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反恐已成为“9·11”事件后国际社会的首要议题,但美国却利用反恐之机推行既定的霸权战略。对中国来说如何把握反恐与反霸之间的关系,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
谢荣 《瞭望》2002,(38)
近来,在美国一再扬言准备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国际背景下,俄罗斯积极加强和扩大同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国家的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的关系,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际反恐部署形成了新的挑战。 自去年“9·11”恐怖事件之后,俄罗斯借机改善和加强了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关系,双方在国际反恐的问题进行了相当的合作。与此同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发生已近一年,在这期间,世界各地恐怖主义的威吓、爆炸、袭击接连不断,阿富汗塔利班头目扬言这种“战争”刚刚开始,发誓要与西方大国打持久战。与此同时,美国组成反恐联盟连出重拳,各种恐怖组织受到重创而退缩,但仍四处活动。 在“9·11事件”后,国际局势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透过这些纷繁的事件,可以看出,国际局势在“变”中还有“不变”。  相似文献   

4.
唐鑫 《瞭望》2002,(30)
到去年第二季度,美国GDP实现了120个月的连续增长,创下了美国经济史上的新纪录。随着去年经济衰退和“9·11”事件的发生,美国经济处在了一个阶段性的转折点上。 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安全战略的调整使财政支出增加。随着世界两极格局的终结,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过10余年的发展后,其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布什入主白宫后,欲凭借实力更广泛更深入地主导国际事务,同时遏制潜在的竞争对手,使美国对外政策的右翼色彩日益明显。“9·11”事件  相似文献   

5.
连日来,“9·11”恐怖袭击事 件和反恐怖战争成了当 前美国朝野无时不在念叨的事情。人们从事件发生后的惊恐万状渐渐转入忧虑将来。在政府的反恐怖战争动员面前,美国人有的主战,有的反战。大家瞻前顾后,普遍焦虑不安。惊魂未定 “9·11”事件发生得如此突然、杀伤如此之重、冲击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是无人预料到的。美国占有全球1/4的财富,军事、科技遥遥领先,政要不乏傲视天下之  相似文献   

6.
自从“9·11”事件,美国对阿富汗 的“塔利班”进行军事打击后, “反恐战争”这个词的价值立即飙升,这就越发使人感到,现在是到了给恐怖主义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给“打击恐怖主义战争”下个统一定义的时候了。否则,这个世界非乱起来不可。 就拿最近的事态来说吧,以色列派飞机打导弹,轰炸巴解总部,扬言不许阿拉法特出门,否则“格杀勿论”,据以色列  相似文献   

7.
为期两天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于6月27日在加拿大西部偏远的卡那那斯基斯度假村落下帷幕。这是八国集团首脑在去年美国“9·11”事件后举行的第一次会议。过去八国首脑会议通常以讨论世界经济问题为主,而这次会议的关注话题是中东问题、反恐问题和援助非洲。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2,(37)
本刊驻开罗记者姜显明报道:由于“9·11”事件由基地组织头目、沙特富翁本·拉丹谋划,参与者多为来自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因而美国和西方不断出现反穆斯林、反阿拉伯的报复性逆反宣传。加上美国以反恐为名,一味偏袒以色列,频频把反恐矛头直指两伊、也门、苏丹和黎巴嫩等中东国家,并对沙特和埃及等  相似文献   

9.
在“9·11”事件发生两周年之际,人们发现,虽然美国在国际上组织起声势浩大的“反恐”联盟进行“反恐”,世界各国也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合作“反恐”斗争。但是,各种类型的恐怖事件如法国油轮被炸,印尼的巴厘岛爆炸,莫斯科人质事件,印度孟买爆炸等仍不断发生,而且地域不同,恐怖活动的特点也不同。人们不得不对两年来国际“反恐”斗争进行反思。为什么各种形式的恐怖“反”而不止呢?  相似文献   

10.
来自海湾地区的新消息称,利雅得和华盛顿正慎重考虑撤出5000名驻沙特美军的问题。这是因为“美国对削减在沙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慎重考虑,他们觉得把军队调往其它地区更好,有可能选择邻近的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的反美情绪自“9·11”事件以来日趋强烈,一向甚为密切的沙特同美国的关系出现明显裂痕,美国在沙特基地上的部分驻军和辎重开始转移。这对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下一步反恐战略,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美国遭恐怖袭击以及反恐战 争的爆发,使本已脆弱的 世界经济形势更趋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多,复苏时间推后;但全球联手采取措施,复苏条件日渐增多,潜力依然存在;反恐怖与防衰退为国际经济合作创造氛围、拓宽空间。萎缩加剧复苏延后 世界经济衰退似难避免。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9·11”事件使全球损失3500亿美元,世界经济将因此减少一个增长点。然而,由此带来的后遗症很难用数据评估,远远超过一般天灾人祸或常规战争。国  相似文献   

12.
去年“9·11”事件发生后,曾有国际舆论预言,这一“划时代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反恐战争将导致“下一个世界秩序”的诞生。近来,所谓“世界新秩序”正在降临的舆论时有耳闻。这些说法是符合实际的,还是牵强附会的,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涉及国际秩序的一些微妙动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在“9·11”事件之后,又有新的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突出特点: ●范围广。如果说,以“9·11”为代表的国际恐怖活动主要针对的是美国的话,那么去年以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则呈现出全球蔓延的趋势,从巴厘岛到三宝颜,从克什米尔到中东,从俄罗斯到肯尼亚,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已经在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弥漫开来。  相似文献   

14.
最近,美国政坛突然热闹起 来,在反恐战中一直号称 “两党一致”的共和、民主两党不再“一致”、双方围绕“9·11”事件的情报问题展开了激烈争斗,“口水战”愈演愈烈,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5.
李钢 《瞭望》2001,(49)
美国“9·11”事件虽然一度 导致石油价格波动,但并 未出现人们所担心的油价持续上涨,相反,世界石油价格在短暂上扬后,便开始呈现持续下落的趋势。今年11月纽约原油市场价格降到每桶18美元左右,同一年前相比,世界原油价格下降了50%。从“9·11”到11月,原油价格每桶也下降了12美元。如果今后一段时间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之间在原油限产问题上达成协议,原油价格有可能逐步回升,保持在每桶20-25美元的水平。 供需失衡导致 油价下跌 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是供需失衡。从需求方面看,“9·11”事件沉重地打击了美国投资  相似文献   

16.
作为阿富汗的近邻,22年前 在抗击苏联入侵阿富汗时 期,巴基斯坦曾是一个前线国家。但它也许不曾想到,22年后,会再次作为一个前线国家被历史推向前列。 21世纪的第一场战争正在阿富汗打响,而这场战争的打击对象是巴基斯坦在外交上予以承认的塔利班政权和在其庇护下的恐怖主义头目。被认为策划“9·11”恐怖袭击事件主要嫌疑犯的本·拉丹及由他领导的“基地”组织。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认定藏匿在塔利班控制区的沙特流亡富翁本·拉丹是策划这一惨案的“主要嫌疑犯”,并声称已掌握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是不平静的一年,人们在企望和平和繁荣的同时感受着焦虑和不安。2002年的世界经济仍然在复苏和衰退的边缘徘徊,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表现仍然是乏善可陈;除了中国之外,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亮点也不多。受“9·11”事件的影响,2002年的国际政治是围绕反恐这个主题展开的,而在世界各国积极投入反恐斗争的同时,恐怖主义的气焰和活动却出现了反  相似文献   

18.
在“9·11”事件后,美国开始认识到:要铲除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温床就必须解决中东问题,同时要建立世界反恐怖联盟就必须赢得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支持。有舆论说,布什政府在逐步改变在中东问题上所谓“不干预”政策。 连日来,美国力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外长佩雷斯举行停火谈判;布什并公开表示支持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2,(37)
世界经济在进入新世纪后形势急转直下,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同时萎靡不振,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定的时期。恰巧于此时发生的“9·11”事件,似一次强震,加剧了这种动荡。 美国经济霜打秋叶 新世纪第一年,美国经济经过10年持续增长之后已成强弩之末,渐显衰退症状,据当时公布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美英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已使塔利班政权垮台,恐怖分子训练营地基本被摧毁,但是本·拉丹及其“基地”组织负责人至今仍然下落不明,美国反恐怖战争的下一个目标更是引起全球关注。 本·拉丹在哪里 左右反恐战争指向 现在关于本·拉丹下落的传闻形形色色:有消息说,本·拉丹已在美英的狂轰乱炸中丧生;也有人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