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静  白云芳 《党史文苑》2006,(6):42-43,58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思想,明确提出只有在全世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民族的最终融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的思想,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提出了"平等的联合"和共同繁荣的观点;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提出了要尊重民族文化的观点;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提出了"谁也离不开谁"的观点;从良好地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出发,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精神的教育、传承都存在着不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策略,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是其国内外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就解体本身来讲,苏联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无疑起了决定性作用。苏联解体与其民族政策及其基本制度架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苏联的民族政策及其制度是在列宁民族理论的指导下,在斯大林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制定和建立的,总体而言,这一政策和制度基本上坚持了列宁关于民族平等的精神。但在苏联发展的70年的历史长河中,民族政策却没有根本改变,致使民族矛盾激化,把国家置于一种时刻面临解体的危险境地:双重主权的法律规定为联盟解体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以"族裔民族化"、"民族领土化"和"政治化"为特征的政策为苏联解体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动力和便利条件等。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视角多元化、国家发展战略趋势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学术领域中关于跨界民族、跨境民族、跨国民族相关概念的争论从未停滞。在跨文化交流与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视域下,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关于跨界民族理论体系下对三个不同性质的概念进行辨析。"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同",厘定相关概念对我国边疆民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秘书     
《当代贵州》2011,(30):8
贵州看点[新举措]推进民族地区"双500乡镇、村"发展10月25日,贵州省扶贫办与省民委在贵阳签署《"十二五"时期联合推进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事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备忘录表明,2011年到2015年,省扶贫办和省民委将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整合资源,通过对民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等事项上的扶持,为"全省民族地区500个贫困乡镇"和"全省500个特色民族文化村寨"的发展提供支持。(来源:《贵州日报》)  相似文献   

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民族地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它是对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向民族地区大学生宣讲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窗口。文章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民族院校在培养少数民族高等人才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理解和认同不足、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重视不够等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认同和理解,注重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充分挖掘"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等,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主义民族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新中国民族工作的成就与经验,科学分析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就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他用"八个坚持"精辟概括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丰富内涵,揭示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保证、政治方向、根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为推进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他紧紧抓住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应该注意把握的几个着力点,主要包括:把握"四个方面、八个重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五个认同",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他还特别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牢固坚持和不断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9.
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解决民族地区"三农"问题,保障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法制在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问题的处理,关系国家统一和边疆巩固,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的现状决定了其发展的迫切性,针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关键在于把国家的"政策动力"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何兴健 《当代贵州》2012,(31):46-47
贵州民族工作从过去的省民委一家"自弹自唱",到如今省直各部门联动,重点总攻贫困民族乡镇,大力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和特色民族村寨建设,进入民族工作"大合唱"时代。省发改委:实施以工代赈建设基础设施2011年,省发改委在争取国家扶贫资金和项目安排上,重点向3个少数  相似文献   

12.
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多年来,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民族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走出了一条符合宁夏实际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主要做法坚持把"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概括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民族概念的新思想和民族问题的新观点,民族工作的五项指导原则和"两个共同"、"四个不动摇"思想;提出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特征;论述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新要求,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新思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特征中加入"和谐"的要素,这是中国共产党从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出发,基于现实民族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对我国民族关系认识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一要创新教育内容,实现民族精神教育时代化;二要创新教育途径,提高民族精神教育水平;三要创新教育因素,形成民族精神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6.
社会服务是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有的功能,也是其建设的要求。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充分利用学科的理论知识、人才队伍、科学研究等资源优势,结合学科自身建设和民族地区发展之需,通过理论宣讲、示范点建设、社会调研等平台和载体,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理论宣传服务、为民服务、咨政服务、人才培训服务,构建"四位一体"和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在贵州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同舟共济,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成为民族团结的典范。"这是温家宝总理去年10月在贵州调研时,对贵州省民族团结给予的高度评价。贵州成为"民族团结的典范",既有自然环境条件的作用和社会历史传承的因素,更是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的结果。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民族团结提供制度保障。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8.
于俊生 《当代贵州》2014,(23):54-55
正民族地区发展滞后,是贵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要把推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称赞"贵州是民族关系最好的省份之一"。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省政协积极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着眼于全省工作大局,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献计出力;着眼于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稳定,努力为化解矛盾,增强团结多做工作;着眼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努力为推进民族文化教  相似文献   

19.
孙懿 《实践》2008,(1):17-18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两个共同"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新时期我国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30年里,民族关系也在多个层面、多个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概括,科学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型民族关系的本质,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我们要构建、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