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德江县正月十四绚丽多姿、热闹欢乐的民俗文化沿街巡演和百龙腾舞,正月十五·悍粗犷、惊险刺激的追逐炸龙狂欢"盛宴",让来自重庆的罗琪女士一家三口大饱眼福,直呼不虚此行。今年元宵节期间,以"弘扬土家舞龙炸龙悠久文化、打造舞龙炸龙文化旅游品牌"为主题的德江元宵节舞龙炸龙系列文化活动分为出灯仪式、巡游、舞龙表演、炸龙狂欢,向来自省内外的16万游客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土家民间民俗文化"盛宴",吸引省内外20多家各  相似文献   

2.
文叶飞  罗翔  蔡大常 《当代贵州》2010,(7):I0001-I0001
<正>德江土家"炸龙灯"文化活动是德江土家人的千年传承,寄托着世代土家人迎春接福、驱邪避灾、趋利避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蕴涵着特殊地域下的本土文化精神。"神龙在手,敬奉天地;神龙在心,普天同庆;舞动神龙,风调雨顺;欢炸神龙,盛世太平。"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德江县都要进行这项颇具土家民族特色的"炸龙灯"表演。当晚,人山人海,表演者只穿短裤,沿街舞着长龙,人们便将备好的鞭炮和自制的烟火,对准龙头、龙身、龙尾猛炸,团团火花在舞龙者身上翻滚。舞龙结束后,还要向天祭祀,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意是让龙回归龙宫,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康吉祥。  相似文献   

3.
正德江土家"舞龙炸龙"习俗已延续六百多年,是当地群众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种方式,2006年被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二,传承和弘扬德江民间民俗文化的重头戏——"德江土家人舞龙炸龙狂欢节"拉开帷幕,80条各色蛟龙欢闹"出海",2万名舞龙爱好者与龙队有序互动。出龙祭祀、花灯文艺、歌舞表演、舞龙炸龙等传统特色活动给来自国内外的20余万人奉上了一台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4.
文叶飞  张凤琴 《当代贵州》2013,(8):I0002-I0002
黄龙翻滚,威风八面;鞭炮震天,火光四射。2月24日元宵节,在被喻为"中国傩戏之乡"、"中国天麻之乡"的德江,县城里舞龙、炸龙活动激情似火,热闹非凡,近20万各族群众共聚一堂,欢度元宵。中午12时刚过,县城主干道开始沸腾,锣鼓  相似文献   

5.
正群"龙"聚会闹新春"伏以……,群龙聚会闹元宵,锣鼓喧天好热闹;龙闹马年收成好,幸福生活步步高……"2月11日,马年正月十二,德江县城南新区乌江大道群龙翻滚,锣鼓喧天,来自全县城乡的79支龙灯队伍尽展风彩,举行了盛大而文明的"出灯"仪式,为元宵节舞龙、炸龙活动"热身"。随着一阵阵鞭炮声、锣鼓声.仪式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79条"龙"在黄色的烟雾中翻滚,共祝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出灯仪式由青龙、玉水办事处龙灯协会主办。长丰、堰塘、共和等乡镇龙灯协会近2万余人参加了出灯仪式。出灯仪式上后的几天,德江县城将举行热闹的舞龙、炸龙活动,在正月十四白天举行龙灯、大型彩车巡游,晚上举行盛大的烟花燃放活  相似文献   

6.
<正>"群龙聚会闹元宵,锣鼓喧天好热闹;龙闹羊年收成好,幸福生活步步高……"3月4日至5日(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德江土家舞龙炸龙文化节热闹非凡,来自省内外的游人及德江县周边县区近25万各族群众共聚一堂,喜闹元宵。省内外56位摄影家汇聚德江,开展"点赞德江"舞龙炸龙采风活动,用镜头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德江优美的自然风光,记录德江的  相似文献   

7.
在德江县,有一个沿袭了数百年的古老传统。那就是在元宵节这一天,当地人以一种舞龙灯的方式来祈求福安,祈求富足。最刺激的,当然要数正月十五晚上的化龙了,俗称"炸龙灯"。"炸"代表了德江土家舞龙的原始、勇毅和粗犷,"炸"诠释了德江土家舞龙的全部内韵。  相似文献   

8.
杨世如 《当代贵州》2011,(13):53-53
台江县元宵节的“舞龙嘘花”活动。得到外界媒体的大加赞赏,被誉为“世界上最疯狂的舞龙节”、“勇敢者的节日”。 “舞龙嘘花”流行于我国云南省、四川省以及贵州省一些地区的个别县市,在元宵节当天举行庆祝活动。每逢正月十五,闹元宵节活动就在“叮咚狂、叮咚狂”的锣鼓声,“吆喝、吆喝”的喝彩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拉开了序幕。从晚上7时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3时许方告结束。每年参加活动的队伍是由村寨自发组成,他们通常是同一村寨的年轻人,也有同一姓氏的家族成员以及同一年龄的发小等等。  相似文献   

9.
<正>舞龙作为一种民间活动,自古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舞龙活动,有自己的特色,这里的舞"龙"是翻滚式的"滚龙",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松桃"滚龙"的发源地寨英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把"滚龙"活动作为民族文化来建设、作为创收产业来培育,把"滚龙"文化提升到品牌来打造,"滚龙"文化既补充了群众精神之  相似文献   

10.
德江土家族的“炸龙”习俗,历史悠久,支化底蕴深厚,以“炸”的特性展示了当地土家族人民的英勇,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有着“东方的狂欢节”之称。其野性张扬、气势非凡的精彩场景,其力与美、勇与智、灵与神的高度统一,在让人得到享受的同时,更让人热血沸腾。因此有媒体将德江土家族“炸龙”比作西班牙的“斗牛节”、巴西的“狂欢节”。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9日,遵义市务川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流动车管所"来到大山深处的茅天镇为群众办证,勤阳村村民田磊仅花2小时就把摩托车驾驶证考到手了。他激动地说:"茅天距县城有130多公里,如果到县城考试,来回最少3天,光吃住和路费就要400多元。"这是贵州公安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贵州省公安机关以"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活动为载体,以严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提升团场职工综合素质,最近,二师三十四团工会开展了"学习之冬、科技之冬、文化之冬"培训活动。"三冬"活动内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一是唱歌,组织全团干部职工再一次掀起学唱《三十四团永向前》、《职工管理考核加分歌谣》、《职工管理考核成效歌谣》等的热潮。二是演,机关、连队纷纷组织排练文艺节目,元旦、春节期间在团进行汇演,威风锣鼓、舞龙、舞狮、秧歌等活动正月十五在团文化广场演出,丰富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2月14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首届"红红火火闹新春"社火展演大赛在银川市光明广场拉开帷幕。今年一改往年的焰火燃放和社火巡游,而是定点举办社火大赛,激励了群众参演的热情,同时也为市民送上了一场文化"盛宴"。"锣鼓喧天辞旧岁,歌舞升平迎新春。"在喧闹的锣鼓声中,来自银川市三区两县的近千名群众组成了12支参赛队伍,为市民带来了锣鼓、秧歌、杂耍、舞龙舞狮、划旱船、独轮车等精彩表演。主办方将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正德江县"傩堂戏"被专家学者们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粗犷豪放的土家"舞龙炸龙"被誉为"东方狂欢节",这两个独有的特色文化为何能在德江传播至今,保持原始风貌,值得探究。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一个地方的民族血脉和软实力,需要长期的传播和保护才能得以延续。如何使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舞龙嘘花"是台江县苗族同胞闹元宵的一项民间传统活动,"舞龙嘘花"在台江县有上百年的历史,每逢春节,耍火龙闹元宵已成为台江县最隆重的民间文化狂欢活动,被称为"勇敢者的狂欢之夜"。2010年的元宵之夜,台江县城内锣鼓喧天,游人如织,各地的龙灯、狮灯汇聚于此,交织成一场狂欢者的盛宴。  相似文献   

16.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党员、干部的一次"考试"。"考试"成绩如何,要请人民群众当"考官",由广大人民群众来打分。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经验告诉我们,开展教育活动,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不能关起门来搞。无论是"三讲"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还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都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广泛地发动群众,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使群众的作用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在人民群众中普及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群众文化活动因其独特群众"场"能、文化"势"能和实践"动"能,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普及与践行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与践行功能,必须克服群众文化工作理念和运作上的误区,更新思维,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点--契合群众生活追求、精神需求和利益诉求上做足功课;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力点--提升群众参与的广度、频度、深度上下足工夫;在群众文化活动的亮点--区分受众、打造品牌、凸显特色上动足脑筋.  相似文献   

18.
沈北海 《党建》2013,(10):22-22
文化志愿者,好!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文化志愿服务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的根本宗旨。广西以文化志愿者为骨干力量,面向基层、贴近生活、服务群众,通过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艺术知识普及、技能辅导和展览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推进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9.
王怀东 《学习月刊》2010,(16):49-50
恩施土家女儿会.300多年前起源于恩施市石灰窑等地.是恩施土家族独特的民俗文化,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上世纪80年代,市委市政府把女儿会节庆活动从乡村延伸到城市,办成了集经贸、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大型节庆民族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0.
南平市自1997年全市农村提前实现小康目标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加,而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1999年,我们对全市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状况进行调研。调查的20个乡镇中有16个乡镇文化站设施简陋,图书不足5000册,没有活动项目,常年"铁将军"把门,大部份乡镇每年文化事业经费不足5000元,80%的村没有村俱乐部。农村文化活动少,大部分乡村除春节期间舞舞龙、游游花灯外,没有其它活动,不少农民把喝酒、打麻将当作休闲娱乐,一些地方焚香拜佛、求签许愿等封建迷信活动重新抬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