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桑林峰 《学习月刊》2014,(15):18-18
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我们在胃动的同时,更要心动;在感受食物之美的同时,更要感知食材的来源:在甘心做“吃货”的同时,更不能忘了敬畏自然。认清明天的走向.不忘昨日的来处。与其说《舌尖2》是一档美食节目,不如说它是一档人文类节目。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3,(9):35-36
前不久,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超乎想象的热度风靡荧屏和网络,“舌尖体”也在社会悄然走红。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3,(11):61-64
2012年,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很多观众沉醉于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甚至直呼“口水止不住”。然而面对生活中舌尖上的安全问题,人们又不禁感叹:荧屏上佳肴令人回味无穷。现实中问题食品却让人心惊肉跳。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如何让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政府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2012年,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周》红遍大江南北,很多观众沉醉于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甚至直呼“口水止不住”。  相似文献   

5.
这几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相似文献   

6.
“川菜控”们一边委屈地高呼“不过瘾”,但又忍不住想探究探究,在《舌尖上的中国》的第6集中,四川元素为何只拍了10分钟、为何要这样构思、又是如何选取素材……针对网络上一浪高过一浪的热议,6月8日,记者专访了该片的美食顾问、四川省委党校工商旅游系副主任、副教授胡晓远,让他来给大家讲述这10分钟的“麻辣之旅”并揭秘蕴含其中的那些四川元素。  相似文献   

7.
《舌尖上的中阳》创下收视率奇迹的同日寸,却只给了作为中闲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不足十分钟的展示时间……在各种家庭伦理剧、后宫争斗剧充斥荧屏之时,央视一套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以黑马的姿态一鸣惊人,不仅引得“60后”与“90后”同时追看,而且成为微博、天涯等热门论坛中讨论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8.
万宇 《党建文汇》2002,(14):35-35
最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看《蓝色生死恋》了吗?”昨天在超市还听见一对婆媳模样的人在津津有味地探讨剧情,唏嘘不已。不仅在中国,这股蓝色旋风已经席卷整个亚太。而此前,《妙手情天》、《天桥风云》、《顺风妇产科》、《背后的男人》等韩剧已经在中国掀起不小的“韩潮”。这些连续剧或催泪或搞笑,但都一样让观众牵肠挂肚,恋恋不舍。  相似文献   

9.
继《刘老根》、《马大帅》之后,赵本山的.“乡村爱情”三部曲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路走来,让观众如痴如醉。虎年正月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乡村爱情系列”之三——《乡村爱情故事》以单日超过10%的收视率表明该剧“火”的程度有望赶超《乡村爱情》前两部。“乡村爱情”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0.
<正>“党课原来可以这样讲!”“看了上一期,期待下一期!”……2021年10月,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电总台联合推出的《党课开讲啦》 3期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档播出后,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极大关注,累计触达观众突破1亿人次,第3期节目收视率为当天全国专题类节目第一,  相似文献   

11.
朱玲 《学习导报》2012,(14):30-31
与令人垂涎的影像相比,《舌尖上的中国》让人不太满足的是解说词,有网友这样用“舌尖体”造句:“水,是食物中最基本、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寒冷的冬夜,妈妈拿出祖母传下来的铁壶,煮了一壶滚烫的水,给正在复习迎考的小明泡一碗热气腾腾的鲜虾鱼板面。”  相似文献   

12.
史海威 《新湘评论》2012,(14):30-30
与令人垂涎的影像相比,《舌尖上的中国》让人不太满足的是解说词,有网友这样用“舌尖体”造句:“水,是食物中最基本、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寒冷的冬夜,妈妈拿出祖母传下来的铁壶,煮了一壶滚烫的水,给正在复习迎考的小明泡一碗热气腾腾的鲜虾鱼板面。”  相似文献   

13.
2012年5月,一部介绍中华饮食文化的七集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引爆收视热潮,片中那些色味香俱佳的美食,引得无数拥趸口水直流.不过,这部纪录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对美食的向往,还有对身边饮食环境的焦灼.有评论指出,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让我们无法回避另一个"舌尖上的中国"——食品中令人防不胜防的各种有害添加剂、农药残留、地沟油、瘦肉精、增白粉、荧光粉……不知使多少人成为惊弓之鸟.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在全国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观众说:“自己是流着泪在看”、“每一集都是那样的叫人牵肠挂肚”、“我终于知道了父亲那一代闯关东的艰辛了”。《闯关东》为什么会如此吸引观众?人们说,除了艺术上的成功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彰显和颂杨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诚实守信、重情重义、团结和谐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之处在于:以“真诚、真实、真情”感动观众,真正做到了“润物无声、感人至深”。宣传思想战线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同样也需要真诚的态度、真实的作风、饱含真情的行动。只有如此,宣传思想工作才能真正走入其工作对象的内心,取得实效,实现胡锦涛同志对新阶段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郭文婧 《奋斗》2006,(9):61-61
8月1日是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对减肥、丰胸、增高、药品、医疗器械五类电视购物节目实行“禁播”的第一天.但从凌晨到1日下午.各类甩脂机、丰胸等禁播节目仍无视“禁播令”的下发,播出频率极为密集.让观众应接不暇.其疯狂势头不减往日。截至8月1日下午3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经致电12家违规播放广告的省级卫视的主管部门,责令整改、撤下明令禁止的违法广告。(《新京报》8月2日)  相似文献   

17.
郭剑 《党建文汇》2008,(10):44-44
许多老观众发现,新版《夜幕下的哈尔滨》比起老版更显青春靓丽:而不少新观众则津津有味地守在电视机旁,看荧屏上那些经常“出入”偶像剧里的“青春偶像”,演绎他们所不熟悉的老故事。  相似文献   

18.
张永祎 《唯实》2004,(10):88-91
本刊记者: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对国产影片的期待莫过于张艺谋的作品了。当然,评论最多的甚至可以说指责最多的也莫过于张艺谋的作品,几乎形成了一种张艺谋现象。从影片《十面埋伏》的热映和评潮,也印证了这一点。一样的宏大场面,一样的简单情节,这就是《十面埋伏》……那么你觉得应该怎么来评价影片的得与失呢?张永:《十面埋伏》的出现可谓是“吹皱了一池春水”或者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不同的价值立场带来了不同的审美选择和审美判断。我的感受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述,即“看不顺、忍不住、忘不了、想不通”。所谓“看不顺”就是说张艺谋…  相似文献   

19.
面孔     
《廉政瞭望》2012,(3):6-6
陈小钢:书记玩摇滚 在2012年广州黄埔区迎春晚会上.区委书记陈小钢率“小钢与组合”电声乐队大玩摇滚风,倾情演绎了流行曲《因为爱情》、《欢迎你到黄埔来》,掀起了一阵摇滚狂欢,HOLD住了全场。观众不禁惊呼“原来书记也很潮”,更有观众表示,“书记好像罗大佑”。  相似文献   

20.
张樯 《求贤》2010,(2):26-26
翘首新的一年.网民对民生充满期待.写下了这样的心语:愿“房价不像《蜗居》,生活没有《2012》,感情参考《我的青春谁做主》,开心幸福随时《潜伏》,万事如意一切《顺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