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政报》2006,(3):38-42
为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全区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2.
《江西政报》2006,(2):41-41
《江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公开发布。总体预案是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省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指导预防和处置我省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目前,我省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实施总体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的重要保障,对于切实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 总则1.1 编制目的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 编制依据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相似文献   

4.
青政〔2005〕82号1、总则1.1编制目的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编制依据依据宪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  相似文献   

5.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34——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安徽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全面协调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相似文献   

6.
1.总则1.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1.2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处置本省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建立健全组织指挥统一、综合协调有力、联动机制有序、决策科学正确、系统保障周密、应急行为高效、部门资源共享、社会广泛参与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特制定本预案。1.3工作原则1.3.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  相似文献   

7.
豫政〔2007〕66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省政府同意省环保局制定的《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00七年九月三日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突发环境事件,提高全省各级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防止或减轻污染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国家突发…  相似文献   

8.
高园  汪洁 《理论月刊》2010,(4):84-86
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发性强、破坏性显著、防治过程又相当复杂,处置不当必将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因此,造就一支能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高效管理团队,提高全民的应急意识和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公共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只有建立健全适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的应急管理全员培训体系,才能全面提升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9.
《江西政报》2006,(21):38-38
11月23日下午,代省长吴新雄主持召开第52次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公共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十一五”期间,要建成覆盖全省各地、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索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加强应急管理,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针对极端气候环境和日益显现的社会深层次矛盾,沈阳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做好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资和技术准备,加强预警预测、预案管理、信息平台和应急救援等应急体系建设,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处置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本期编发一组市政府应急办近期组织的相关研究文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沈小平 《今日海南》2008,(10):33-33
我国自古就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古人关于预防危机思想的经典概括。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但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有待提高。而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加强突发公其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论跨区域公共危机事件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各种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也频频发生,这从多方面提示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家园的时候,不可忽视对于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的防范,尤其是跨区域性的事件,必须有可靠的防治机制来保障。认真思考近年国内外区域性危机事件的防控经验和教训,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共享以及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太建 《群众》2020,(8):8-10
如何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高依法应急治理能力,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对国家治理和法治建设的重大考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依法防控,强调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近期疫情防控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治理和法治的短板、漏洞和弱项。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防控的法治保障,全面提升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的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4.
《江西政报》2006,(2):40-40
省政府12日发布《江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共6章,分别为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和附则。总体预案是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省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省政府应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我省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5.
敬海新 《前沿》2010,(15):188-191
由于自然和社会原因,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骤然增多是我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社会表征。灾害、灾难、事故、重大疫情传播、能源危机、宗教矛盾、恐怖主义活动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面对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形势,我国政府应该从建立检测预警机制,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加强信息沟通和媒体公关,提高政府社会动员能力,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善后工作,加大应急培训力度等方面提升政府的应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保障工作,既涉及到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也需要现代高新技术提供保障,同时还需要包括政府部门、社区和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合作。近日召开的“2007中国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保障技术研讨会”上,来自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方代表聚集一堂,就“公共安全应急  相似文献   

17.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办公历《关于编制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国办函[2004]39号)的要求,为全面提高重庆市政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市政府决定编制《重庆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为有效推进这一工作,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市政府决定成立重庆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预案》编制的日常工作。现将成员名单和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为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年度评估分析工作,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精神,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有关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将组织有关方面对2006年度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进行全面评估,请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2006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有关指示精神,建立和完善我市应急预案体系,全面提高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市政府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市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的预案编制工作。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重庆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004]273号),对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进行了布置。目前,市政府总体预案、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预案正在抓紧编制。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预案编制工作要尽快启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0.
问题一: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认识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现在比较基本一致的观点认为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或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性质、过程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