安环境不稳定,偷盗行为时有发生,致使部份群众…  相似文献   

9.
南顿“回民秧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顿“回民秧歌”是河南省惟一的回族民间舞蹈,它流传于项城市南顿镇(旧时称南顿集)。至今,南顿还流传着这样两句歌谣:“南顿集靠沙河,男女老少跳秧歌。”“回民秧歌”是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据老艺人讲,“回民秧歌”的产生及流传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不仅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而且还受到清真寺教规的制约。南顿清真寺大阿訇褚奉一说,清真寺教规不允许回族群众搞此类文艺活动,后来由于回族群众的迫切要求,就背地里搞了起来,逐渐由不公开到公开地跳起来了。秧歌艺人马仁杰说,“回民秧歌”流传到他这一代已经很长时间了,仅…  相似文献   

10.
下基层调查研究时,发现有的群众对干部讲大道理当面点头,背后发牢骚,认为“太虚”。有些单位搞教育,表面看听得很入境,实际上脑子已“开小差”。在一些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大道理一箩筐,不如‘大团结’一张、“辛辛苦苦讲一年,抵不住上街转半天”。一些基层政工干部反映,“正面道理难灌输”是当前政治教育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1.
田厚钢  叶榕 《群众》2011,(7):95-95
江苏省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要求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级机关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年须结合分管工作和部门职能,深入到村镇、社区和基层单位驻点5至7天。同时强调,开展“领导下基层”活动须轻车简从,不事先踩点,不层层陪同,不搞特殊接待,力戒形式主义,须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扑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倡导多“驻点”、不“踩点”,在今天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廖进 《群众》2009,(9):41-43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李长春同志强调指出,要紧密联系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深入回答六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即: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相似文献   

13.
“撒胡椒面”与“扎竹成排”程建平现在,一些地方总在埋怨搞经济建设缺投入,而对当地出现的搞钱积极、用钱马虎、投入不讲效益现象却不以为然,故而,便出现了两道风景线:一边是需要投入的项目“无米下锅”,患下“饥饿症”;一边是效益不好的项目占用大量资金,患“消...  相似文献   

14.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热热烈烈地开展着.在群众“家门口”搞教育,在群众身边开展活动,是这一批次活动的鲜明特点。上海市闸北区在第一环节就明确工作目标.确保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让群众感受到变化,坚持边学边改.在解决问题中让群众感受到活动的实效。在活动中,闸北区委提出“活动有步骤。但改作风不能等”,区四套班子带头立行立改,并提出了“三亮三改”的要求。近日,记者走进闸北区,对这一创新举措进行了更深一步的采访。  相似文献   

15.
魄力·合力·魅力──团肥乡县委领办科技推广项目的启示许海涛96年,团河北肥乡县委的儿个年轻人在县委大院里挖了一个池塘,养了一池子鲶鱼。外单位的人奇怪,问养鱼干啥,大院的人回答,“是团委搞的致富项目”。团委不仅把项目搞到了县委大院里,就连团委下辖8个项...  相似文献   

16.
翟峰 《人大研究》2012,(8):20-22
人大代表应怎样依法履职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各级人大代表在依法履职工作中必须要弄清楚、搞明白的一个大问题。因此,笔者特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从“感受”、“探索”、“归结”这三个方面就该专题作些必要思考。一、感受:即我对“人大代表应怎样在依法履职中加强与群众密切联系”的这个专题的理解和认知。对此,我想用两句话来概括,  相似文献   

17.
赵志彬 《创造》2001,(4):13-14
“三讲”,是关起机关门来单纯在领导干部中进行,还是大胆打开机关门,走到群众中去,坦坦荡荡,让群众对领导干部“三讲”的诚意、“三讲”的实效打分,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在一定意义上。“开门三讲”。是对我们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一种有效的考验。富源县组织“四班子”、“六部门”领导“出门”搞“三讲”,深入基层接受干部群众“再教育”。与农民和企业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听取群众意见,体验基层生活,体察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诚信”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各行各业都投入很大的精力搞“诚信”工程,抓“诚信”建设。作为“诚信”的倡导者——各级政府,更是把“诚信”摆上十分重要的位置,努力打造开拓、务实、高效、廉洁的开明政府,成为群众拍手称快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9.
村务公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群众自治形式。但有的村在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时 ,却将其变成了一种形式和过场 :有的村将一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事情写进村务公开栏 ,让群众有“避重就轻”的感觉 ,如对群众最关心的财务问题只公布几项大的收入支出项目 ,具体支出项目群众无法知晓 ;有的村把村务公开栏变成了村干部不廉洁的挡箭牌 ,弄虚作假的盖头 ;有的村搞企业、抓建设 ,事前不开村民代表会议 ,不听取群众意见 ,以致暴露问题时群众非常气愤 ;有的村重公开、轻反馈 ,虽然公开了一些村务 ,但是公开后对群众有何意见 ,有何反映 ,不能及时反馈 ,没有…  相似文献   

20.
陈曲 《文明大观》2003,(10):29-29
最近,武汉市面向公务员搞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公仆”“唯上”的倾向甚于“唯下”。61.84%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权力来源于上级而不是人民群众,所以对下负责热心明显不足”,他们从未想过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