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彭安玉 《唯实》2013,(2):84-87
有了国家,就有了官吏;有了官吏,就有了"清官"与"贪官"之别。在中国历史上,"清官"一词最早出现于宋元的戏剧和小说中,但在二十四史中,为"循吏"、"良吏"、"能吏"立传者,不在少数,这些循吏、良吏、能吏也就是后来通称的清官。  相似文献   

2.
"清廉乃为官之本,节俭乃做人之基。我坚守清苦的日子,并不是想追求名声,而是立志自修"。裴侠,字嵩和,南北朝时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临猗一带)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独具风采的清官廉吏。他一生公正刚直,清廉俭朴,一心为公,深得百姓爱戴,享有"独立使君"之美誉,北周文帝对他赞赏有加。  相似文献   

3.
清官碑     
清官碑陕西省蒲城县博物馆珍藏着一通清代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刻制的石碑。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清官碑"。碑文是当时任蒲城知县的湖南人蔡信芳撰写的,正面记述了当时一件财产纠纷案的审理经过:本县苏坊乡村民齐佐清夫妇,家中有一叔母陈氏,及一个年仅三岁的养子...  相似文献   

4.
巴依 《先锋队》2013,(10):48-49
名人哪个朝代都有,而名人又分为两种:一是载入史册,列传为荣的;二是民间流传,百姓喜欢的。而两者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名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的人。白居易29岁考进中士,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敢直言、爱民众、重自律、讲廉洁、干实事的清官。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走下坡路时期,面对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混乱时势,37岁就任左拾遗(谏官)的他,倡导亲民之风,反对宦官专权,竭力挽回残局。他政绩斐然,  相似文献   

5.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83岁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北京逝世,这位当年出席中共"一大"很少发言的代表,后来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关于他的研究资料可谓是汗牛充栋,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这位中共"一大"代表与中共"一大"的一系列研究中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6.
近期,《人民论坛》杂志作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44%的被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做官高危,从一个侧面说明,为官贪腐而葬送前程、葬送生命者自古以来大有人在,为官清廉而成为潜规则的牺牲品者也为数不少。如何做清官,“留得清白在人间”,是需要大智慧的。灿烂的中华史可以说是清官展示大智慧的历史,可资学习的地方很多,譬如清官“治家”的智慧,我们不妨掬一瓢以饮。  相似文献   

7.
清流涤官     
舒炜 《廉政瞭望》2013,(7):18-21
"水能兴邦,邦能兴水。水运系乎国运,国运系乎水运。"辞赋大家何开四认为,自李冰之后,治水清流这条暗线,贯穿了一部古代四川清官的编年史。谁是四川历史上的第一个清官?算来算去,川主李冰似乎可以够得上。治水、煮盐,颇有政声,不过史书中并未有他个人品行清廉的记载,李冰似乎更偏向史书上所描绘的循吏。清官的概念本是儒家思想的产物,直到战国时期,四川这块地方才和中原文化开始接触。这里本身自然条件好,很适合农作物生长,这在农业社会无疑是巨大的优势。有人  相似文献   

8.
2002年1月6日,铁岭市隆重召开了“廉洁勤政公仆”、“廉内助”表彰大会。会上,“廉洁勤政公仆”、开原市威远堡镇党委书记孙祥的妻子、“廉内助”、开原市第三中学党支部书记张然给与会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夫妻双双走上领导岗位,从人生的角色看,他们的地位和环境都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原本可以超然和轻松地言说他人廉与贪的话题,马上就变成自已不可回避的现实。对此,张然深有感触地说:“丈夫的行为毕竟要由他自己决定,但作为与他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爱人,我在精神上与他的交流和心灵上的沟通能起到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支持丈夫做个清官、好官,张然与丈夫制定了“约法三章”。  相似文献   

9.
为了这一片湛蓝的天空──南郑县邮电局局长刘玉龙廉政纪事王恩全早听人说,南郑县邮电局局长刘玉龙,是个"清官"。带着三分疑虑和七分好奇,我们踏进了县邮电局的大门。接待我们的米主任说:"今年任务很重,局长忙得很。你们要找他.除非一大早来。"接着他有滋有味地...  相似文献   

10.
<正>现年49岁的任琼华于1988年和丈夫从四川巴中来到二师三十四团七连承包土地,在七连她干了12年,没有一年亏损过,年年被评为团场的先进生产者。1997年初的一天,在机务上工作的丈夫苟红军回家告诉任琼华:团里动员机务工人买断机车,今后机务工人得自谋生路,他以后得和妻子一起种地了。"那你们的链轨拖拉机谁买了?"任琼华问他。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对家人和亲朋的要求很严格,他有"二不准":一是不准亲友上京找他办事;二是不准亲友打着他的招牌办事。直到胡耀邦逝世,他在浏阳的亲属没有一个人转为城市户口、安排工作的,全都是普通农民。  相似文献   

12.
牧川 《共产党人》2005,(8):51-52
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海青天”、“海龙五”、“笔架博士”、“海强项”都是他的绰号,前两个来自民间,后两个来自封建官场。正史对其评价是:清廉为官、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全心为民。他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清官,也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回族名人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近些年来,由于受某些所谓披露"秘史"、还原"真相"另类书的影响,学界对周恩来的看法比过去有了更多歧见.有歧见不是坏事.但是,在少数著作中出现了一种恶意"贬周"的倾向.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辨析.这里,笔者归纳了非议周恩来的几种说法,讲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有的同志认为,清官思想不是进步思想,宣传它有消极作用。他们认为,清官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宣扬的是:万民仰仗于一人,一人能救万民,世界上有救世主。在今天无论用清官来期望我们党,或者把我们党的领导说成是清官,都不妥当。任何引导人们寄希望于清官为民作主、为民请命的做  相似文献   

15.
近期,《人民论坛》杂志作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44%的被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做官高危,从一个侧面说明,为官贪腐而葬送前程、葬送生命者自古以来大有人在,为官清廉而成为潜规则的牺牲品者也为数不少。如何做清官,“留得清白在人间”,是需要大智慧的。灿烂的中华史可以说是清官展示大智慧的历史,可资学习的地方很...  相似文献   

16.
历朝历代,贪官固然很多,但清官也不少。关于清官吃喝的清廉故事,在各类史书上多有记载。唐朝大历年间,有位郑馀庆,他当过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太子少师,还封了荥阳郡公,食邑两千户,按理说可以过着奢靡的生活了。可是他却一生清贫节俭。有次他请客,吩咐厨子说:"一定要去毛,蒸烂了,脖子别折断啊。"大家一听,饥肠辘辘,觉得不是鸡鸭就是鹅什么的。结果菜端上来,竟然是一盘蒸葫芦。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清官有个贤内助,“赃”官有个贪媳妇。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县,就有这么一个官太太,她凭着丈夫的权势无本开店,赚了个盆满钵满,最后和丈夫一起领刑。服刑已经半年了,连云港市某县原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文利和妻子张淑云回首往事,懊悔不已。  相似文献   

18.
梁衡 《学习导报》2012,(20):1-1
一心为公是官德的第一要义。这是政治立场、政治标准。一个政治家总是以他为公的程度,以他对社会付出的多少来换取人民的支持度,换取社会的承认度。公与私,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是最影响人格与人品的大题目。历史上向来就以怎样对待公与私而分成贪官、清官。一个普通人的私心顶多是引起人际关系的紧张和自己的孤立,一个有权的人有了私心,就会利用权力把公利和他人之利变为一己之利。小者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户力平 《前线》2012,(11):61-62
"厚德"蕴含着尽善、重孝、知礼、睦邻、仁爱、互助、谦让、诚信等风范。作为历史文化古都的北京,"厚德"也体现在不少地名之中,有据可查、沿用至今的就达上百个。迁善居胡同地处西城区鼓楼西大街,胡同里曾有李姓年轻人染上赌博陋习,为改过自新,他在胡同口开了家小饭馆,并请教书先生给起个字号。教书先生见他有改过自新之意,便取《周易》中"君子见善则迁之,见过则改之"之句,为小饭馆题名为"迁善居"。由于他买卖公平,待人和气,短短几年就有了许多积蓄,于是他广行善事。小饭馆经营了几十年,人们便以小饭馆之名将这条胡同称为迁善居胡同。  相似文献   

20.
所谓清官,顾名思义,是指清正廉洁的官吏,与贪官相对(《辞海》释语)。历史上,清官盛称于明清,此前称为廉吏。廉吏有各种别称。汉代司马迁谓之循吏(奉法循理之士)。其《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