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陈晋 《党的文献》2011,(1):117-120
毛泽东读史,不只是读中国的,同时也读外国的,特别是对西方的历史,他也是常读不懈,十分了解的。英国作家威尔斯的《世界史纲》,就是他长置于床上,经常要翻阅的一本书。他既读世界通史,也读外国的国别史。为了研究美国的历史,他曾让人从北京图书馆借阅美国历史学家卡曼和施里特合著的《美国全史》等书。他还曾经特别叮嘱工作人员,借欧美的历史书,既“要有马克思主义者写的,也要有资产阶级学者写的”。1949年底出访苏联期间,毛泽东比较集中地看了《彼得大帝》、《拿破仑》、《库图佐夫》等十几部欧洲历史人物传记影片。斯大林知道后评价说:“毛泽东真聪明,有空就看人物传记片,这是了解历史最简捷的办法。”西方的历史,毛泽东最熟  相似文献   

2.
红色故事     
《支部生活》2015,(3):48
毛泽东:"反面的东西"也要读阅读相同题材内容的书,毛泽东习惯把叙述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著述,对照起来读。例如,他读美国历史,就让人到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去借,专门写条子说,不光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写的,也要有资产阶级学者写的。他研究拿破仑的书,就找来苏联、法国和英国学者写的《拿破仑传》和有关著述,对照起来读。为读《楚辞》,1957年12月,毛泽东一次就要了50余种古今对《楚辞》有价值的注释和研究书籍。为研究《老子》,  相似文献   

3.
1976年8月26日,重病在身的毛泽东在工作人员搀扶下,来到自己的书房。他稍事休息了一下,就扫视着那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提出要看一部书,一部已跟随他老人家刀多年,不知已看过多少遍的书──《容斋随笔》。工作人员一时没有从他那浩繁的书架上找到,便匆忙到北京图书馆借了一套。过了5天,这部书又用大字体印出来了。但毛泽东病情急剧恶化,不能再看书了,不几天就与世长辞。《容斋随笔》,是清代乾隆59年(1794年)重刊的。当年延安马列主义研究所图书室珍藏有这部书。毛泽东偶然借得,从此爱不释手,无论战争多么激烈,工作多么繁忙…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2013,(16):46-47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常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贾宝玉是"大革命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初期,红军老战士李伯钊同志创作的歌剧《长征》上演后,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各方面的好评,特别是剧中出现毛泽东同志的场面时,剧场里掌声雷动,一片欢腾。中央许多领导同志和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看了这出戏,纷纷给予好评。有一次,毛泽东同志感到盛情难却,应邀看了这出戏。事后,毛泽东要自己的女儿向李伯钊转达了他的意见。他说:「写革命,写长征我都赞成,但不能拿我毛泽东当菩萨拜  相似文献   

6.
夏征难 《党的文献》2006,2(2):39-45
毛泽东不仅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做过专门的研究,而且“其熟悉的程度令人惊讶”。早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为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就读了克劳塞维茨的书;1938年初他在延安写过读《战争论》的读书日记;在写《论持久战》时,他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目的论及战争“盖然性”理论等作了批判改造和发展。他还专门组织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谈到他读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并称克劳塞维茨讲过“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等“很有道理的话”。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出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说贾宝玉是"大革命家",刘姥姥是"农民阶级"。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  相似文献   

8.
日一夫 《新湘评论》2009,(11):55-55
毛泽东:不动笔墨不看书——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毛泽东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之一。几十年来,他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上写上许多批语。有时还把书、文中精当的章节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有的书他反复读过多次,每读一次就用一种颜色的笔在上面加一次圈点、勾画,作一次批语。在抗日战争的戎马倥偬中,毛泽东尽管工作繁忙,仍然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争分夺秒地阅读,批注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刊。单是其中《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一书,他就在1936年11月至次年4月间阅读了该书的两个版本,在书上写了近13000字的批语。  相似文献   

9.
日一夫 《学习导报》2009,(11):55-55
毛泽东:不动笔墨不看书——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毛泽东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之一。几十年来,他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上写上许多批语。有时还把书、文中精当的章节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有的书他反复读过多次,每读一次就用一种颜色的笔在上面加一次圈点、勾画,作一次批语。在抗日战争的戎马倥偬中,毛泽东尽管工作繁忙,仍然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争分夺秒地阅读,批注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刊。单是其中《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一书,他就在1936年11月至次年4月间阅读了该书的两个版本,在书上写了近13000字的批语。  相似文献   

10.
1957年《诗刊》创刊,毛泽东把他创作的、包括《沁园春·雪》在内的十八首旧体诗词,交由《诗刊》发表。《沁园春·雪》在《诗刊》创刊号上正式发表后,一时注家蜂起,写了许多诠释文章。着重是对毛泽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地点及其有关的史实作了一些阐释。从20世纪50年代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许多注家写的有关这首词的史实考证,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一些说法:毛泽东这首词是1945年在重庆写的;毛泽东1945年9月6日,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津南村看望柳亚子时,书赠柳亚子;毛泽东把这首词书赠柳亚子后,第二天《新华日报》上就…  相似文献   

11.
《党建》1994,(7)
领导应多些“我来看你”刘克利1938年,毛泽东同志读了艾思奇同志《哲学与生活》一书,认为写得很好,但“其中有一个问题略有疑点”,欲提出商榷。于是便写信并亲自登门造访。他在信末写道:“何时有暇,我来看你。”“我来看你”,这句话朴朴实实,充分表达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是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项目之一,它主要收藏毛泽东各种文稿、各个时期国内外各种毛泽东著作版本、国内外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文章、专著,以及毛泽东生前阅读并批注过的书报期刊,目的是为全国和全世界学者和人民学习、宣传、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提供一个资料中心。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计划藏书40—50万册。目前已征集图书近10万册。主楼面积3086平方米,1993年12月20日破土动工,1995年12月20日竣工。与之配套的第二期工程,正在施工之中。该馆拟于今年12月20日开馆。韶山毛泽东图书馆位于韶山章旭冲  相似文献   

13.
我的朋友王紫根编的《毛泽东书典》终于在2011年9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书的序是我写的,本可不必再写此小文,但总觉得有话要说。还是先说点书的内容。这是一部大型的工具书,200余万字,内容包括五个部分:毛泽东著作,毛泽东生平、事业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港台及国外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工具书。其中,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张鹏 《党的文献》2004,(2):93-93
毛泽东著作的编辑出版工作,是党的文献工作的重头戏.那么,毛泽东著作的编辑出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图书馆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著作是怎样编辑出版的>一书,为我们勾勒了其大概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从毛泽东对待挨骂得到的启示雷登荣近读《毛泽东的故事》一书,其中《毛泽东挨骂》的故事令笔者感慨颇多。1941年陕甘宁边区公粮征过了头,惹得百姓不满,一位刘姓老人心生怨气,写了一副对联:"天神你讲,怎不保佑刘志丹;雷公你听,咋不轰死毛泽东。"一介村夫,口...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05,(22):54
毛泽东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了许多批语。有时还把精彩的章节和语句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有的书他反复读过多次,每读一次就用一种颜色的笔在上面加一次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华民族史上的伟人,毛泽东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不但在政治上如此,军事上如此,而且在文化上也是如此。要走近毛泽东的内心世界,领略他的独特人格风景,仅仅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来观照,是远远不够的。与毛泽东一生政治生涯有诗意一般相联系的“文人”形象,正是人们完整理解他的思想与人格的窗口。写过《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一书的陈晋,最近又推出一部名为《文人毛泽东》的力作,打开了理解毛泽东内心世界的另一窗口,让人们在更广阔的视野里,睐望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的另一面,体悟“毛泽东之路”的魅力,以及  相似文献   

18.
曹晋杰 《湘潮》2005,(8):14-16
陈毅巧对《红楼梦》陈毅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陈毅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在《雅俗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看完后,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7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  相似文献   

19.
《党史天地》2006,(2):55-55
抗战时期曾传言丁玲离世了,鲁迅写诗悼唁她;后来她出现时毛泽东设宴欢迎。抗战期间毛泽东写的惟一一首词就是为她写的;她的一篇小说,让不少国民党士兵掉转了枪口。毛泽东的“战令词”丁玲因为倾向抗日入狱后,因很长时间没有任何音信, 于是就有了她已离开入世的传闻。当时上海左翼文学的领袖鲁迅先生还写过一首名为《悼丁君》的诗:如磐夜气压重楼,  相似文献   

20.
快乐大叔 《党课》2020,(5):99-100
快乐大叔写东西比较早,因而读各种文艺书也就早,当时还专门为读书定制“年计划”,计划一年内要把哪些书读完,但计划又往往赶不上变化,书在看,却做不到什么书都逐字逐句反复推敲,有的精读,有的略读,起初是为完成自己的“年计划”,后来却逐渐养成了某种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