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业庆 《半月谈》2005,(3):44-45
自去年年底中国9年来首次加息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年初再次发出信号:2005年我国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央行最新发布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实现我国利率改革目标的关键。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百姓将从中享受到哪些实惠?  相似文献   

2.
正自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以来,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改革将何去何从?利率市场化会对银行产生什么影响?存款利率是否会上升?这些成为当下人们关心的焦点。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对于其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关乎全局,背负着‘金融稳定’的重大责任,甚至被银行业看作是一场生死之战。"  相似文献   

3.
连平 《小康》2013,(10):20-20
如果利率市场化完全放开,中国的利差收窄路线也将不同于国际常见路线,而是通过贷款利率没有太大变化,存款利率迅速上升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我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骞 《前沿》2004,(9):43-45
从各国的实践看 ,利率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利率市场化。只有从制度上保证利率的灵活变动和结构合理化 ,才能充分发挥利率的功能、才能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目前我国的利率仍由国家集中管理 ,利率管制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 ,具有可控性强、作用力大的特点 ,但也容易出现利率水平和结构不合理 ,利率变动缺乏弹性等问题 ,从而限制了利率作用的发挥。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我国银行业市场数据,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业结构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业集中度会显著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银行业集中度会显著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商业银行在定价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性增加了。随着银行业集中度的增加,银行之间的竞争度也会显著降低,进而降低了商业银行恶性竞争的可能性,最终降低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基于此,文章进一步从银行业结构视角提出了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管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钱静 《前沿》2005,(5):55-57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3年2月20日发布了《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经过了一年多的改革,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利率受政府公共部门的管制, 利率市场化改革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 进一步探索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途径,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和取消对利率的直接管制,由资金供求双方自主确定利率,以达到优化资金配置的目的。我国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经过几年的试点和推行,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制约因素。随着近两年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农村信用社建立有效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回顾,分析利率市场改革的难点,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郭宗曦  张杰 《前沿》2008,(9):41-4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放松利率管制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然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却并不明朗,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金融改革日益迫切的压力下,近两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随之而来的利率风险也逐渐增大。本文在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风险一般性讨论的基础上,以我国银行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针对我国利率风险加剧的状况,分析了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发育状况,提出我国应恢复国债期货以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秦小珊 《湖湘论坛》2005,18(3):63-65
通过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的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利率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因素,指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只能走有次序性、渐进式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银行的知识是高一《思想政治》下册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教师对银行的知识本来就不大熟悉,学生更是缺乏这方面的感性知识,再加上近几年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近期论及金融领域改革诸问题时谈到,我国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利率市场化。这表明,我国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将要加快。什么是利率市场化,为什么要实现利率市场化?人民银行以后怎样调控国家的利率?放开外币利率对人民币的汇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谈谈对利率市场化的一点看法。 一、什么是利率市场…  相似文献   

13.
在"十五"计划的内容中,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利率市场化赫然入目.近年来,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得到了有目共睹的长足发展,利率已成为中央银行调控手段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
利率是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进入深化阶段,在此阶段,相关经济主体的核心利益受到冲击,中小银行存贷危机、债券市场不够完善、现行的存贷比等因紊制约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因此,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维护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积极推进银行经营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放松现行存贷比管制,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启动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前推进,并逐步形成了我国当前双轨的利率体系.随着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内容的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呈爆炸式增长的影子银行系统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系统的特点,然后阐述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形成机制,最后根据影子银行的风险成因,提出防范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创设我国国债期货交易恢复的时机和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期货交易升温,适时推出国债期货,是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回顾过去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失败的历史,分析国内经济现状,发现不仅过去的问题依旧存在,而且市场又出现了新情况。恢复国债期货主要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要进一步促进利率市场化和提高国债市场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客观分析其所需的外部条件与存在的风险,通过加强宏观监管、完善金融市场、培育市场主体、合理调整利率结构、建立保障制度等对策,有效规避风险,稳步、有序地推进利率市场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8.
朱秋霞  徐燕 《理论月刊》2006,(8):134-136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于商业银行资金的优化配置,促进和完善金融市场的形成,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以及业务的发展,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但是它加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难度。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金胜  王杰 《人民论坛》2014,(11):70-72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看,体现了我国金融改革的渐进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产生深远影响,存贷利差缩小,风险加大,经营战略的调整等.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惠 《桂海论丛》2014,(4):43-47
我国金融市场运行中存在扭曲现象,实体经济发展驱动力不足。随着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推进,从根本上改变着实体经济的生存发展环境,处于弱势地位的实体经济部门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冲击与压力难以预测。现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着偏离实体经济发展、资金价格扭曲、资源配置无效等问题,"普惠金融"理念并未真正植入利率市场化改革,实体经济弱势群体遭受挤压。突破实体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是遵循市场价值的基本规律,积极化解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的负向效应,提升实体经济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