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华人在菲律宾的同化和融合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史家亦各有撰述,但多囿于某些方面,如有关论述较多地集中于菲化政策对华人同化和融合的影响等方面。据此,本文拟从菲律宾的国家政策、中华文化传播及其保留程度、华菲通婚影响、国际形势等方面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菲律宾华人同化和融合的有利及不利因素。有利于华人同化和融合的因素(一)政府政策(1)菲化运动二战后,菲律宾实现了政治独立,新政府全力推行菲化运动,借以翦除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所谓菲化运动,是由菲律宾的既得利益集团、政界等,通过国会立法或有关当局的行政法令,规定菲律宾境内的企业、事业经营及某些职业,只有菲律宾人才享有经营就业的权力,禁止外侨涉足的一种民族主义运动。因此,菲化运动是在立法上采取排斥、限制措施为其特征。通过的菲化法案包括:菲化公共市场摊位法案,菲化零售业法案,菲化米麦业法案。第一个法案于1948年获得通过,它禁止华人在公共市场经营菜摊;1954年的零售业菲化案则规定:1954年5月15日以后有菲律宾公民可以从事零售业。在这一天以前已从事零售业的外侨,可以继续到他们死亡或退休为止,但他们的后裔须于6个月后开店。在法令获得通过的10年内,外侨的公司与合伙企...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多世纪内,菲律宾华文教育经历了产生—兴起—衰微—发展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初的侨校菲化政策使华文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菲律宾华人社会积极推动华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世纪以来菲律宾岛内出现了一股学习华文的热潮,华文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但由于菲律宾华文教育存在制度问题及外部主流文化的强势围攻,菲律宾华文学校传承中华文化、复兴华文教育则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马科斯总统在菲中关系缓和的前提下,打破菲律宾历届政府奉行排华政策的惯例,采取积极的同化政策,放宽华人入籍限制,使菲律宾华侨得以获得公民权,转变为菲律宾国家公民。文化上的侨校菲化政策推动了外来少数民族族群的华族很快融入菲律宾主流社会。从1975年至1985年,在马科斯同化政策的影响下,菲律宾华人社会形态发生了剧变,从侨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形,菲律宾成为世界上华侨华人融入所在国最好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华文教育开始于1899年,经历了创办、发展、复办、繁荣、鼎盛(督查)、衰弱(菲化)、振兴七个发展阶段。目前,华侨华人正致力于华文教育改革,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华文教育体系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明清虽然实行海禁政策,但是中国沿海商民仍然下海经商。通过对明史、东南亚华侨史研究发现,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在马尼拉发展转口贸易,急需中国瓷器、丝绸,因此对华人采取友好招徕的态度。明朝灭亡的前二十年,政府无暇顾及沿海商民的出海活动,闽南人迎来了移民菲律宾发展商业的黄金期。随着菲律宾华人的增加,以闽南人为主体的华人社会形成,闽南商文化成为当地华人圈中的主流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鼓励华人从事商业活动。康熙二十三年,闽海关设立后,闽南人赴菲贸易再度活跃。16到19世纪,是菲律宾华商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6.
笔者出生在中国泉州石狮大仑村,12岁时随家人飘洋过海来到菲律宾,至今旅菲已有50多年。尽管远离祖国,但笔者一直怀有一颗中国心。多年的旅菲经历也使笔者深深感到,祖(籍)国的繁荣富强为海外华侨华人在居住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海外华侨华人理应为推动祖(籍)国各项事业更好发展贡献力量,理应在推进中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有所作为,为早日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初春时节,我随PSA江苏华科事业群慈爱基金会理事长陈尧、台湾华科事业群董事长焦佑衡开始了一段慈善之旅:4月1日,赴北京拜访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汇报基金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的设想,得到了张主任的高度好评,并听取了国台办就做好本会慈善工作的指导意见。4月2日,拜会宋庆龄基金会,就本会慈善工作与宋庆龄基金会开展项目合作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9月5日,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务委员王勇出席会议并讲话。王勇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发挥慈善三次分配作用的政策机制,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助力扶弱济困、促进共同富裕。182个爱心个人、爱心团队、捐赠企业、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获得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中华慈善奖"是全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项,自200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表彰活动,  相似文献   

9.
《统一论坛》2013,(3):46-47
非洲◎四川省雅安市发生地震后,博茨瓦纳华侨华人纷纷为灾区捐款。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馆代办梁碧真、参赞马连星,博茨瓦纳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暨华人慈善基金会会长南庚戌、博茨瓦纳华人妇女协会会长宋丽萍、中资企业协会及华人社团代表、捐款单位代表及个人共50多人出席了捐款仪式。本次捐款活动由博茨瓦纳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暨华人慈善基金会牵头,并联合博茨瓦纳华侨总商会、中资企业协会、华人妇女协会、江西同乡  相似文献   

10.
正王勇出席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时强调:促进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务委员王勇13日在北京出席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时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慈善法》,积极发挥慈善先进典型标杆作用,更好促进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明末在菲华侨人数多达三万余人,时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华侨社会。但由于中菲贸易衰落,华船抵菲急遽减少,且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政府严厉限制华侨入境并苛待在菲华侨,闽粤商民多往东南亚其他地区。至19世纪中期,菲律宾华侨不足万人,是东南亚各国规模最小的华侨社会。  相似文献   

12.
《统一论坛》2007,(1):28-29
亚洲◎近日,温家宝总理访问菲律宾期间,接见了菲律宾统促会会长李荣郇。李荣郇会长表示,菲律宾华侨华人殷切希望中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菲律宾华侨华人将坚定不移地为此做贡献。温家宝总理对菲律宾华侨华人多年来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3.
2002年2月16日,菲律宾和平统一促进会与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以中国和平统一为主题的“全菲大中学校华裔学生作文比赛”,来自菲律宾各地的17所大中学校的116位华裔学生参加了比赛。经过认真评选,最终选出佳作17篇。参赛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方查阅有关资料,纷纷以年轻人饱满的热情、朴实的感情和流畅的文字,阐述了他们对中国和平统一的认识和看法。很多同学在作文中揭露了台独分子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表达了海外华侨华人盼望祖国和平统一的共同心愿,并表示要为中国的和平统一作出贡献。4月23日,获奖的17位同学在菲律宾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蔡国明为名誉团长,沈文、林金城为正副团长的率领下,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参观访问。该团一行得到了菲律宾著名华人企业家菲律宾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指导员陈永栽先生的资助。  相似文献   

14.
后苏哈托时代印尼的慈善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华人精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印尼华人精英的慈善活动具有重视教育、投入数额大、社会影响大、超越族群界限和明显的代际变化等特点。影响印尼华人精英慈善事业的因素是多元的,随着印尼华人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印尼的认同感不断加强,华人精英必将在印尼社会慈善事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6月18日,国务委员王勇在中南海会见了以韦恩·A·麦登为团长的国际狮子会代表团。王勇对该会多年来在华开展慈善服务活动表示赞赏,并希望国际狮子会加强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合作,与中国狮子联会进一步加强交流,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继续  相似文献   

16.
自美国人占领马尼拉后,针对当地流行病泛滥的现象,按照其“现代化菲律宾”的目标,对其医学系统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建立起体系化的西式防治措施与机制。在此背景下,已从西班牙时期开始的华人医学亦深受影响,在郑汉淇等医生的示范作用下,通过菲华善举公所崇仁医院的升级、菲华西医学会的建立,当地华人医学开始由中医主导逐渐发展成为中西医相结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菲华医学文化,崇仁医院等华人医院也成为当地著名医院。  相似文献   

17.
泰国勿洞华人社会具有一种地理空间上的文化生态。勿洞潮州籍华人的先辈从中国来到泰国后,因各种原因而再度迁移到勿洞。勿洞潮州籍华人早期有许多以种菜或种稻为业,后逐渐扩展到其他行业。勿洞潮州籍华人社团建立较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而潮州籍华人在建构当地华人社会的总部“勿洞慈善堂”中扮演着较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一部200余万字、7093个条目的《世界华侨华人词典》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无疑,这是90年代中国侨史学界的一大盛举。金秋时节,作为对华侨华人问题颇有兴趣的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北京大学燕南园,拜访了词典主编、亚非研究所周南京教授,请他谈谈本词典编纂的前前后后。 周教授是位十分健谈、开朗、个性鲜明的学者。在同行中,以实干家著称,著述甚丰。他的《菲律宾与华人》一书今年在菲律宾出版,被誉为菲律宾华人研究中的一部力作。见我造访,他忙放下案头厚厚一叠《东南亚的历史词典》一校稿,让座之余,便打  相似文献   

19.
赵良英  胡斌  廖靖宇 《世纪行》2011,(10):13-13
2011年10月10日上午,来自美国、菲律宾、新西兰等国的40多位华侨华人和辛亥志士后裔。走进修缮一新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馆。追忆百年辛亥历史.深切缅怀革命先驱。  相似文献   

20.
一、革新开放前胡志明市华人社会的教育概况 (一)1975年前期 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华文教育,原本就是为切实提高越南华人的文化水平和社会认知程度。教育活动有助于他们维系华人社会的传统文化和语言。广东帮的第一所学校是1910年创办的穗城学校。随后,有多所其他帮立学校相继诞生。1931年之前,西贡-堤岸地区的华人学校都是小学,只有一所法华中学。但是,15年后,西贡-堤岸地区就有97所中学,招收25226名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