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自成特色,不仅有了一套深入人心的理念系统,而且还在职工中形成了一套行为规范系统。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股份制企业中,如何使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如何继续寻找建设企业文化的“桥”和“路”,使之迈上新的台阶?这是长钢企业文化面临的新挑战。总结我们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把长钢质量管理中的“三工序”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切入点,建设良好的质量文化,是长钢适应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五德终始说”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流是自古以来就形成的开放的王权更迭观念,可是历来的研究者对其少有探讨.所谓开放的王权更迭观念,实际属于中国古老的“德”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这一文化传统萌芽于“五帝”时代,完善于西周,发展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文化理论,再到春秋时期,又被总结为“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历史文化常识,而到战国重建政治秩序的帝制再造时期,阴阳学派邹衍将这一价值观念植入“五行”学说之中,从而推导出“五德转移,治各有宜”的“五德”循环理论.  相似文献   

3.
“×问题不解决,咱们就到市政府闹去!”如今,“闹”风在个别地方似已变成了“时髦”。 这里所说的去“闹”。很明显就是要去“闹事”。说句实在的,不管是政府部门也好,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也罢,很难啥事都考虑得那么周全,办得那么妥当,没有半点  相似文献   

4.
戴廉 《瞭望》2005,(51)
2005年文化领域出现了许多突出的新现象,这是几年来各种探索积淀的成果。 2005年,开始于2002年的文化 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入到总结阶段, 试点工作将随后推向全国:一系列与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相关的政 策、法规密集出台;多所“孔子学 院”在海外建立,“中法文化年”、 华盛顿“中国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 带着中国文化走向海外。  相似文献   

5.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是前几年颇为流行的说法。这一说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出现过对其“发明权”的争论。其实是大可不必争发明权的!因为,这一理念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是片面的,甚至也可以认为是不及格的。为什么不可以提倡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呢?为什么不可以是经济与文化共同搭台,经济与文化共同唱戏呢?经济是基础,这是尽人皆知的理论常识“。基础”不就是“搭台”的同义语吗?社会早该进展到经济反哺文化的新阶段了。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的文化需求正在日益增强。我们不是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吗?学习什么?主要是指学习文化。我们不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吗?列宁讲,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建不成社会主义的。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不用说,更离不开文化,尤其需要和谐文化的引领和支撑。  相似文献   

6.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是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若干意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方面的一致性,都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优势互补、有机相融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实践已经证明,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契机,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渠道。在这里,结合笔者所在厂的实践,谈谈这种相融相长当前应着重抓好的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7.
“社会心理”作为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我们在分析社会发展变革问题时不可忽视的理论视阈。从马克思对“日常意识”的思考,到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概念的提出,再到列宁晚年对俄国民众“文化心理”的关注,无不体现着他们对社会心理这一重要问题的深刻见解。今天,重温无产阶级理论家的社会心理理论,挖掘其深层的时代价值,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求知》2005,(10):43-44
在韩国,如果谈起节能话题,从学生到白发长者,从出租汽车司机到政府公务员,人们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韩国是一个资源穷国,97%的能源依赖进口,浪费能源等于自杀,节约能源才有活路。”节能的紧迫感、自觉性和参与意识已成为韩国国民的“共有文化”,而持之以恒的教育和宣传,便是这一“共有文化”扎根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9.
东耳 《瞭望》1993,(39)
据说,“久违了”的“国学”又在“悄然兴起”,而且是最近打出的一面“旗帜”,不禁愕然。“国学”一词,若是追根寻源,最初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即后世所称的国子监。“悄然兴起”的“国学”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后来有“国故”一词,是指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大约到了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些留日的学生把日本人研究中国文化的“支那学”一词迻译过来,这才有了“国学”一词新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莫国平 《各界》2006,(12):7
“企业文化”发源于日本,形成于美国。1982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Terrence Deal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Allan Kennedy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正式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管理理论诞生。企业文化是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的管理学说,是科学管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中特别突出了精神和文化力量。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开始不断创新,很多企业提出了“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新概念,我认为是非常科学和值得推崇的。  相似文献   

11.
陈玲 《团结》2002,(4):32-33
“文化台独”是“台独”分子在台湾岛内为深化“台独”的社会影响,扩大“台独”的社会基础而制造的一种“去中国化”的运动和思潮。主要目的是造成“台独”的文化认同。 “文化台独”作为“台独”运动的软件伴“台独”而生,随“台独”而行。民进党突破“党禁”之后,“文化台独”活动更加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从彭明敏的“台湾命运共同体”,到李登辉的“台湾生命共同体”,再到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台湾主体性”。这些人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蕴含着丰富而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毫无疑义,“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即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在争取民族独立,祖国解放的艰苦的革命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秀的文化精神这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这是因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精神的精华部分,其中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优…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现象、内在需求。因而,它的现状怎样,发展趋势如何,就为许多人所关注。 多方面的材料证实了这样的情况:“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引入近十年来,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由热到冷、由冷到热的发展过程。从企业文化建设被写入十四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倡导下,在一些地区与行业已是有组织、有领导、更自觉、更广泛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雪球”正在越滚越大。企业文化建设有了一个好的基础,面临着好的机遇。目前的发展态势,正如有的同志所概括的:是共识增多,起点不一,热势继增,“花”繁“果”鲜。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分析表明,中国东部“三极”在基本要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心理底蕴、区内协同程度等方面各有不同。京津冀经济发展速度近年加快,但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不如长三角、珠三角;在发展模式方面,因考察维度不同,“三极”之间各有差异,如长三角是一主多副模式、珠三角是多元中心模式、京津冀是梯度布局模式等。由此启示京津冀在目前加快推进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因应老工业基础、经济增速加快和高层重视的机遇,真诚合作,合理规划,改变目前重视经济政治、轻视社会建设的局面,逐步实现地区内部从差异化到均衡协同发展、从剥夺式到互惠一体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一度出现的“文化荒”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久已脍灸人口的一句赞语。杭州之所以闻名中外,不仅因为湖光山色宜人,而且因为这钱塘胜地,人杰地灵,历代多少文化名人在西子湖畔写下了美妙的诗篇,留下了丰富的科学文化遗产。然而解放后,由于“左”的干扰,杭州的文化事业落后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曾多次深入到文化战线调查研究,发现杭州市的文化队伍相对薄弱;一个时期来,好的文艺节目和文学作品寥若晨星,教育、科研水平不高;学校、医院、科研所、剧院、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越来越受到广大企业的关注,企业文化建设也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这必将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但是,在这股“热”中,笔者以为我们不妨先冷静地审视思索一番,科学地认识这一“舶来品”,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它运用到我们的企业建设中。首先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理论。毫无疑问,企业文化理论来自西方,但却是人类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管理科学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在研究、借鉴企业文化理论的时候,首先需要换脑筋,摆脱“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克服单纯  相似文献   

17.
鲍永娟 《学理论》2009,(20):48-49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香港文化形态”评说的评说要进行香港文化研究,首先接触到的问题,便是对香港文化形态特征的界定。如何界定?众说纷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是“将其文化形态称之为‘殖民地文化’”[1];一是从方‘香港文化是岭南文化与外来文化结合而成的特殊文化”,“从大文化形态看,它属于海洋文化”[2];还有一种便是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定海副研究员的观点,他称香港文化“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华洋杂处、中西交汇、多元发展的文化形态。”[3]乍看起来,这三种观点都言之凿凿,各不失为一家之言,然细加推敲,前二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有一位区负责人为在其辖区内分布着三片文物保护区而感叹,因为“不利于商业开发”。这位“区领导”说的是实话,它反映了当前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对开发与保护这对矛盾的认识水平。联系到定海古城的成片被毁,联系到泰山索道工程的执意修建,联系到北京古城风貌一步步被“开发”所蚕食,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就一定要“保护”给“开发”让路吗?文物古迹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而且是子孙后代的财产,不仅属于中国人,而且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任何人无权毁弃文化,包括所谓的“长官”。  相似文献   

20.
1986年4月下旬,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国际博览会第10馆里,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中国的“神灯”15分钟就治好了一例肩周炎;一个失眠10多年的老太太用“神灯”照射几次后,便很快地入梦了;不少心绞痛、关节炎、偏头疼等患者,也都在“神灯”下“光到病减”或“光到病除”。 这次博览会有中、美、苏、德、意、日等18个国家的560多个发明和革新项目参加展出。“神灯”获得了20块金牌中的一块。同年12月,“神灯”又轰动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获得了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银牌。 “神灯”的发明者、就是共产党员、自然科学家、高级工程师、重庆市硅酸盐研究所所长苟文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