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伟 《探索》2006,4(3):4-9
毛泽东一生坚持和倡导“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他的学习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反对自发论,坚持在生活中、工作中和斗争中学习,并在全党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竞赛。他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工具,培养和造就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全中国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劳模精神对塑造劳动者品格,培育"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劳动氛围,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从其生成逻辑来讲,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其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其理论源头,传统的劳动精神文化为其提供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实践基础、理论源泉、文化传统三个维度对劳模精神的生成逻辑进行考察,不仅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还实现了历史逻辑与时代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虽然他没有李大钊、陈独秀那样大的影响。但他最早深入俄国向中国介绍十月革命,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新途径;他最早传播辩证唯物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主持党的宣传工作,掀起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二个高潮。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始终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和科学态度,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相结合,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立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立场和科学态度,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理论的合理“话语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的合理"话语化"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重视理论的合理"话语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机制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理论的"话语化"应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来总体实现。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作为重点突破:将理论体系转化为大众话语体系,这涉及教科书改革,包括理论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更紧密衔接、融合与统一;大众话语体系的建构,即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式与风格的彻底中国化,逐渐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术话语体系,运用多种文化艺术和媒介形式,创造丰富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形式;通过推进民生实践的改革与建设维护和促进人民大众的全面自由发展,以证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实践力量。  相似文献   

6.
杨端茹 《探索》2013,(1):185-188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处于男权社会底层的妇女给予无限的同情和关注,他们在为妇女探寻解放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妇女理论.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传播到中国,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奠基者;毛泽东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体系得以形成,他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开创者;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指导我国妇女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  相似文献   

7.
《向导》周报自创办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主要工作之一。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关于阶级斗争理论、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等问题,《向导》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路径呈现出多样化和切合实际的特点。因此,《向导》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指导了中国的革命,提升了党员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高度重视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运用,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理论强党的重要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在理论学习上,对于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全党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在理论研究上,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理论强党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在理论创新上,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在理论武装上,加强系统教育,使全党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在理论运用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推进全党的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理论武装、理论运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9.
简论新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 ?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等历史进程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特别是在“让历史告诉未来”一节中提出了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建设要坚持老祖宗 ,又要坚持创新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必须鲜明 ,理论阵地必须由马克思主义占领 ;第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必须加强 ,绝不能当作老生常谈而予以忽视 ;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还要继续推进和深化 ;第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上述见解颇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借助大众化的过程得以发挥理论的生命力。文本,就是其存在、施力、做功的载体和形式。推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深入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文本类型及其传播特点、传播策略,这是增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传播效果,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大众化的重要前提。相对而言,实体文本具有直观、动人的特征,而虚拟文本则具有鲜明的流动性强、信息量大等特征。它们的功能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新媒体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深刻改变着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现状。"学习中国"APP作为手机新媒体的推出是新媒体发展与理论联系群众的必然要求,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进行了创新改进,推动了理论走近寻常百姓,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载体的创新发展、理论的有效传播提供了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五.四"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进入新世纪,由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加上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感染力,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能的减弱。而通过大众的实践、主体人格示范,显性灌输与隐性环境熏陶相结合,积极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等路径的实践,可以大幅提高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灵魂"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其中,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理想信念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4.
杨智勇 《世纪桥》2012,(19):43-44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品质之一,这里的"时"在某种意义上指的就是现代化。现代化作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之一,也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乃至在世界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无论经济、政治还是社会都要求现代化,作为我们行动指南的思想、理论同样需要现代化,因此将马克思主义同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从而寻求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和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应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学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坚持理论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要坚决反对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等错误倾向,发扬创新精神,坚持理论学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进一步端正马克主义学风。  相似文献   

16.
引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找到正确"结合"的关键方法,孕育萌发党的思想路线,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培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锻炼执政能力和执政人才,培育优良的执政作风,初步探索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和执政理论建设问题……苏区精神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挥了重要的培育、引导和推进等积极作用,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施存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芳 《世纪桥》2010,(21):31-32
施存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他科学分析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基础。本文拟从以上几方面对施存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进行简单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徐德莉 《党史文苑》2012,(4):25-27,43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蔡和森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宣传起了积极作用,他对于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提出与构建亦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开放性的理论体系。从其形成发展来看,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过程;从其理论内涵来看,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从其理论来源看,它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批判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的;从理论的延续性来看,它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延伸而不断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是我党早期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过卓越贡献。在他的努力推进下,马克思主义开始以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形态出现。他较早提出“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这一重要命题。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并形成丰富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