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4,(27):9-9
正《求是》2014年第16期让"不作为"者无所遁形《求是》2014年第16期"红旗论坛"栏目《让"不作为"者无所遁形》一文关注领导干部"不作为"话题。文中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中的"不作为",就是"食其禄,不忠其事","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作为"式的"好好先生",看似不争权、不争利,甚至清廉,其实是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一种摆设,耗费国家资源却没有产出相应的治理绩效,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  相似文献   

2.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3,(9):8-8
协同治理:社会管理创新之道 燕继荣在《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2期撰文指出,今天的中国,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社会治理,都面临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在一个得到有效治理(善治)的社会,政府与社会应该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和领域,彼此各守本分,分工协作。一般而言,政府主要应该站在共同体的立场上,对涉及全局性的、长远性的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实施必要的管控与协调,而把那些涉及地域性的、群体性的、基层性的公共事务留给社会自治。  相似文献   

3.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0,(24):11-11
《求是》2010年第24期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公立医院制度 在本期《求是》杂志上,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撰文指出建立公立医院制度是符合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和中国国情的历史选择。文章分析了我国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4.
正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实践意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实践意义、重大理论实践价值的崭新命题。战略具有根本性、长远性、方向性和全局性。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首先明确战略方针,"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概念,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  相似文献   

5.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3,(21):9-9
《南方》2013年第13期党章是"一面常照常新的镜子"孔令源在《南方》2013年第13期撰文认为,党章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是党员的言行准则,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人们常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而言,除了  相似文献   

6.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3,(15):8-8
《求是》2013年第9期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石平在《求是》2013年第9期撰文提出,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矛盾凸显期、改革攻坚期,国际国内问题繁多而且复杂。发展中的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轻易能解决好的,需要我们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最终目  相似文献   

7.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6,(9):6
正求是2016年第4期领导干部当有"四张牌"什么样的领导干部让人心悦诚服、敬重敬佩,答案和说法各种各样。某地曾做过一个调查,选项比较集中的有:掌握和运用政策法规、有很强的能力水平、丰富的经历阅历和人格魅力。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学好用好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谁掌握了这张"王牌",谁说话办事才有了依据和"靠背";能力是干事的基础,任何时候、任何  相似文献   

8.
新视点     
《新长征》2020,(1):62-6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并就此提出6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要求。其中,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事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全面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相似文献   

9.
要言     
正习近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2月17日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适应国家现代  相似文献   

10.
胡超 《党课参考》2020,(2):10-25
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本课时间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本课目的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和领会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的独特优势,把握途径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助力国家治理体系的推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而提出来的科学命题。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建构,需要把握价值性、包容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需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与时代性,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方式和话语方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容纳力,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吴桂韩 《理论研究》2020,(2):5-10,5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作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从认识论、制度论、实践论三个层面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化思想认识,掌握核心要义,不断提升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大创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等。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根本路径和努力方向,需要我们深入学习、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不仅要注重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强烈感染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支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质的规定性,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证成性和正当性,有助于培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塑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观念环境。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着眼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渗透融合于制度体系和价值体系建设之中,加强多元治理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层动力。  相似文献   

15.
李抒望 《党课》2014,(7):10-17
本节党课内容提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新的政治理念,它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极大地丰富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目标的内涵和要求。这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核心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制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历史机遇。学者们应抓住机遇,通过深入研究,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贡献制度研究成果。我国制度理论研究要从中国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制度理论研究的有益成果,增强中国制度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中国制度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7):20-21
·教学参考之三· 目前通用的“治理”一词于20世纪最后10年在西方开始流行。西方意义上的“治理”可概括为:治理的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治理危机”;治理的目标是推动非西方国家的政治变革;治理的价值取向是西方民主;治理的样板是西方发达国家;治理的政治经济基础是多党制、三权分立、私有化;治理的典型形式是多中心平等共治。可见,西方意义上的治理,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活动,具有特定的政治背景,富含完整的政治价值,拥有清晰的政治目标,承载特殊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1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制度层面上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总趋势和新要求.只有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才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可平 《前线》2014,(1):5-8,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洽理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蕴含了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过程民主化法洽化、治理方式柔性化和精细化、治理手段多样化等诸多新的趋势和要求。古人云:“善为治者,贵在求民之稳,达民之情。”通过网络问政“求民稳、达民情”,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国家洽理的“最大增量”,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