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小卡片     
正备忘录盘点世界各地父亲节时间(上)父亲节是一年中特别感谢父亲而庆祝的节日,始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每个国家的父亲节日期都不尽相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是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庆祝父亲节。庆祝的方式也不相同,但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庭聚餐等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里的节日多得让人感到眼花缭乱。除了法定的元旦、春节、“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外,还有从西方舶来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的大学生还自定自封不少节,如将11月11日定为“光棍节”,颇令人忍俊不禁。另外,在大学校园里,生日更是被当作大节来过的,有的甚至还把加  相似文献   

3.
关于潜能     
潜能,对青年朋友来说,似乎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其实,潜能就在你身上。每个大脑健康的人,他的潜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只要充分发挥潜能,任何人都可以造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你听说过李广射“虎”急促间将箭簇射进石头里的故事吗?你听说过海难事件中无法生还的人却活着回来的故事吗?你听说过各种各样的人才创造的奇迹吗?这都是潜能开发的奇迹!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开发,每个人都在开发潜能,只要找到一条开发之路,你的事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谈起能力,人们都熟知。其实,潜能就是潜在的能力。平常…  相似文献   

4.
醉在平武     
科员老王听说局里明年就要撤并了,现在是最后一批评职称——老实巴交的老王在局里干了二十多年,像只老黄牛.还只是个初级职称。老王那个急啊!彻夜未眠,头发又白了一大片,还不敢告诉老婆。老婆“指鼻子挖眼”训斥过老王好几次:“你是越活越窝囊,连咱小孙子都不如了——他还知道过年要大人买本挂历送给幼儿园的老师呢!”  相似文献   

5.
夏衍考干部     
上海解放初期,夏衍既是市委宣传部部长,又兼任市文化局局长。他发现:“和宣传部、文化局的一些干部谈话,有许多事情讲不通。一般说来,政治性的名词、术语,他们知道,也随口会讲,但一接触到业务上的问题,连最普通的名词、人名、书名、地名,都‘从来没有听说过’。”夏衍多次劝大家多读书,但讲了又讲,并没有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夏衍考干部     
上海解放初期,夏衍既是市委宣传部部长,又兼任市文化局局长。他发现:“和宣传部、文化局的一些干部谈话,有许多事情讲不通。一般说来,政治性的名词、术语,他们知道,也随口会讲,但一接触到业务上的问题,连最普通的名词、人名、书名、地名,都‘从来没有听说过’。”夏衍多次劝大家多读书,但讲了又讲,并没有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先锋队》1999,(12)
李立三曾犯过“立三路线”错误。但他从不讳言自己的错误,经常向人们作自我批评。一次,他和几位不熟悉的上海地下党的同志见面。有位心直口快的同志一听说他是李立三,马上就说:“啊!你就是立三同志,人家说你犯过错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他同志觉得这样问太唐突,责怪这位同志冒失。可李立三毫不介意,向他们讲了自己犯过的错误,要大家引以为戒。1945年11月,在庆祝苏联十月革命28周年纪念活动时,会议主持人宣布:“请李隆郅同志作报告。”只见一个瘦高个的中年人接过话筒就讲开了。他讲了苏联十月革命的经过和经验,又…  相似文献   

8.
在徐向前居住的院落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挂在秘书办公室墙壁正中徐帅苍劲的手书——“人民的公仆”五个字。这五个字是徐帅一生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 他是这样过生日的……   徐帅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管是秘书、参谋、司机、医务人员,还是警卫战士,都记着 11月 8日——徐帅的生日。每当工作人员为他张罗过生日时,他都这样说:共产党人不兴这个,既浪费又耽误工作。徐帅 80诞辰前,秘书迫于不少人招呼,不得不对徐帅说:“上面曾说过,领导人 80岁后可以考虑做生日,今年开戒吧。徐帅听了,还是摇头。 1983年深秋,徐帅在广州视察,听说当…  相似文献   

9.
晋江“能人”小议邬友关于晋江“能人”,也许人们并不生疏,到过晋江的人,听说过“晋江”的人,看到过关于“晋江”形象或抽象描述报道的人,都略知一二。一部洋洋30万言、感人至深的报告文字集《晋江人》,其中百十号人物,──都是英雄好汉,─就是我们所说的晋江“...  相似文献   

10.
防老十法     
春节刚过。一个好消息便在西青区的老同志中不胫而走。“区里要给咱们建新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啦!”“听说年底就能投入使用了,总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呢!”“这回咱们的晚年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档次。”这个消息令老同志们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1.
漫画·幽默     
保 密 某银行行长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憎恶贪内助,讨厌枕边风。 他与妻子都在金融部门工作,一天,妻子问他: “听说国家又要调整存款利率了,你听到内部小道消息了吗?” 行长反问她: “你能保密吗?” “能。”妻子说。 “我也能。”行长说。 (刘赤洲)  相似文献   

12.
感受过春节     
斗转星移,转眼又是一个春节。我出生于建国初期,儿时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那时在乡下,元旦、国庆之类的节日还不大热闹,惟一隆重的节日便是过春节。当时,我将吃、穿之类的渴望统统寄托于过春节。在吃上,平时大都是些粗蔬粝食,只有春节那一两日才得见腥开荤解一解馋;在穿上,平时虽非破衣烂衫,但多是父亲、兄长“退役”下来,经母亲长裁短接、左缀右补而成的衣服。也只有待到大年初一“一夜分两年”之际的五更天,母亲才肯将所谓的“新衣服”拿出来给我穿,尽管是以旧翻新之物,但穿在身上也觉得神气得不得了。年华匆匆,一晃儿几十…  相似文献   

13.
倪洋军 《党课》2013,(23):104-105
作为组织部门的干部,向来被外界干部、群众“高看一眼”,总被认为是什么都知道的,特别是在干部问题上。所到之处.组工干部也常常会被一些“好事”“好奇”之人拉住问上几句:“听说又动干部了,某某和某某又到什么单位了?”而当组工干部“客气”地说“不知道”时,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读者朋友,也许您已听说过“骡马队长”献身边防的英雄事迹,却不曾听说过他动人的家庭故事。别急,现在我就为您从头道来———连遭厄运男儿报国志不衰1987年,尹祥美从成都军区后勤士官训练大队毕业后,来到西藏军区边防某团骡马运输队,担任起为边防哨所运送物资的任务。边防哨所大都分布在人迹罕至的边境线上,根本没有路,汽车行不通,边防战士们吃用所需的各种物资,以及家书、包裹等宝贵的精神“食粮”,只能依靠人力和骡马运送过去。因而,这样的道路就被称作“骡马道”。在骡马道上来回一趟,花费的时间就好几个月。途中…  相似文献   

15.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陕西农村有个一字不识的农夫,在清理自家的祖传宅基地时,挖到了两百多个“破旧碗盘”。他听人说这些破旧碗盘很值钱,但到底值多少钱,他心中一点底也没有。怎么办呢?农夫自有他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听说你们厂的改革卓有成效,推出了全国第一套比较完整的企业承包工资制的经验……”他嘿嘿地笑了。“听说你把一个有忽的‘老大难’企业转变成文明单位标兵,小青年都爱上你们厂来,是吗?”他又嘿嘿地笑了,笑得那么憨实。“承包经  相似文献   

17.
人选     
领导拟在几个科员中选拔一名中层干部,便找来下属甲了解情况。领导:“听说小张很有上进心,你觉得他怎么样?”下属甲:“小张心胸狭窄,嫉妒心太强,恨不得天下人都不如他。我觉得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18.
熟悉一点中共早期党史的人,大概都听说过“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这一名称。但若要问到“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起源?他们都有哪些人?他们在中共历史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太清楚。  相似文献   

19.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过得更美好!”这是共产党员张俊航常说的一句话。多年来,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任劳任怨,被中共吉林省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国家广电部评为“先进工作者”,先后获得各种荣誉32项次,连续两届当选为长春市朝阳区人大代表。党叫干啥就干好啥1987年春,张俊航从部队复员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被分配到公安处经警队,当了一名经济民警。有人对他说:“到电影厂就得上摄制组,又出名又得利。”他笑笑说:“啥工作都得有人干,组织上让我当经济民警,我就要努力地干好!”他到警队报到后做的第…  相似文献   

20.
我读初中的时候,村里有一个叫魏长松的长辈从北京归来,他那时二十多岁,身体很棒。每天放学后我便跑去同他聊天。他说话不那么顺畅,有点结结巴巴。他家中兄弟多,回家当儿正赶上做瓦房,他没命地用木盒做泥砖,并在每块砖上用拉丁文和俄文两种文字记下序号。当时我好惊奇,心中挺佩服他这么年轻就懂几种外国文字。后来听说他曾向中央首长写过一封很长很长的信,在信中述说他在毛家湾的经历,然而此信一去便不复返了。于是他安下心来种田。只是偶而一次听人说他是“反革命”,坐过牢。再后来又听说他是林彪的警卫。我总觉得魏长松这人挺神秘的,直到读完大学参加了工作一直不能忘记他。终于我萌发了采访他的愿望。1993年4月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