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50多年前,围绕生物遗传学引发了一场大争论,使新中国刚刚起步的这一学科几乎夭折在摇篮里。而首当其冲的人物,便是有“中国摩尔根”之誉的谈家桢教授。在这场被定调为“两个阶级、两种思想斗争”的争论中,毛泽东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谈家桢给予支持,并先后四次接见了他。这不仅在新中国的科学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也使当时如履薄冰的我国生物遗传学得以保留和发展。今天,了解这段佳话,对认识党的“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和我国生物遗传学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若问上世纪50年代的老部长:你最怕谁?他们会回答:周恩来。 有一次周恩来主持国务院会议,一位部长汇报工作,但显然材料不是他写的,念不成句子的情况时有发生,当他念到一个指标数字时,周恩来眉头一皱:“不对!看清了再念。”那位部长脸红了,眯细眼又念了一遍。“不对!”周恩来点了那住部长的名,被点名就要站着汇报。  相似文献   

3.
卫士之歌     
采访李树煜,我们费了不少心思。第一次电话把他从正在研究工作的会议室“拖”出来,他不假思索地以“没什么可写的”一口回绝。第二次电话把他从研究案件的会议室“拉”出来时,他仍以“工作忙,没时间接受采访”为由婉拒。无奈之下,我们只好以“这是省纪委领导安排的”相“要挟”,他才勉强同意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9,(11):119-120
所谓“加减乘除”,就是算经济账。周恩来历来重视算账,擅长“加减乘除”,是这方面的典范。周恩来曾强调说:“中国有两件事情,一件是除法,一件是乘法。”他所说的“除法”,就是把生产增长的数字除以人口数,增长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广西银兴实业发展公司总经理周坤,将一提包钱递到成克杰手里,成打开拉链后,着实吓了一跳,他知道这么多的钱,是一个可以判死刑的数字,收下就意味着犯罪。周坤似乎看出他犹豫的心理.就指天指地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放心吧,不会出事。”是呀,两个人的事,怎么会出事呢?就这样,金钱的诱惑力,将成克杰彻底俘虏了。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1,(20):46-47
衡量干部政绩,选拔任用干部,不能眼盯“数字”下定论,而要在观念转变、工作科学、发展成效上找“真绩”。现实工作中,有些领导和机关干部患上一种久冶难愈的“数字癖”:不管什么事情、何种工作,都喜欢用“数字”来说明,拿“数字”撑门面,总是在“会议开了多少次”“文电发了多少份”“制度定了多少条”“问卷印了多少张”等上面转圈圈,  相似文献   

7.
离开10年后,谢旭人重新回到了财政部,这一年他60岁。在此前他执掌国家税务总局的4年中,中国年税收收入几乎翻了一番。现在,接过了这份越来越大的家业,他如何扮演“分钱者”和“埋单人”的角色?国内一位著名财税专家说:“接下来,真正考验新部长魄力的是他能否第二次直接参与并指挥中国的又一次重大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王道云是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的一名主诉检察官、省级优秀公诉人。熟悉他的人都称他“王铁嘴”。他从事检察工作29年,参与和办理了2600多起案件,无一起错案。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3次,二等功2次,2006年当选“感动河南十大检察官”,2007年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执法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实践活动中,把反对党和苏维埃机关中的官僚主义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不久,在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机关中的官僚主义就引起了列宁的高度警惕。他在一系列文章、书信和指令中,多次提到要同官僚主义进行斗争。他认为官僚主义是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肌体中的“浓疮”、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反对官僚主义是关系到无产阶级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他曾严肃指出:“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为从根本上克服这一“祸害”,列宁认为必须通…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从军20余年来,先后参与并圆满执勤处突、维稳、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被官兵们誉为“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指挥员。他先后荣获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6次被评为“优秀干部(参谋)”,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防非典先进个人”、“藏区维稳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时,在一位解放军战士的黑白照片前驻足良久,看得十分细致。那幅照片说明仅有七个字:“独胆英雄”卜凤刚。卜凤刚是何许人也,为何总书记会对他格外关注?他是如何在战斗中以一敌百的?他的三条遗言和“五不”原则又是什么?为何莫文骅中将给予他“共产党员均类此,中华伟业必兴隆”的高度评价?本文将为您讲述“独胆英雄”卜凤刚的数字人生。  相似文献   

12.
张旗 《学习导报》2014,(15):12-16
“180度,正南!”每一名中国军舰的舰长都曾无数次下达过这个指令。然而,2008年12月26日的“180度,正南”却别有深意,它标志着中国海军走出黄水、跨过浅蓝、走向深蓝的航向。就在这一天,人民海军报以“向南,向南,再向南!”作为标题,为出征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编队壮行。  相似文献   

13.
1月7日,腊八节的前一天,107岁的邵逸夫与世长辞。香港人喜欢“8”这个数字,故有人说,邵逸夫一生豪富,离李嘉诚那种“发”却终究差了一步。邵逸夫其实不叫邵逸夫。逸夫是字,他本名叫做仁楞。  相似文献   

14.
三、一本笔记,揭开了陈素琴被害的内幕罗振之所以对“青反会”老大的有关情况一清二楚,是通过对前不久抓获的一名上海潜伏特务掌握的。这名特务是根据香港军统特务头子郑法钻的指令,到南京给“青反会”老大送电台的,他供出了来宁的目的及与老大见面联系的地点、方式等详情。为了让罗报了解案情的新进展,以便他能够有的放矢地继续开展工作,林浩然秘密召罗振回到市局,在办公室里,他把一个用花布包裹着的笔记本交给罗振,告诉他:“这是陈素琴的遗物,她大概对自己的结局早有预料。这个笔记本是她生前交给诊所传达室老工友的,并请他代…  相似文献   

15.
跟几个朋友看电视谈话节目,主角是一位被男友打伤的女孩子。主持人问:“为什么这个男人打你不只一次,你还跟他在一起”“因为我觉得他需要我,没有我,他会死。”  相似文献   

16.
邹韬奋(1895—1944)是中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也是杰出的爱国者和共产主义者。他一生多难却奋斗不息,经历过1次入狱,3次流亡,其中2次流亡香港。他一生创办过六刊一报,其中《生活日报》、《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大众生活》周刊在香港出版。贫民窟里办报刊韬奋因宣传抗日。身处逆境,但他不改初衷,以笔代剑,与敌斗争不止。他在上海主编的《生活》周刊,顺应时代要求.反映群众呼声,积极宣传抗战,在读者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发行量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数字3O万份。同时,他还当选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执行委员。因此…  相似文献   

17.
《支部生活》2007,(4):6-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曾四次来云南考察。最近,他在考察云南时指出,七彩云南是我们国家的一块宝地,特色很鲜明、特点很突出、特征很显著。他将云南概括为“五个大省”。一是资源大省。云南自然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性明显。在当今世界,资源优势是最大的优势之一。二是边疆大省。云南是祖国的西南大门,现在则是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交往的交通要道。  相似文献   

18.
“到老百姓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干出一番事业回报乡亲们。”六年前,他主动要求下派包村,向组织立下了铮铮誓言;六年后,他成了全市包村时间最长的“资深下派干部”,成了一名群众不愿他走、别人劝也不走的包村干部。按照当地规定,当时每届包村工作组下派工作时间是一年半,他却一次次打破常规,一干就是四届六年。  相似文献   

19.
易明 《廉政瞭望》2011,(24):6-6
一名立志考进公务员系统的朋友,几乎逢考必报。几番征战下来,也曾不止一次进入过面试环节,但最终还是遭遇滑铁卢。有人问:“你是不是被黑了?”他心态倒平和,笑而不答。有一次他私底下对我说,其实在好几次面试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了裙带关,系的力量。我揶揄他:“那你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他笑说,“天涯何处无黑幕”,继续着他的公务员“征程”。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个“勤政”的高官,曾经誓言让贵州人民尽快脱贫;他又是一个吞噬民脂民膏的贪官,一次就可吞入民“唾弃”,且看一个“封疆大吏”怎样陷入财色交织的泥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