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简明 《长白学刊》2001,(6):17-19
中美关系是脆弱的,随时有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但它也有着极强的韧性,始终保持着妥协合作的广阔余地,使其脆而不断。美国对华政策中的遏制因素,是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脆弱的根源,而中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则是紧密联系两国的桥梁和纽带。中美两国只要从共同利益着眼,求同存异,趋利避害,就会限制其脆弱的一面,使中美关系更赋韧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美关系因大事接连不断而被人们分为不同的时间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事件可能不断出现,旧的事件将逐渐被淡化。但惟有所谓“中国威胁论”仍长期困扰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拂之不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诡谲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外交工作的生命"。具体而言,"共同体"理念贯穿了习近平的国际关系和对外战略思想,并由此形成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政策。"共同体"已经成为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理论的显著标识,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提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乎全球治理的具有战略高度和世界情怀的宏大时代课题。从全球治理现实出发,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的全球治理理念表征着全球治理的多重挑战,其现实指向性是在全球治理中维护共同利益,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作为与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有着质的不同的治理方案,无论是从人类制度的多样性来看,还是从中国在国际体系内的发展目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来看,都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寻求替代现行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只是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治理方案的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图雅 《前沿》2008,(5):39-41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提出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国际上对于中国崛起的种种疑虑和不安,表明中国维护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决心,表明中国的基本国际战略是努力维护和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良好的周边环境,实现自己的发展和崛起,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进一步促进世界和平,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21世纪里,“中国梦”与“美国梦”必将是两大影响世界的梦.但二者在文化背景、国家性格、根本价值观、具体内涵、圆梦途径和世界意义等方面都有重大区别.尽管二者有诸多不同,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都是一种激烈竞争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必然也是这样.那么,“中国梦”和“美国梦”也应该是一种大国比翼双飞的关系,而非大国对抗冲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湖北宣传》2006,(1):26-26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再起的主要原因 一、中国崛起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之一,它在反恐战争告一段落之际重新聚焦中国,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8,(1)
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笔者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田德文 《人民论坛》2023,(20):36-39
新时代中国外交在世界格局层面上的价值取向可概括为“多极联通”的新模式,强调世界各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维护和平与发展时代主旋律的联通与共同行动。“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在世界多极化过程中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是推进各国共谋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发展、国际合作、消除国家间、民族间和宗教间的冲突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威胁是美国对中国由来已久的一种偏见意象,它的生成是知识、制度和利益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频频推出中国威胁论,目的在于抑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家威望,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全面维护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3.
韦世强  韦国友 《前沿》2010,(16):129-13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发动"外交革命"以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特权、势力和影响;与"外交革命"一脉相承,毛泽东开展一系列"革命外交"行动,以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然而,"革命外交"所带来的结果是非常复杂的,对它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耿爱先  宁新昌 《求索》2007,(6):126-129
谋求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以和平的方式发展和为了和平而发展是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兵、墨、释诸家的哲学思想不仅为和平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谋求和平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吸收借鉴儒家大同思想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传承了儒家大同思想天下为公的价值观、公平正义的治理观、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同时,还实现了对传统天下观、平等观、义利观的超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儒家大同思想的传承与超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使命与担当,提供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智慧与方案。  相似文献   

16.
17.
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台湾对外政策出现大转折。本文首先分析马英九“外交”政策理念与主张的主要内容,接着探讨其政策主张提出的背景与目的,然后分析其主要特点,最后对其影响与前景做初步简析。马英九主张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协商解决台湾的“国际参与”问题,扭转民进党时代“烽火外交”政策,改以灵活、务实策略处理台湾的“国际参与”问题,这有助于降低两岸在国际社会的摩擦甚至对抗。但马英九提出在“平等”原则下寻求“国际活动空间”与“国际人格”的做法,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活路外交”到底能走多远值得观察。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民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品质。今天,和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和平的思想已经深深地积淀在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之中;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应有的文化基础、共同的文化底蕴。只有和而不同,才能最广泛地凝聚和发挥一切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凝聚用之不竭的巨大活力、提供取之不尽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共同体”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其一生致力追求的理想共同体形态。但“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并不是一经出场就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而是经历了一个从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过程。在人本主义阶段,这一思想具有明显的抽象特征,遵循鲜明的应然逻辑。在历史唯物主义阶段,“真正的共同体”思想走向成熟并科学阐明“真正的共同体”的构成主体是现实的个人、实现方式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与共同体的和谐统一。历史地考察“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发展过程,深刻理解该思想在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下的基本内涵,对于当前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究具有基础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洁 《青年论坛》2013,(6):15-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不但引起了国内的热议和讨论,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宣言以及“中国梦”所体现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分不开的.国际社会对“中国梦”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体现出广泛的认同感,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梦”也存在一些疑惑.我们应该继续增强“中国梦”的有效认同,同时要积极化解疑惑,构建良好的国际环境.总之,实现“中国梦”要充分利用国际机遇,积极应对国际挑战,在国际环境中历练自身,成就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