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进 《党史文苑》2006,3(7):58-59,64
本文拟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等三个方面论述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意义非常重大.和谐社会内涵丰富,构成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具体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也就是说,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树立为民、科学的执政理念;必须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必须加紧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凝聚党心民心,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建国前7年,毛泽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本文从中国共产党人建立的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毛泽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及毛泽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策略和实践等方面,对建国初期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做了简要分析,试图勾画出毛泽东建国初期的和谐社会思想框架。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的本质是实践的对立面统一,即人类世界发展中真、善、关的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本质,体现为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想和治国结果、治国方略和治国机制、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统一.新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性特征,表征着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6.
廖业扬 《理论导报》2005,(12):25-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实践上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战略目标,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命题.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而且赋予了新的价值内涵,并具有一些显著的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必须尽最大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促进社会主义的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营造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与追求的政治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民生工程,任务艰巨.和谐社会这一命题有着深刻的内涵,必须加以认真审视.  相似文献   

10.
《党员干部之友》2006,(11):20-21
12006年10月8日至n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_。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_的和谐社会。4构建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与追求的政治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民生工程,任务艰巨.和谐社会这一命题有着深刻的内涵,必须加以认真审视.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青 《党史文苑》2008,(5):47-48,56
十六大以来的这五年,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社会整合,包括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整合.本文阐述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整合,使得全国上下、全党内外在思想意识形态上达成统一,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靠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坚持党的路线,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做细、做实,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凝聚人心,保持社会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新的执政理念,已经与科学发展观构成了新时期中国发展的基石.那么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该如何从社会阶层结构角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同时,民主政治是公正、稳妥地解决利益矛盾,维护社会秩序,防止和消减不和谐因素的最佳途径.所以,只有不断加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现阶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阶层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我们党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阶层的和谐以及各个子系统的和谐.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人的创造力,尊重知识,尊重劳动;要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不断加强群众工作;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建立良好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长期探索形成的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执政性质和社会主义本质的需要,只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性性,才能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军队党的生活》2008,(4):88-88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央之所以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立论依据是什么?认识这一背景,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足点与出发点。目前学术界的观点主要有:  相似文献   

19.
民主党派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民主党派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世纪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民主党派在这一过程中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环境形成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高玉宏  邬海明 《求实》2005,(Z1):156-157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重大认识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绝不是一种临时性安排和一般性政策设计,而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思路和总体战略.这一思想产生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与实践的结晶,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