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书香 《创造》2010,(11):80-80
推荐语这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明了的书。它就是神秘的《易经》,也称《周易》。《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易经》的诞生,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世界永远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无不易之理,《易经》从阴阳这一破获一切现象的密码开始,以"生"代"变",将天地万物统一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生生不息之中,所以它不但可以预测,而且在阶段、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人类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呢?而知晓《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带着所有的疑问,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构成。《易经》大约成书于殷末周初。距今三千多年。《易传》是对03经》的解释.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相距七八百年。《易经》起始于古代占筮.实质上是一部哲学和应用相结合的著作,是一部探索人生与社会的奇书.是中国古代经典之首。经典的作用和价值。叶圣陶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说:“经典训练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而推广到整个社会.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既不能数典忘祖,将《易经》束之高阁,或是斥之为封建迷信,弃之如敝屣:也不能将它庸俗化,当作装神弄鬼、  相似文献   

3.
《易经》,旷古一绝,稀世奇书。其内容博大精深,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社会意识形态各个领域都发生过、并且继续发生着重大影响,因而2000多年来,易学界的学者对《易经》研究的兴趣有增无已。最近,阿苏大岭同志撰著的《破译千古易经——兼论彝汉文化的同源性》(以下简称《破译》)已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它新鲜的材料与独到的见解,迥然有别于其他易学论著,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松州》2016,(4)
正产生于上古时期的《易经》,是先人的集体创作,因此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中华文化之源、诸经之首、诸学之母,而且也是全人类最优秀的普世价值和生态文化。几千年来,易经犹如思想灯塔,朗照中华民族的遥远航程。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致使《易经》"养在深闺人未识",未能很好造福人类。当前,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急需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加以诠释。而《易经》当之无愧。一、《易经》在国学中的重要地位《易经》内容极其丰富,对于中国几千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深刻影响。无论孔孟之道、  相似文献   

5.
鼎新革故是中国的一个成语,它出自于《易经》的革卦与鼎卦,相当精辟地概括出《易经》的精髓。在“革卦”的彖辞中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段彖辞,说明了两点:一、《易经》中记载了上古人类对天文气象变化的认识,制订了立法,教民按时耕作;记载了上古人类制作渔网、农具、衣服、舟揖、驯牛、驯马为交通工具,造屋、制火、制陶、制鼎、治水等技术,推动了上古社会由渔猎时期开始向农业社会的变化。二、对于无道的昏君应当革命和征讨,而且《易经》认为:只有领导人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才能取信于民,受到群众的信  相似文献   

6.
说“合”     
“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为广博、精深的一个字.孔子说过.“君子贵为合”.《易经》也把追求天、地、人合作为宇宙的最高境界.在我看来,统战工作就是做“合”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尚书·洪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范》在《尚书·周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代治经学的人,莫不有所研讨。但大多数是“妄生穿凿”(顾炎武:《日知录》卷二),附会术数,以致把古人朴素的文字说得奥妙无穷,河图洛书,竟成玄学。解放以后,虽然脱离了封建迷信的窠臼,但有的学者认为,它不过是“描绘出一幅神权政治的蓝图”,旨在“宣扬神权政治”(王世舜:《尚书译注》)。笔者学殖荒谫,于时贤所论,仍觉未及尽词,故略申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刘青 《思想战线》2003,29(6):133-135
现在通行的各种《易经》版本中,对“亨”字的解释大致有两种:一为“亨通”、一为“享祀”。究竞谁是谁非,一时难以评断。而一些民族中占卜前先祭卜神的风俗,却为后一种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亨”字所出现的语境,以及其他一些出土与传世文献资料都证实了古人于筮前先享祀卜神的可能性,这应是“享”字所传达的内容,也是《易经》研究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化典籍,在卜筮基础上产生的《易经》部分,以爻词的形式记录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各种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猜测,在神学唯心主义的外壳中,包蕴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些辩证法思想不断被后人重视,发挥和扩展,形成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传统。在《易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易传》,以解说《易经》的形式,反映了中国战国中后期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秦文敏 《湖湘论坛》2001,14(3):85-86
《易传》是战国时期儒家佚名(统解释《易经》著作的汇编,是《易经》最古老的注解,共七种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由于《易传》和《易经》产生的历史背景、认识水平、阶级基础都不相同,因而这两部书具有明显的区别。《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易传》则为一部哲学著作。《易传》在形式上是解释《易经》的筮法体例、卦象、卦名、卦爻辞及其义理的,却往往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概括,并借以系统地阐发作者的哲学观点。 《易传》对儒家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它在道家的影响下,创…  相似文献   

11.
自兴道 《思想战线》2004,30(4):103-107
“对称”和“简单”是 5 0 0 0多年前中国《易经》八卦的根本和灵魂 ,也是现代科学相对论的立论基础。 2 0世纪初 ,爱因斯坦把简单性提到了自然哲学基本原理的高度 ,他对相对论与《易经》关于“对称”和“简单”的理解所达到的一致性 ,令人感到极大的震惊  相似文献   

12.
《易经》关于世界的判断《易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周易·系辞传》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在古人看来,《易经》在内容的广博上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而在论道的深刻程度上,又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哲学书。朱熹《周易序》曰:易之为书,卦爻象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人……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著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交,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故得之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可以谓…  相似文献   

13.
《周易大传》(以下简称《易传》)是我国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一部专门阐释《易经》的重要著作。它通过对《易经》的说明,表达了极其丰富的学术思想,二千多年来一直闪烁着哲理的光辉。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曾对我国古代辩证思维的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即使到了今天,它也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这里仅就它对企业管理的启迪意义,作一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遥祭屈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歌 《公民导刊》2010,(5):53-53
<正>司马迁谋篇《史记》,隆重推出了一位能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2000多年来,凡有爱国之心的华夏子孙,年年都在为这位杰出的古人祭奠。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打小记忆中,百姓们会在那天将传统节日的符号张罗打点,把龙舟、粽子与屈原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陈艾。这是中国百姓祭奠楚子千年不变的情缘。  相似文献   

15.
董晓京 《思想战线》2007,33(6):127-128
石寨山型铜鼓作为滇人的神器和礼器,是滇人宗教信仰的产物,它的花纹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图案,更多是宗教内容。卡西尔在《人论》中认为,远古的人并不是以各种纯粹抽象的符号而是以一种具体而直接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情绪的[1](P36)。石寨山型铜鼓上的花纹,就是滇人与自然之神沟通的一系列宗教性的符号来完成的。一、太阳纹关于石寨山型铜鼓上太阳纹所蕴涵的意义,有学者认为太阳纹是统治者用来神化自己的统治[2](P151)。也有学者认为太阳纹也表达了使用铜鼓的民族对阳光雨露的渴求[3](P186)。我们认为石寨山型铜鼓上的太阳纹表达的是古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人类学家谢里·奥尔特纳教授(Sherry Ortner)发表于《美国人类学家》(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73,75 (5):1338-1346)的《论关键象征符号》(On Key Symbols)一文的中译。以谢里·奥尔特纳的关键象征符号理论为对话比较的参照,对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象征符号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的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象征符号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学理和学术意义,有助于我们建立国际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式象征符号理论和中国式象征符号话语体系。其一,奥尔特纳对符号学的贡献在于:廓清了对符号的分类,归纳概括出与之对应的两种功能,对于符号的认知具有原理性意义。她指出,对各类符号的第一个主要分类,是沿着一个连续统,并且把它的两端分别称为“总括”和与之相对的“细化”。她强调这是一个连续统,同时要从这个理想型的两端入手。其二,奥尔特纳的研究为我们认识符号类型,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这对于我们在跨文化语境中认知、了解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关键符号,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学术视野和学理路径。她认为,细化象征符号类型之所以受到珍视,主...  相似文献   

17.
类比推理是一种与归纳推理不同的逻辑方式;《易经》的思维方式是类比而不是归纳。类比思维有其优点,但也有缺点,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类比思维是原始思维的遗留。  相似文献   

18.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著名的遗民诗人、学者,他荟集古今学者的学说炮制《庄子》,对庄子虚无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使其唯物思想和质测之学得以展现。方以智主要是以象数来会通《易经》与《庄子》内篇七篇,通过《药地炮庄》三十三篇,使庄子学著作始终贯穿着易学象数学思想,从而把以易解《庄》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以"公因"、"反因"说来解释《庄子》则更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实为以往的一切解说者所不能及。  相似文献   

19.
周若辉 《湖湘论坛》2003,16(1):94-95
江泽民同志强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与时俱进”的命题的提出 ,融汇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 ,以中华民族特有语言、文化和智慧 ,阐释、坚持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思想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一、与时俱进的本义是“生生变易” ,开拓创新从词源和词义上看 ,“与时俱进”源于中国古代《易经》中的“与时消息”或“与时偕行”。它与《易经》中的“生生”原则息息相关 ,一脉相承。自《…  相似文献   

20.
蒋强  周爱保 《求索》2010,(10):125-127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内容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黄帝内经》,无不与《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易经》研究的不断深入,《易经》思想在管理领域的作用愈发受人重视。本文主要对《周易·革卦》涉及的"唯变所适"思想、变革思想及其原则等作出阐述,旨在说明: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没有普适的永远有效的经营策略,适时调整甚至改变既定计划,时时密切关注时势变化态势,作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将企业打造成适应型组织,是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经营管理的永续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