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剑  颜剑 《小康》2004,(11)
依照中国的传统纪年,2038年,将又 是一个戊午年。 我们不会忘记,在前一个戊午年--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会第三次会议提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正式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 制改革的序幕。 在这一年,中国迈上了新的发展道 路;在这一年,中国人有了一个新的梦想: 未来的中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 谐、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著名作家曹聚仁(1900-1972)诞辰115周年。在非常时期,他曾作为"两岸密使",数十年如一日,为两岸和平统一事业奔走呼号,赍志以殁。他的中国和平统一梦,虽然至今仍未实现,但历史不会忘记他的功绩。解放前夕,《前线日报》社长马树礼先生,为曹聚仁全家买好了去台湾的船票,但最后他选择留在上海迎接解放。1950年7月,曹聚仁只身奔赴香港。行前,他写信给夏衍、邵力子等人。邵力子答复:在海外,也一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他这一去,羁留在外22年。1956年至1959年间,曹聚仁先后六次应邀回内地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9日,台湾当局的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声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台湾当局有关负责人也随之附和: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走到"两个国家",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会谈",等等。语出惊人,海内外舆论哗然,反对声、谴责声不绝于耳。平静的台湾海峡掀起层层巨浪,缓和的两岸关系笼罩着浓重阴霾,台湾岛内经济、人心动荡。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决非偶然。李登辉上台十多年,不断更改对两岸的定位,由开始的"一个中国"走向建立"两个国家"。1988年,他在一次记者会上表白:"中国只有一个,应当统一,也必将统一";"中华民国的国策,就是一个中国的政策,而没有两个中国的政策"。从1990年5月起,他开始脱离一个中国原则,声称"一个国家,两个政府这是现实"。1991年2月制订的"国统纲领",则开始以"一个中国、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为两岸关系定位。1993年以后,他逐渐撕去伪装,从一个中国立场上倒退,鼓吹"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两个互不隶属的主权国家,台北是以‘一个中国’为指向的  相似文献   

4.
在韩国生活的8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一位家喻户晓的韩国总统"御医",他就是被侨民亲切地称为"韩老"的老侨领——韩晟昊。韩晟昊1927年出生于吉林省长白县,1949年因避战乱迁居韩国。他是名誉营养学博士,韩国媒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9月17-23日,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海上丝绸之路华商经济论坛暨世界桂籍侨领联谊大会"系列活动在广西隆重举行。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副主席李卓彬,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副书记危朝安、秘书长范晓莉等领导及世界著名侨领陈香梅女士出席,30多个国家地区的63个桂藉侨社团、商会共300多人应邀参加了活动。这是广西邀请桂籍侨社团最全、桂籍侨领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广西侨联主席韦干主持世界  相似文献   

6.
人物     
《小康》2020,(16)
正感动者中国女排2020年5月17日,中国女排荣获"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中国女排作为中国体育界的唯一代表,最终从21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这是中国女排第四次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感动中国给中国女排的颁奖词是:几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从不言败,你们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缩影,你们的脚步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奏国歌升国旗,你们超越了体育,是国家的英雄。  相似文献   

7.
本刊记者 《黄埔》2014,(5):26-27
正林上元老人生于1924年2月,湖北新洲人。成都中央军校本校第十八期毕业。老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民革中央常委兼联络部部长、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2009年6月,当选为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国家不会忘记有过贡献的人,老兵不会被忘记。"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习近平主席同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新四军老战士焦润坤、国民党老战士林上元以及  相似文献   

8.
微头条     
《小康》2021,(8)
正#4位戍边英雄官兵牺牲,后续情况备受关注#@人民日报从当月评定烈士到隆重迎回安葬,从褒扬金和抚恤金全部发放到解决家中实际困难,各项保障措施有力推进。照顾好烈士的家人,是国之责任。"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国家不会亏待,人民不会忘记。(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一个世界性的伟人。他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战略家,他在考察中国问题时,具有开阔的世界历史眼光;他立足于中国的土地进行斗争,却从未忘记过中国对于世界的责任。他1954年9月在全国人大开幕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50页)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对于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它们对于自己在中国的失败是不甘心的。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号召全国人民必须…  相似文献   

10.
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中国侨领,他热衷于旅居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不仅对海外同胞捐钱捐  相似文献   

11.
余玮 《传承》2009,(5):25-27
周洪宇很忙,但是再忙他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名人大代表。他说:"我对全国人大代表这个身份看得极重,即使再忙,我总会抽出时间来努力履行好这份能为群众‘鼓’与‘呼’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2.
陈欣德 《传承》2013,(7):20
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写道:"广西的山山水水,广西的斗争经历,红七、红八军的革命战友,父亲永远不会忘记。"邓小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也是壮乡人民的儿子。新中国成立以来,邓小平多次为广西的革命旧址和纪念红七军、红八军革命先烈活动等题词、题字,表达他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人的双重经历造就了郝金明坚韧、吃苦耐劳的性格。"这两个阶段,对我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凡是在我的前进过程当中对我有帮助的我不会忘记,对我有推动的我不会忘记,对我有教育的我不会忘记。""万事从一起,万物静中得",这是郝金明鞭策自己的一句名言。郝金明就是在平静之中,从无到有步入辉  相似文献   

14.
左凤强 《友声》2015,(1):42-43
<正>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业(Jean Augustin Bussiere)。""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  相似文献   

15.
相信参加过2009郑州秋交会的酒商及市民都不会忘记宋河酒业的恢宏大气,而宋河酒业也凭一句荡气回肠的"中国性格·宋河粮液",以携电影巨制<建国大业>盛装展出的盛世系列宋河粮液,为中国白酒界树立了不可逾越的时代坐标.  相似文献   

16.
刘敏 《前沿》2013,(14):162-163
一百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腐朽清王朝,建立起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美洲著名爱国侨领司徒美堂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无论是在革命组织的建立和革命舆论的宣传还是在革命经费的筹措上,他在对辛亥革命的支持上都发挥了极为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朱启钤,从晚清到民国,曾担任内务总长、交通总长、国务总理。他在晚清创办了"京师警察",他第一个提出:"修旧如旧"他也是营造学社的创办者。为此耗尽家财。直至今日,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主要成就和基本框架还是营造学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00,(1)
朱基在上海当市长时 ,曾经向一批厂长经理提问 ,你们企业到底有多少富余人员 ,第一个厂长回答 ,我厂下岗20 %,效益不会下来 ;第二个厂长说我厂下岗30 %效益可能会上去。上海市开过一次大型的理论研讨会 ,有位经理很有水平 ,他说 :“你们天天讲公平竞争 ,我认为公平竞争关  相似文献   

19.
一位为侨务事业无私奉献的人──记荷兰著名侨领胡志光胡君胡志光是一位事业有成的荷兰著名侨领,在海外生活了30余载,却始终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他为中国、为侨胞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因而赢得了广大侨胞的好评。华侨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胡志光在贫穷的环境中长大...  相似文献   

20.
黄士康 《小康》2006,(3):86-87
智利不仅是南美第一个同我国建交的国家而且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拉美最早同我国开展民间来往的国家。我与智利有缘,学生时代,受教于智利友人;1967年首次由外交部派驻智利工作5年,开辟中智关系;1986年重返该国,出任大使,一呆又是近5年。算起来,我在这个国家生活长达10年之久,占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