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党员》2013,(10):46-47
近年来,黔江区濯水镇通过旅游开发,探索了一条以历史文化保护为基础,激活产业发展的城镇化新路。  相似文献   

2.
加强我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利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要求和重大文化工程。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镇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经验进行研究,为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提供有益的成功经验和避免共性问题的启示;同时,在客观地分析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现状、趋势及其存在不同程度的“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保护性破坏”等问题基础上,重点为我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切实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正确理解和认识和谐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切实把握和谐文化的历史传承性与主题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立仁 《唯实》2013,(8):21-23
100多年前马克思曾论断的“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镇化的历史”,正在被中国城乡己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历史演变印证着。中国的城镇化,要让深受乡村恩泽的城市切实反哺农村,让世代躬耕垄亩的亿万农民真正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其本质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笔者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鉴于此,对城镇化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湘西来说.建设文化强县.必须继承土家优秀的历史文化.整合县域文化资源.以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龙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里耶秦简牍的发掘.更是向世人展示了土家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展示了汉文化和土家文化的历史融合。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契机,站在继承和发展土家优秀历史文化的高度.全方位整合县域文化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氛围。目前,从龙山的文化资源现状来看,重点是实施三大“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6.
付松 《当代贵州》2013,(2):28-29
有文化旅游的支撑,有科学规划的引领,旧州这颗明珠必将在城镇化进程中发出璀璨的光芒。诗画山水,魅力古镇。麟山秀色葱葱,邢江碧水淙淙;东环大道通达宽敞,西街小巷逶迤绵延;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保护与开发同步前行。这就是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近年来,旧州镇始终坚持城镇化建设与文化旅游同步推进,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美的自然生态环  相似文献   

7.
马冀  伏凌涛 《实践》2007,(10):42-43
任何一个时代的城市文化,都不是凭空创造的,它的繁荣与发展.都是以前人创造的文化遗产作为出发点和依据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任何割断历史,轻视本民族、本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思想和态度,都是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所以,对前辈留给本城市、本地区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精心保护,并结合本地实际,推陈出新,创建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着更加迫切更加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耿彦波 《企业党建》2012,(11):61-6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当代中国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大同作为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和寻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护和发展之路。历史文化名城最为珍贵和稀缺的资源是它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看得见的只有物化的文化遗产.而几千年的文明史,失去的东西比保存下来的多得多。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的脚步,有文化遗产才有今天展示古文明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蔡杨 《前线》2014,(6):32-34
<正>去年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标志,是中华民族不懈奋斗不断前行的重要精神寄托。在大规模  相似文献   

10.
元氏县北扼省会南大门.集平原、山川、湖泊之秀美于一身.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为元氏县增添了许多的深邃和厚重,建飞龙邑。西张村西周遗址出土的承器、兵器、玉器、陶器、车马器丰富着古代元氏县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地名之中承载着巨大的信息量.为研究社会历史的变迁提供了依据和线索,是考察自然地理的图谱和指南。因此,开展地名研究,加强地名管理,弘扬地名文化,对保护独特的地名文化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在逻辑,显著体现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大维度。基于理论逻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筑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根”;基于历史逻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萌生于中国城镇化进程之“脉”;基于实践逻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发轫于中国城镇化实践之“中”。全面把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把握其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所体现的逻辑意蕴。  相似文献   

13.
高健鹏 《学习月刊》2013,(16):38-38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我国目前正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从全国各地发展情况来看.进展不一.政策也有差异.实践中发现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和带有共性的问题是本地就业难,集镇房子建(买)好了.农民(工)却依然摆脱不了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被迫赴大城市谋生的现实。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有效解决本地就业问题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郭培筠 《实践》2010,(8):51-52
草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它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思想资源和精神资源。从历史资源来说,内蒙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缘起 当我们穿行于成都的寻常巷陌时,一些青砖红瓦古朴很有历史感的“老房子”不经意间会映入眼帘,这些“老房子”在岁月流逝中沉淀,通过它们,我们可以追寻一段又一段关于成都历史文化的记忆,可以细细品味那种美到极致的静谧和与世无争的宽容……因为,一座座蕴含着历史的“老房子”.梳理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肌理。  相似文献   

16.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城镇化是四川实现现代化必须经历的历史过程,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历史重任。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正深入实施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着力解决好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妮娜 《实践》2009,(11):55-56
能歌善舞的蒙古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的音乐文化,特别是蒙古族民歌,词曲优美.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源远流长,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蒙古族历史文化与艺术文化的宝藏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8.
“一山一水一圣人”.泰山、济南名泉和孔子,诉说着齐鲁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9.
蔡栋  段炼 《新湘评论》2006,(7):40-42
回溯湖湘文化的历史长河.古色湖南的源头笼罩在楚文化瑰丽的光影之中。湖南,在远远的历史深处,闪烁着成束成片的文明晨曦,亮丽着中国历史的天空  相似文献   

20.
李姝凡 《学习月刊》2013,(16):63-63
背依逶迤的荆山山脉.面朝斑斓的江汉平原.湖北历史文化名城当阳.以其独特的文化之美,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