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言政策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政治、文化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拟对历史上和当今越南的语言政策进行探讨,剖析其语言政策的嬗变以及越南语言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交流、思维的发展都是紧密相连的。语言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敏感,变化也比较快。这些年来俄语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主要体现在词汇层面上,具体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词语的替换、旧词的复兴。种种语言现象表明,语言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小乘佛教对缅甸文化的核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论1、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适应与改造自然界状况的镜射。每个民族在每个时代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又有种种形态。其中宗教这种形态最为古老。它在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曾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过。至今它作为相对独立和持续性最强的社会意识形态仍然强烈地影响着各民族的文化发展。2、缅甸文化归根结蒂是一种佛教文化,它来源于缅人对瞟益文化的吸收。膘益文化的主体民族骠人和孟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的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  相似文献   

4.
张冬梅 《东南亚》2015,(2):55-60,109
咒语或祝祷是古代巫术祭祀祈祷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和内心愿力的一种体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咒语的产生、使用和演变都蕴含着深邃的社会背景、文化意义和语言力量。本文主要探讨印度古典梵语文学作品中的咒语(或诅咒),作为一种文化元素或者一种写作技巧在各类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咒语或诅咒为文学作品所带来的奇幻妙境或人物、事件的曲折发展、跌宕起伏与悲欢离情。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与非洲——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非洲各自都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大作用.到近代,中非双方同样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为了争取独立和解放,双方在斗争实践中结成了患难之交.独立后,双方在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再创民族辉煌的历程中,建立起友好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这种新型国际关系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已对中国和非洲国家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作用,今后它将会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不同, 理解时难免存在歧义。中国文化中形容人的眼睛常用 明眸似月。英文用moon-shaped描述眼睛, 其涵义应是闪亮的大眼睛, 不是弯月形的眼睛。中西文 化中月亮的含义不尽相同。中国文化中月亮有一种阴柔凄清之美, 而西方文化中月亮则有一种刚 性之美, 这实际上代表了各自民族的性格特征, 或者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因此, 在平等的基础上 东西文化相互学习, 应该是中西乃至各个民族文化融合的理想。没有对双方文化的深刻理解, 人类 很难彼此欣赏各自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多元宗教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移民社会,因此,它既是人种的博览岛,也是世界宗教的总汇,它汇集了世界上各种形形色色的宗教,从三大宗教到一些几乎绝迹的小宗教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踪迹。新加坡虽然是个世俗国家,然而,各种宗教与各族新加坡人在这里的定居、开拓和发展密切相关。对新加坡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多元宗教构成了具有新加坡特色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新加坡精神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多元宗教这块肥沃的土壤促使新加坡精神文明茁壮成长、树大根深和叶茂花繁,并且赋予其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等特点.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经说过,在人类文化的所有现象中,神话和宗教是最难相容于纯粹的逻辑分析了。拙文不打算分析宗教的对或错,可或否,取或舍,而只是把它当作一种精神和文化现象,分析其在新加坡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变迁及其趋势。一、多元宗教概况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只有280多万人口的岛国,然而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宗教的大观园,多元种族和世界各地的移民给新加坡带来了各种信仰的宗教。除了拥有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兴都教、耆那教、锡克教等各大教派外,新加坡还拥有最古老的犹太教、拜火教,也拥有最年轻的天理  相似文献   

8.
印度尼西亚的区域间收入不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在国民经济中的区域间不均衡发展是世界性的现象。这种现象存在于一切社会中,包括发达社会与不发达社会以及具有不同政治信仰的国家。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某些地区落后于另一些地区,这是一切社会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9.
虽然宗教只是文化范畴中的一个方面,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 它对人的思想和意识的形成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一块基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又是一个民族思维习惯的反映, 思维方式还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汉语就如同我国宗教中的阴阳太极图,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富 于变化;而英语就像基督教的十字架, 结构稳定, 不可随意变动。从东西方宗教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角度看, 汉英两种语言各自遵循自己的思维方式, 在字词选择、句子结构、语篇安排上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先例现象作为语言信息单位经常出现在俄罗斯大众传播媒介中,这种现象是民族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它蕴含着特定民族文化成员对语言交际中特定文化情境固定的、标准化的心理联想,具有文化伴随意义,同时,也是造成言语交际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俄罗斯大众传媒中的先例现象来源的分析,可以帮助俄语学习者了解更多在民族思想意识中的语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the part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contending states and mediators, and outcomes of mediation efforts in militarized disputes. A distinction is made between social culture, defined primarily in terms of religious identity, and political culture,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state's political system. Analysis of 752 mediation attempts in militarized disputes occurring between 1945 and 1995 yields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mediation is more likely to succeed when the parties are from similar social cultures. The results, however, suggest that the relationship is more complex than that suggested by a simple categorization of states based on Huntington's "clash of civilizations" thesis. We also find that mediation is more likely to succeed when the parties share democratic political cultures, a finding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ultural/normative explanation for the democratic peace.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文化具有内在的矛盾性,这与俄罗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紧密相关。俄罗斯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其文化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俄罗斯处于东西方交界处,地理位置独特,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汇合并相互影响;亚洲生产方式的深化及东方独裁专制的强化与社会上层欧洲化的矛盾分裂;俄自身的多神教文化与拜占庭文化及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对立统一等,这些因素都对俄文化的矛盾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韩建交15周年双边关系盘点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韩自1992年建交至今走过了15周年的历程。其间,经贸往来互利互惠,政治合作共识增多,文化交流日益扩展。相对中韩各自对外关系的发展均展现出如下三个典范:一是速度之快的典范,二是领域之广的典范,三是共识之多的典范。当然在中韩关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回避的问题,包括经济摩擦,司法问题和历史认识差异等。不过经综合评价,认为态势基本健康,问题尚处发展中。因而展望中韩关系发展前景有望再上新台阶,即有必要把目前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定位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据在于中韩关系发展日益呈现出经济合作密切化,战略意义明显化,人文交流深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苏关系是影响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一对重要的双边关系,同东亚地区其他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相比战后日苏关系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既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关系的特点,又有冷战中相互对立阵营中的主、配角之间的关系的特点。从地缘政治上看,日俄虽然是东北亚的邻国,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经济的、文化的原因,两国关系又更多地表现出欧亚国家关系的特点。日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主流政治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战后日苏关系又呈现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越南竹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越南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越南竹文化的独特色彩。竹子的特性是形成这一独特文化的前提条件,越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是形成竹文化的基本条件,越南人民的智慧是形成这独特竹文化的必要条件。本文试图从竹在越南民族神话传说、建筑、文学艺术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运用和象征意义解读越南竹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杨然 《东南亚纵横》2012,(12):60-62
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且大部位于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江河密布。越南人民传统以鱼类为主要肉食,以稻米为主要农作物,这些都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导致越南的传统文化带有深深的"水"文化的烙印。本文依据国内外资料进行一些概略性的论述。由于越南饮食文化和旅游文化深受"水文化"的影响,甚至前两者的某些内容也包含有"水文化"的内容,本文也对"水文化"与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的关系进行一些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影视文化在当代越南具有较大影响。随着越南革新开放不断深入,其影视文化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成效显著。越南影视文化坚持以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指导,注重民族文化的宣扬。同时,从过去的偏重政治宣传,到注重反映人生和社会生活,也开始发展与外国的交流合作。为促进中越友好关系的发展,应加强中越影视文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在平等对待他者中构筑东亚共同体的认同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构东亚共同体遭遇意识形态的阻碍,其中一个深层命题是如何在认识和对待他者中寻找自我认同的基础。从历史文化的语境分析,东亚传统的"天下秩序"以及"汉字文化圈"提供了建构自我与他者的基本范式,它们基于"主奴观念"之上,维系了东亚区域的利益和权力结构。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国家意识与民族主义的兴起在推动东亚崛起的同时也带来文化认同的危机,表现之一是自我建构中的摇摆不定。同时,文化深处的"主奴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结构依然根深蒂固,导致东亚难以形成较大的认同交集,这是建构东亚共同体的深层障碍。在平等对待他者中重构自我,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下扩大文化认同的交集,既是东亚各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内在需求,也是建构"东亚共同体"理想模式的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19.
李谋 《东南亚》2009,(3):67-73
印度文化与东南亚是人们常议的话题,但意见诸多不同。通过对几部东南亚史名著涉及古代东南亚论述的比较与分析,笔者认为:印度文化对古代东南亚影响大,但中国文化对东南亚产生影响要早于印度。主导文化影响大小的是接受方。文化影响是双向的,不均衡的。文化传播方式途径都会左右影响的结果。宗教性文化的影响更易显现。  相似文献   

20.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urkey's continuing but unconsolidated democratic transit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nature and determinants of attitudes toward democracy held by ordinary Turkish citizens. Using data from the World Values Survey conducted in Turkey in 1997, it seeks to contribute to a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concer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culture and democratization. Although this relationship has not been fully explicated, the authors share the view of those scholars who believe that the existence of democratic attitudes and values among a country's population is no less important than are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procedures for advancing and eventually consolidating a democratic transition. Accordingly, the study seeks to shed light on the following interrelated questions: To what extent does the Turkish population hold attitudes supportive of democracy?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popular support for democracy? What factors account for any observed variance in relevant political attitudes?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s toward the military and attitudes toward democracy and governance?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religious attachments and attitudes toward democracy and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