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往火星     
飞向太空,从来就是人类的伟大梦想——以探险的名义去寻找商业价值或者以政治军事为目的不得不撩开太空厚重的夜幕。如今,随着短期商业回报前景愈加暗淡以及冷战的严寒渐渐消褪,人类大规模的空间探险活动正在以实现人类移居地球以外星球的梦想而展开。火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撞入了人们的视野。   对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火星全球测量器”曾拍摄到一张河床的照片,该照片让科学家作出“火星上一度拥有足够稳定的液态水”的推测。这一重大发现使得 1997年 7月由美国发射的“火星拓荒者”成功地登上了火星并向…  相似文献   

2.
由于多种特性与地球相似,火星一直被誉为“第二个地球”。继2003年6月上中旬欧洲宇航局“火星快车”和美国宇航局“勇气号”火星车相继发射升空之后,美国的“机遇号”火星车也于7月上旬成功发射。一时间,人类探测火星活动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相似文献   

3.
尹怀勤 《党课》2011,(7):92-94
火星位于地球的外侧,与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个典型的类地行星。同地球一样,火星也有固体表面和大气层,并且斜着身子绕日运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23秒,一年亦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还有两颗天然卫星。这种近似地球的环境,很可能孕育和存活生命,故而科学家们把火星作为寻找地外生命的首选天体。同时,研究火星还可以深化人类对地球演变的认识。这也是除月球之外,火星成为人类发射航天探测器最多的星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刘云 《学习月刊》2014,(9):40-41
印度的航天计划雄心勃勃,该国科学界有志于在火星探测领域领跑亚洲,尤其是一步跨到日本和中国的前面。2013年11月5日,印度成功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同期,因各种原因,日本和中国各自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和“萤火一号”都未能发射成功。在航天的这个方面。印度暂时领先于中、日两国。尽管发射成功,但印度火星探测计划仍遭到了一些网友嘲讽。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4):17-17
目前,印度正在为今年10月发射火星探测器而马不停蹄地做准备。据该项目负责人、艾哈迈达巴德物理研究实验室主任戈斯瓦米介绍,虽然目前尚未给这项任务命名,“但已经确定其目标是研究火星大气层和探索其他国家尚未涉足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今年第30号台风“海燕”的中心于1188日早晨5时登陆菲律宾,截至11月7日早晨6点,台风“海燕”已造成该同5500A.死亡,26136人受伤、1757人失踪,44个省份的214万个家庭近千万人口受灾。印度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于当地时间11月5日下午2点38分,在位于印度东海岸的斯里赫里戈达岛(Shriharikota)航天发射场,发射了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预计“曼加里安”号将绕地球20至25灭,然后踏上9个月的红色星球之旅,顺利的话,将于2014年9月24日抵达火星轨道。  相似文献   

7.
尹怀勤 《党课》2012,(3):88-90
人类研究登陆火星问题,多年前就开始了。1998年9月14日,俄、美、日和欧洲航天界代表曾在莫斯科开会,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当时专家们认为.从已经进行的科学实验和未来能够研制的科研设备来看,人类可能在2015年第一次登上火星。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帮机器建筑工,能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不眠不休、齐心协力地为人类搭建房屋,或者在火星上为人类安营扎寨,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月13日报道,目前美国哈佛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携手维斯生物工程研究所的科学家正在研制此类机器建筑工。研究人员受到了白蚁堆沙堆的启发:数百万只白蚁能携手合作,建造大小为其数百倍的复杂沙土堆。  相似文献   

9.
国际概览     
《党的建设》2013,(12):9-9
11月5日下午2时38分,印度首颗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在印度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达发射场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0.
广闻博览     
正热词百科祝融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祝",表达了对人类踏进星辰大海的美好祝愿;"融",体现融合、协作,表达了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的格局和愿景。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进入20世纪后半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对付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但是,人类也变得越来越脆弱,人类不知道哪一天会因自己制造的科技成果而毁灭人类自身。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可以登上月球,可以向火星发射飞行器,但也越来越愚蠢,不知道如何在地球上和平相处。正如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的,到了21世纪人类已拥有可以毁灭自己的力量,但在道德方面没有取得任何值得骄傲的成就。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也说过,人类僭取了上帝和自然的权力,但没有上帝那种智慧。处于这种境地的人类是非常脆弱的,就像儿童拿着子弹上了膛的枪一样。人类不能只有自然科学就够了,人文科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尹怀勤 《党课》2008,(10):95-97
2008年6月20日和26日,美国科学家分别宣布,“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发现火星北极确实存在冰冻水,当地土壤的碱性环境与地球上某些区域相似,符合种植芦笋等作物的要求。这是人类在探测火星征途上获得的两项重大成果,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华凌 《党建文汇》2014,(4):51-51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欧洲航天局(ESA)近日称。将于2017年发射接近太阳的无人探测器(Solar Orbiter)会使用史前人类涂饰洲八壁上的一种颜料.即黑色磷酸钙作为防辅抗热涂料.犹如防晒霜可以有效避免高温。  相似文献   

14.
知识长廊     
火星——人类的“第二故乡”?2004年1月3日20时35分,经过半年多的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成功登陆。火星,再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火星和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金星是地球的过去,而火星是地球的未来。科学家对金星的多次探测表明,金星上的环境异常恶劣,绝不适合人类居住。那么火星呢?如果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地球人有朝一日很可能会把火星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火星的研究尽管一度沉寂,但火星探测从挫折中再度升温,毕竟,这颗红色星球对人类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同时,已经进行的火星探测,其成果之丰,也不断激起科学家们的好奇,让他们欲罢不能。继人类登上月球之后,人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16.
最近,现年41岁的美国SpaceX太空公司创始人埃伦·穆斯克在英国伦敦皇家航空学会演讲时宣布了一个惊人的火星殖民计划——在未来15年到20年,该公司计划将8万名地球人送往火星殖民,他们将在火星上自给自足,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7,(3):94-97
神秘的月球,近日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2006年12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对外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重返月球计划,其目标是到2024年左右在月球南极建成小型但可以维持人类永久生存的基地,并以此做跳板,为以后送人登陆火星甚至让航天员飞往更遥远的天体进行技术储备。这不能不促使公众进行更多的遐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12月1日,由英、美、中、日等国216位科学家组成的人体基因组计划联合研究小组正式宣布他们已经完整破译出人类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 二、俄罗斯科学家首次研制出通用流感疫苗,各种流感有了共同“克星”。 三、美国科研人员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宇宙中一个距地球130亿光年的古老星系,这是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年代最久远的天体。 四、美国“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失败。 五、美英科学家宣布在太阳系外又发现六颗行星,使  相似文献   

19.
知识     
人类为何执著地探索火星 人类经过数万年的繁衍生息,今天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日渐膨胀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2008,(10):52-53
自1992年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神舟飞船已经是第七次出征。16年,7次发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定而从容:从无人到三人,从舱内到舱外……这是中国航天人的新高度,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高度,是中华民族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