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缅甸的政治经济近况林锡星国内反政府活动偃旗息鼓昂山素季的支持者把她当作缅甸的纳尔逊·曼德拉,他们曾认为,如今的阶下囚也许有一天会成为总理或总统。象曼德拉一样,她被全世界广泛当作缅甸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旗缅甸国家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分别于去年9...  相似文献   

2.
缅甸吴登盛政府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拉开了缅甸社会改革的序幕。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西方国家纷纷与缅甸新政府接触,发展关系。尤其是昂山素季当选议员之后,美国、欧洲与日本加快了对缅甸的战略争夺。作为缅甸传统友好邻国的中国,与缅甸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发展较为良好。文章将分析缅甸的改革进程对中缅关系的影响,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中缅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析昂山素季对缅甸军政权态度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23日,昂山素季对缅甸军政权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首次公开抱怨与军政权的秘密谈判没有取得进展.2003年4月25日,缅甸军政权认为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的抱怨是毫无意义的,认为上述批评无助于全国和解.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新总理钦纽上将在2003年8月30日讲话中提出了关于国民大会推动缅甸国家未来政治走向的新计划.钦纽将军还阐明了缅甸民主"路线图"的七个步骤,并声明将重新启动1996年临时中断的国民大会;按照国民大会制定的基本原则起草新宪法草案;举行全民公投,通过宪法草案;按照新宪法举行公平的大选以组成议会;由议会选举产生新政府.以昂山素季为首的缅甸反对派和国内外政治活动分子对这一计划进行了谴责.  相似文献   

4.
政治发展理论观照下的缅甸2009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政治发展的角度对2009年缅甸发生的主要政治事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本文认为,2009年缅甸军政府对果敢地区武装的强制收编为未来政府权力的规范运行扫清了一个主要障碍;军政府与昂山素季及其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之间关系的缓和则为缅甸人民带来了福音.二者都有利于缅甸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5年缅甸议会选举中全国民主联盟的大胜出乎专家学者们的意料,这是因为专家学者们太注重理性分析,对选举政治感性的一面估计不足。民盟虽然大胜,掌控缅甸新政府组建的主导权,但依然面临一系列的政治变数。即便如此,依据昂山素季目前表达的相关立场和观点,缅甸新政府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将稳定向好。  相似文献   

6.
缅甸军人与政治关系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从1948年1月4日独立至今的68年间,缅甸军人直接掌权或由其扶持的政党执政的时间共约56年。2015年11月8日,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军方扶持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惨败。2016年3月30日,民盟资深成员吴廷觉总统领导的新政府宣誓就职,取代退役将领吴登盛领导的巩发党政府。缅甸军人长期直接或间接执政的历史暂告结束,这是缅甸民主转型的里程碑。但依照缅甸宪法,军人仍保留诸多权力,是与民盟政府并立的另一权力中心,军人与民盟政府关系好坏将是影响缅甸政治发展的关键因素。缅甸军人完全退出政治尚需时日,不排除其再度干政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2009年8月,美国参议员吉姆·韦布访缅无疑是美国调整对缅甸政策的重要信号.这一方面是因为缅甸经济发展令人刮目相看,另一方面,也是美国重返东南亚的需要.而缅甸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民主联合党的异军突起,也让美缅关系的关键结点--昂山素季及其领导的民盟重要性有所降低,缅甸政治民主化也由此有了希望.  相似文献   

8.
2012年缅甸的政治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政府与昂山素季之间的良性互动为缅甸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新政府与民主反对派之间的互动为谈判解决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创造了较好的内部条件;而新政府内部之间的互动则意味着缅甸政治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内部权力资源的分配斗争。莱比塘铜矿事件的爆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2012年缅甸政治势力各方相互角力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近年缅甸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中国入世的第二天,江泽民主席便访问了缅甸,并承诺中国会根据《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文件的联合声明》,鼓励中国企业到缅甸投资,继续向缅甸提供援助,在农业、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合作。另一重大事件是,2002年早些时候,在联合国特使拉扎立·伊斯梅尔(马来西亚人)的斡旋下,缅甸政府和反对派达成共识,昂山素季无条件获释。2003年1月6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访华,江主席答应提供2亿美元低息贷款,并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方面与缅甸加强合作。2003年1月14日,李岚清副总理访缅,商定在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加强合作,并提出具体方案,免除部分到期债务,签署了3个文件。但愿以此为契机,缅甸能走上既改革又开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缅甸军人政权核心的权力斗争中,被视为赞成与昂山素季对话的钦纽总理在10月18日被罢黜并被软禁,军政府随即撤销了许多高级司员的职务.钦纽被其他国家官员视为愿意协商民主改革的人物,他被捕后自1989年以来在拘留中度过了整整九个年头的昂山素季被告知还要继续在那里呆上一年.  相似文献   

11.
自1974年以来,缅甸就与美国合作反毒。美国政府向缅甸政府提供8 660万美元的援助,从1974年至1988年分14年付清,主要用来训练缅甸反毒官员和购买用于反毒行动的零件和设备。从美国药品服用管理局获悉,缅甸的努力阻止了价值190亿美元的海洛因流入西方特别是美国的街头。尽管1988年以后美国中止了援助,但在没有任何实质性外部援助的情况下,从1988年至1996年问,缅甸仍阻止了价值450亿美元的海洛因流入美国的街头。同时,缅甸国防军围剿了“金三角”坤沙的孟泰军,迫使坤沙无条件投降。在这场反毒战斗中,美国和西方世界不仅不承认和鼓励缅甸的努力,反而实际上通过实施武器禁运,对缅甸的反毒战斗设置了障碍。  相似文献   

12.
"走出去"--到缅甸做生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9月缅甸政府全面对外开放,使缅甸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得到全面发展.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国家对缅甸的影响有所减弱.中国加入WTO特别是江泽民主席访问缅甸后,更有利于中国企业到缅甸去投资.2002年9月8日-11日,国家外经贸部举办第六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其间举行了"走出去"研讨会,缅甸是唯一被列入讨论的东南亚国家.这说明国家外经贸部对缅甸市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1998年的缅甸外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缅甸外交在1998 年继续稳步发展,但也遇到了新的困难。缅甸与东盟成员国来往密切,但因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缅甸与东盟成员国的矛盾也逐渐凸现。虽尽力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但成效甚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对缅实行制裁。缅甸与印度、孟加拉国的关系在1998 年进展不大,缅中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重返国际社会是缅甸军政府近年来对外关系的重要目标。在 2 0 0 0年 ,缅甸军政府继续为此而努力 ,并保持了与中国、东盟的传统友好关系 ,与印度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与俄、日等国关系有所恢复和发展 ,但与美国、欧盟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关系依然没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5.
冷战时期,日本与缅甸建立了特殊的历史友好关系,但在1988年以后双边关系较为冷淡。尽管日本之后一再努力,希望恢复昔日对缅影响与特殊的邦交,但收效甚微。日本在对缅关系上,一方面利用援助制裁实行有限的压力政策,另一方面又保持对缅接触,实行制裁和接触政策之间的中间路线。日本在缅甸问题上表现出的两面性,是其在国内各界分歧、日美基轴外交与亚洲独立外交、国家利益与价值观外交之间相互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Recent literature has aimed to “deconstruct” the notion of a “Sino-Indian rivalry” in Myanmar. The argument is that China's leverage in Myanmar far outweighs India's, and that the Tatmadaw nevertheless prevents either country's manipulation of Myanmar. In contrast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idea of a “Sino-Indian Great Game” still marks the Indian debate, thinking and policy on Myanmar. China's continued rise will remain a main driver behind India's Myanmar policy, and Myanmar will remain geostrategic relevant to India.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legacy of India's relationship with Myanmar, discusses the role of China in Indian Myanmar policies, and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Myanmar's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While the Myanmar playing field has changed, Indian perceptions of a “Sino-Indian Great Game” are lasting.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缅甸佛教青年协会产生的背景、诞生及其活动的论述和分析,本文认为:缅甸佛教青年协会在缅甸近代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即它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民族主义性质的组织;它对缅甸人民民族主义意识的普遍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它缅甸人了解和认识了缅甸以外的世界,使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在发展之初就与世界的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尤其是与亚洲的近代民族主义运动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另外,佛教青年协会的性质及其活动使得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打上了宗教的深深印痕,该会的领导策略和方法也为以后的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范宏伟 《东南亚研究》2006,(6):71-75,2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缅甸华文教育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沉寂后重新复苏,华校的数量和规模已经有了较大发展。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与缅甸国内的政治经济发展、中国的崛起和对华文教育的支持、中缅关系的亲善、华人的努力和有利的国际背景等五个方面密切相关。同时,目前缅甸华文教育在合法化、生源和师资方面还存在诸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Since holding elections in 2010, Myanmar has transitioned from a direct military dictatorship to a formally democratic system and has embarked on a period of rapid economic reform. After two decades of military rule, the pace of change has startled almost everyone and led to a great deal of cautious optimism. To make sense of the transition and assess the case for optimism,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yanmar’s dual transition from state socialism to capitalism and 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 It analyses changes within Myanmar society from a critical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 in order to both situate these developments within broader regional trends and to evaluate the country’s current trajectory. In particular, the emergence of state-mediated capitalism and politico-business complexes in Myanmar’s borderlands are emphasised. These dynamics, which have empowered a narrow oligarchy, are less likely to be undone by the reform process than to fundamentally shape the contours of reform. Consequently, Myanmar’s future may not be unlike those of other Southeast Asian states that have experienced similar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相似文献   

20.
缅甸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些无法融入缅甸社会的中国人因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种原因而陆续离开了缅甸 ,那些仍然留下来的华人很好地融入了主流社会 ,有时甚至很难辨别出他们与其他诸如缅甸、掸、及克伦等种族集团之间的差别。绝大多数华人能讲缅语 ,并取缅甸名字和穿戴缅甸服饰。更重要的是他们跟缅甸人一样 ,一般都信奉佛教。他们对缅甸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越来越多地同缅甸人通婚 ,促进了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