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喀尔专电 严峻的世界人口形势,已引起世界各大洲的关注。非洲各国已认识到,人口失控,必将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制定切实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让非洲大陆的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这是参加1992年12月中旬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的第三届非洲人口会议上,非洲各国代表的一致共识。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表的材料表明,非洲大陆目前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人口增长过快。非洲人口年增长率是世界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目前达3%(亚洲  相似文献   

2.
杨朔之死     
1968年8月3日,正是文化大革命热潮中,杨朔离世。 长期以来,关于杨朔的死,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感染肺炎去世。另一种说法是被造反派迫害致死。还有一种说法是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6,(8):25
20世纪下半叶,全球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一度令人谈虎色变,1970年代的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曾将失控的人口压力比作像核大战一样危险。如今这一忧虑已经烟消云散,但在新世纪中,人们又在用相反的恐惧来吓唬自己:人口开始变得越来越少了!日本政府近日宣布,日本人口首次萎缩,该国的1.27亿人口去年比前年少了1.9万人;如果目前每个育龄妇女生育不到1.3胎的出生率保持不变,最后一个日本人将在2800年死去,意大利和德国很快就要步其后尘。据联合国预测,甚至中国的人口也将从2030年代初开始下降;2050年的人口比现在少的国家将有50个。人口的减…  相似文献   

4.
中国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 ——目前来自各地的信息表明,去年我国人口出生数和自然增长率出现回升趋势; ——专家预测,如不采取有力措施,难以实现到本世纪末人口控制在12亿左右的目标;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难点,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对圈内流行的两种说法我都不敢苟同。一种说法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是把人和人的思想作为研究的对象。这种说法缺乏客观现实性和具体性,思想认识及能力高低的检验没有客观标准,往往在“纯粹精神领域兜圈子”。另一种说法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是增加效益。这种说法实质上是对前一种说法的矫枉过正,在实践中则是难思想政治工作者之所难,不管人、财、物,怎能发展生产力?再者,调解一个家庭纠纷,上一堂形势教育课…  相似文献   

6.
一、人口转变理论概述及推进 人口转变又称人口革命,是指历史上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不同变化而先后出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我们将描述人口转变过程的观点和模式称为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变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是法国现代人口学家兰德里,他在1934年出版的《人口革命》一书中最先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理论,把历史上的人口发展过程划分为三种类型。后来,这一理论的先驱者对它进行了发展,出现了布莱克的“五投式”、诺  相似文献   

7.
十亿人口,八亿农民,我国农村人口增长快于城市,控制农村人口还没有找到长效之计。近年来,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人口出生率纷纷回升,原因在哪里呢? 解放以前,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人口出生的态势同全国一样,“七五”期间正面临生育高峰。 据预测,“七五”期间全省平均每年将出生64万人左右,与“六五”期间比,平均每年多出生12万人。近几年,育龄妇女和结婚人数大大增加,合理照顾二胎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因而人口出生率呈现回升。1986年出生55.3万人,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45胎;1987年出生62.8万人,总和生育率为1.59胎。1988年计划出生65万人,是这次生育高峰最高点,所以,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主义的书刊发行全世界,社会主义的团体、党派、国家举世瞩目。有人颂扬它,有人咒骂名。有的阶级在实践它,有的阶级害怕它,反对它。然而,无论世界“气候”如何,社会主义的思潮和运动却滚滚向前。“社会主义”的由来“社会主义”——这一闪光的词,何时来到人间?一种说法是:第一个使用它的人是本尼迪克丁·安塞尔姆·德生,他在1753年与人辩论时提出来的。他反对人是神的奴隶之说,强调人的独立性,他认为赞同这一观点的便是社会主义者。另一说法是意大利传教士贾科莫·朱利阿尼于180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社会主义是上帝安排的传统的社会制度”。据高放同志研究查证,社会主义一词的由来有十几种说法。然而有一点却是肯定的,社会主义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突破11亿的严峻现实警告我们:采取果断措施,改变我国人口生育失控状态,已经刻不容缓。在计划生育工作日益艰难的今天,浙江省近年来却卓有成效地控制了本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他们的工作经验,值得全国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今年3月起,我国工业生产开始从低谷回升,而且增长幅度逐月提高。 对工业生产回升,经济界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中国经济摆脱困境的标志。有的说,这是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一种表现。也有的认为,这是用增加发放贷款的办法,人为制造的一种虚假现象,它掩盖了问题,会给今后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危害,等等。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关于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殉国,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被敌人包围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战斗到最后,胸部中敌人的子弹壮烈殉国。另一种说法:杨靖宇将军战斗到最后,用手枪枪膛里最后的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近十几年来,第一种说法占上风,常见报刊、书籍和烈士纪念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的解说词中。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同属如马克思所说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形态。”这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说法。对这个说法,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1988年12月26日《瞭望》杂志上摘登的马仲良同志的文章是赞同这个说法的。这个说法究竟对不对?在这里,愿就马仲良同志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意见,并请教于赞同这个说法的其他同志。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也称“伦敦手稿”)中,讲过这样一  相似文献   

14.
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发展变化处于一种均衡合理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是动态的。具体表现为,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之间的均衡合理状态,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均衡合理状态。深圳市要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口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36年了。经过36年持续快速的发展,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社会矛盾凸显期。对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人们议论纷纷。有人把中国经济社会现在出现的一些严重问题,归结为邓小平设计的错误。这是对邓小平改革发展理念和思路的误解或误读。这里,我想重点就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一有一种说法: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反映出他的老年心态,经济上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6.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我国依然面临着沉重的人口压力。 从1986年开始,我国进入了解放以来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过续两年,人口增长率呈回升趋势。这是令人深深忧虑的。 第三次生育高峰,对于计划生育工作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只有采取坚实可行、长期稳定、得到绝大多数人拥护的政策,才能避免新的“人口爆炸”,安全渡过高峰,并为今后几十年的人口控制打下良好基础。在这个问题上,听听有识之士的意见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刊特辟出较多版面,刊登几位专家的笔谈。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10,(Z1)
<正> 按中国传统的说法,2010年是木气很旺的一年。东方属木,所以整体上更有利于东方的发展今年将迎来农历庚寅年,寅所对应十二生肖中第三位动物虎,是当今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谈到虎,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威武凶猛。过去,培养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6,(30)
与1995年经济平稳回落相反,1996年经济走势将转向平稳回升,二季度与一季度相比已表现出这一征兆,预计下半年仍会保持这种趋势。 在经济走势平稳回升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物价走势将比较平稳。下半年最终需求的增长率将是平稳回升的,在此情况下,市场供求缺口不会很快扩大;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预计仍会获得较好收成,农产品供求形势将比较稳定;调价因素在供求总量大体平衡的情况下,估计不会对物价总水平发生大的连带影响;成本推动的涨价压力可能会加大,但随最终需求增长的平稳回升,特别是随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国有企业“三改一加强”工作的深入,企业对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将增加,因此成本推动对价格总水平也不会发生大的影响。 当前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人口问题远不止人数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应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基准点;坚持计划生育大的方向不能动摇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中重要一环的人口问题,早已不仅仅限于人数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应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基准点。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应当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再生产的客观规律,针对实际问题,在继续控制人口总量的同时,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转变工作方式;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7,(3)
正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既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序幕。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九·一八事变专题的研究论著层出不穷,但对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至今仍莫衷一是。目前,国内外主要存在三种说法:一种是1931年9月18日夜10时许;一种是夜10时20分;另一种是夜10时30分。本文主要通过新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