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初,曾有过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然而,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被中国共产党深度地实践,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与"主义"的争论似乎并没有结束。实践证明,只要把"问题"与"主义"割裂开来,片面坚持"主义"的普遍性和纯洁性,就会把中国革命引入歧途。只有把"问题"与"主义"相结合,用"问题"发展"主义",用"主义"指导"问题"的解决,才会使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2.
"佘祥林杀妻案"引发我们对"民愤"问题的探究,过分强化民愤的存在对坚持"疑罪从无"原则具有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比"疑罪从无"原则和过去"疑罪从有"、"疑罪从轻"的做法,阐述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应坚持"疑罪从无"原则的意义,以及其与处理好"民愤"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法的现代性特别是中国法的现代性问题,是整个"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必须进行语义和语境分析的哲理性思考和历史性考察;解决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包括"法的现代性"问题,有中国自己特殊的国情和境遇,因而形成了我们面临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即"历时性问题的共时性解决"和必然要面对的"双重巨大压力";面临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特殊难度,又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主体性智慧和妥当的实践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法学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问题,而是与哲学问题密切相关。要探究中国法治的人性问题必须从中国哲学的"心性论"问题入手。本文概略考察了"心性论"与法治的关系,指出法治发展的核心进路在于良法之治,法治必须符合人性,人性使法治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研究以及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刑"与"非刑"之间的区别都显得十分重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包括美国法在内的很多法律体系当中都出现了"刑法民法化"以及"民法刑罚化"这样的两种并行趋势,从而使得原本尚属明晰的"刑"与"非刑"之间的区隔变得愈发模糊.美国法"刑"与"非刑"关系传统界别往往关注二者之间责任类型的不同归属、行为性质的不同认定、立法目的的不同设定、救济模式的不同特质以及救济程序的不同厘定.本文通过对美国法"刑"与"非刑"二元分野合理性的反思与追问,着力对于美国法"刑"与"非刑"关系之间的模糊地带,特别是所谓的"惩罚性民事制裁"问题加以深入研究,继而从一个更为深入的层面对这一问题加以明晰.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辅导员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问题.文中认为成功地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关心爱护"问题学生";第二,加强沟通与交流;第三,树立团队合作精神;第四,追根溯源,找出"问题"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7.
如今欠债不还的事情时有发生,更是有言称:吾国已由"欠债还钱"的传统社会进入"欠债不还"的转型期。支持"以刑抵债"的人认为,造成这一社会问题的原因是法律规定太轻、规定不完善,从而导致人们藐视民事制裁。然而,仔细研究"以刑抵债"及"老赖"问题后,我们发现,"以刑抵债"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多的混乱。  相似文献   

8.
如何看待和处理"保护私有财产与维护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是近几年学界、媒体及社会公众广为关注的热点话题。该问题本身带有很强的全局性,综合性和复杂性,也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因此,应当强调理清"公共利益"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分析"公共利益"及其相关概念的典型特征,对我们理解这一问题具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李约瑟问题",并分析了潜在回答、语言文字决定论、官僚体制说、文化影响论、技术需求不足论、技术供给不足论、系统论对"李约瑟问题"的求解方式。同时指出中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是对"李约瑟问题"最好的实践回答。  相似文献   

10.
"民工荒"现象已经成为危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关键问题,特别需要在法学视野下对"民工荒"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以利益为理论基点,在对"民工荒"现象有所诠释的基础上剖析了"民工荒"现象出现的成因,并构建解决"民工荒"问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开放的"全球化观"与"主体性"中国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基于对中国法学近二十年"全球化论辩"的详尽分析和反思,不仅批判了中国法学论者在研究全球化问题时所持有的那种完全丢失中国自身立场或视界的封闭且被动的"全球化观",同时还阐发或建构了一种以中国"主体性"为基础的开放而非封闭的"全球化观"或"全球化图景"。这一开放的"全球化观"的建构,为中国能够以一种"主体性"的姿态积极参与对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的审查和决策提供一种认识论上的可能通道,而要真正建构中国与全球化在本体论上可能关系,我们有必要在本体论层面上引入"全球治理"的问题,并追问在全球治理框架中,中国究竟根据什么样的中国理想图景或世界理想图景去参与重构或重塑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的进程这一更为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吕志祥 《河北法学》2006,24(10):73-76
在近年的"两会"上,部分政协委员分析了"人民币"名称的缺陷并提出将"人民币"改称为"中元"的合理性.但他们多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或只是感性地提出这一问题,从法律角度比较系统地探讨这一问题的还不多见.从民法、商法、经济法、法经济学、法人类学等视角审视了"人民币"改称"中元"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得出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一国两制"作为史无前例的、崭新的事物,在两个特别行政区已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一国两制"成功的解决了香港问题与澳门问题,不仅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率先垂范的作用,也证明了"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如何进一步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与基本法,对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然而发展迅速的经济法也存在诸多现实的与精神层面的不足,就此,本文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角度对经济法的发展试作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三农"问题成为当今社会中显著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三农"问题的核心及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如何解决"三农"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史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和马克思对此问题的阐述以及国内对此问题的认识,都没有把主体性问题的认识内化到主体的实践中去的方法研究。"马体我用"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体,从"凭我以用"、"为我而用"和"因我超用"三个层面实现主体在实践中的作用,试以解决实践理论与实践主体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小产权房"问题是政府、开发商、农民、购房者、经济和法律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是从现有的法律规范出发,对"小产权房"所涉及的法律关系进行一个分析,指出"小产权房"的所存在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出现大量的"城中村","城中村"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问题日益凸显。"城中村"的治理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适时引导,从而真正加速城镇化、城市化建设步伐。本文从城中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被评为2008年的热门词汇,其中牵涉到的不仅有道德问题也有法律问题。本文以几个影响较大的"人肉搜索"事件开篇,分析了"人肉搜索"的利与弊,尝试以隐私权的视角思索其背后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欣岩 《检察风云》2007,(23):8-10
高校卖地有先例   2007年10月31日,国内许多媒体竞相爆出一条新闻:针对某些高校以"土地置换"方式"卖地还债"的问题,10月30日,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明确指出,近年来,一些高校为解决债务问题打起了"土地"的主意,打算通过转让原划拨土地,获得土地收益用于偿还债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