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有限政府视野下我国征地制度的理性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征用是任何国家为及时保障公益性项目获取土地所必须的一种行政行为 ,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于“无限政府”条件下的计划经济时代 ,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有限政府视野下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理性构建应从约束经济人和约束政府两方面入手 ,而以约束政府的法治制度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0,(4):90-91
季燕霞在《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地方政府债务膨胀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一个隐讳的事实,是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特定体制文化演绎的产物。其中,政府信用与国家信用混同,经济人现实与政治人理想冲撞,垄断权力扩张与政府预算约束缺失,建设型政府的职能定位与地方政府间为财政增长而形成的竞争,权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结盟等等,是导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深层次体制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用的社会学本质与政府信用重建:新制度主义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信用是一类特殊的制度信任,其本质是政治合法性.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角度看,政府信用缺失的直接原因是部分官员的腐败行为,根本原因是政府信用制度的缺乏;政府信用的重建必须坚持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总体偏向于"经济人"。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公务员在经济行为中存在双重委托利益关系不对称、权力与责任不对称、激励与努力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地方政府公务员行政行为的"经济人"偏向,导致某些公务员产生弃责争权逐利、机会主义、"一把手"专政和寻租腐败等行为。  相似文献   

5.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存在机会主义行为,为此就必须通过政府体制来限制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政府体制面临很大的挑战,而现在中国的政府体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加强政府体制改革,本文就上述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政府是否是“经济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现实中的政府或行政机关从应然的和组织的角度来说不是经济人 ,而是公利人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说 ,各国政府肯定是经济人 ;从实然的角度来说 ,作为公务员或行政人员的个人则是不折不扣的经济人 ;作为组织的行政机关则并不总是公利人 ,而是经济人与公利人的性质兼而有之。政府官员是经济人是对客观事实的承认 ,并没有贬低任何政府官员。政府或行政机关表现出来的公利人的性质主要是在外在制度约束之下产生的 ,一旦外控疲软 ,则作为组织的政府或行政机关更易于表现出经济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胡春贞 《前沿》2008,(4):121-123
腐败现象日益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顽疾。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从政府“经济人”的角度来分析腐败产生的成因,具有创新意义。对腐败的治理要以转型期我国国情为基础,强化制度的监督与约束、引导国际力量的介入、借鉴西方反腐先进经验,积极为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寻找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学角度看,根据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经济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失信往往成为其理性选择.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对失信现象的惩罚力度不够,失信比守信更容易获利,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失信,成本收益失衡成为当前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建立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从根本上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信用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好的信用关系意味着交易的各方当事人对自己的资源有比较可靠、明晰的权利边界,并且,交易当事人能尊重彼此之间的权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信用缺失归根结底是与市场经济信用要求的制度缺乏有关,正是制度的缺乏给信用缺失留下了空间,因此,只有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现代社会信用的制度前提,才能从根本上消减市场经济的信用缺失。  相似文献   

10.
刘德浩 《思想战线》2011,37(6):53-56
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养老金事务中的有效合作是制度健康运行的基础。在政府间养老保障责权划分中,形成了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地方政府出于自利动机,会产生各种机会主义行为选择,而构建一个符合"激励相容约束"的制度安排,是解决代理问题的理性选择。博弈论的分析框架研究认为,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合理划分政府间的财务责任,能促进合作目标的实现。这一分析框架可为解决制度转型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间责权划分问题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用的缺失与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政府信用缺失影响了我国的消费需求、投资和市场化进程,其成因主要是信用制度不健全及政府行为欠规范。提高我国政府信用的主要对策是: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强化行政道德,树立信用观念;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2.
完善并重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关键是要赋予人大财经委更强有力的手段、更重大的责任和更严格的约束,规范其监督行为,防止其不作为和机会主义行为,促进其忠实履行预算审查监督的受托责任。一、问题的提出公共预算是各级政府、公共部门依据法律和制度规定编制,并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后成立的以政  相似文献   

13.
政府信用失范与政府信用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 ,政府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关键。政府信用失范包括信用缺失、信用贫困、信用滥用、信用危机等 ,并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因。政府信用建设的方向是建构道德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绩效型政府、制度型政府。政府信用是政治文明的要求与反应 ,是政府文明的主要维度。  相似文献   

14.
吴学军 《前沿》2007,(5):18-22
公共产品是由市场还是政府来提供,依赖于制度选择。公共产品无论由市场提供还是由政府提供,都应充分考虑“经济人”特征。尽管“经济人”并非政府的主要特征,但经济转型期制度的不完善,扩大了政府“经济人”的效应,从而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形成了障碍。面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增加,必须针对政府“经济人”的特点,进行制度创新,以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15.
政府预算作为一种制度设计是对政府行为的一种约束机制,其灵魂体现在政府具有的法治性。然而从我国的财政实践看,政府预算并没有对政府行为产生有效的约束,自由裁量行为在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对政府预算中的软约束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我国政府预算中的软约束现象归因于政府预算的法治性较弱,政府执法的意愿较低。克服这一现象,使政府预算真正发挥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作用,关键是构建激励相容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在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时都开始注意区域特色的比较优势因素,而且,一些跨省市区域的经济合作在增加,如“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甚至“泛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黑三角”、“京三角”等等。但现在有一种影响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劣势”尚未引起地方政府足够的重视。这就是属于严重的信用缺失行为的并且带有区域性的造假经济。假冒伪劣是一种因“信息严重不对称”及人的趋利本能而致的信用缺失行为。这些年来,国家打假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假冒伪劣这一严重的信用缺失行为为什么打不绝,打不死,屡禁不止,成为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制度经济学认为:在现代社会里,制度比人品更重要。这里所讲的制度,实际上就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人们不断反复博弈的结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公平性,它至少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二是效率性,没有效率的规则是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的;三是对人的行为约束是基于人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一面。制度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为了克服人的弱点或不足,如人的有限理性、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人并不总是善的,等等。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就曾针对党内外存在的腐败现象深刻地指出,“不是说个人…  相似文献   

18.
政府与政府职能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文丽 《思想战线》2003,29(5):11-14
政府是一个受制于有限理性和代理人机会主义双重约束的集体行动者。这一性质决定了政府的存在既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政府的职能主要有维护法律和秩序,纠正市场失灵、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界定产权等。开放经济与转轨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执政需面对特殊的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分析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表现和形成原因并进行隶属度分析,浙江大学某课题组通过对187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分别得到了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12种表现形式(形成原因)的选择人次,并求得其隶属度。  相似文献   

20.
构建诚信政府的有效途径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视政府诚信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仍存在政府信用缺失的现象。构建诚信政府,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重视诚信教育,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政府与社会行为;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政府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