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清官情结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心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少世纪以来,无论朝代更替,清官情结依然凝聚在人们的心底。“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豫剧《七品芝麻官》主人公这一句唱词,不仅使牛得草这位丑角演员饮誉神州,而且成为相当多的干部们自律的格言。1997年,有人创作了一首《廉政歌》,歌词反复咏唱的是,“为民办事为民作主”,“一任清官万民仰慕”。去年3月15日,朱基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话,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这样的回答,不以人民的公仆作答而以清官自况,其中的意蕴值…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做“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作为一种艺术的语言,出自封建社会的清官之口,是可以的。然而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有人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俨然以能够“为民作主”的好官自誉,这就值得研究了。“为民作主”不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范畴,不应该把这种说法同社会主义民主混为一谈。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下,  相似文献   

3.
翻开报纸,经常看到有关“某某领导为民作主”的报道,起初还有几分感动,后来看了两期《楚天主人》的卷首语慢慢也觉得有些不对劲,以至于有话要说。相对于那些专横跋扈的“衙内”来说,“为民作主”当然是进步了,但我们早已步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为民作主”不过是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所谓“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如今,再提“为民作主”未免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4.
以权谋私、腐败堕落的官是贪官,尽职尽责、克己奉公的官是好官,这两者很好区别。但有一种既不以权谋私,也不尽职尽责,只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这样的官也不是好官。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  相似文献   

5.
郑则平 《政策》2000,(3):20-20
读罢这篇来稿,真为鹤峰的农民高兴,为中国农村的进步高兴。包产到户让中国农民获得了实在的经济自主权利,农村的民主选举,又让中国农民感受到了政治自主权利的神圣。 从为民作主到人民自主,这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推崇“为民作主”,张扬“为民作主”精神,像妇孺皆知的  相似文献   

6.
由民作主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七品芝麻官的铮铮誓言,正气回荡。封建时代,老百姓是当羊放的,做官的任务是"牧民",能有青天大老爷为民作主,怎能不令黎民百姓铭感于衷。人们自发地为海瑞等清官立碑建祠即是明证。这里的"为",主要指替代的意思。当官的,要为百姓拿好主意,办正经事,为百姓伸张正义,替人民做主,使奸佞不得售其奸。推敲一下,如今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仅要"为"民作主,更重要的是真正"由"民作主。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是主体,不要你去替他作主。人民是主,干部是从;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公仆要为主人服务,干部要为人民服务,主人使唤我们这些公仆为他们办事,这才是真正摆正了主从和主仆的位置。民主民主,光为民作主已远不够了,要由民作主才对。东北几省前一阵推行"海选"村民委员会主任和乡人民代表。上面不像以往提候选人,  相似文献   

7.
现在,“为民作主”这种说法颇为流行,尤其在谈到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方面,这个词语出现的频率特高。有的党员干部甚至将这一词语常挂在嘴边上,似乎大讲“为民作主”就等于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为民办实事就一定要去“为民作主”。这话干部说起采虽然顺口,但群众听着却刺耳。其实,这恰恰是“主仆”关系的错位。谁是主?谁是仆?我们的一些干部往往把关系给弄颠倒了。为民办实事应该,“为民作主”却不宜提倡。人民群众和干部的关系,是“主仆”关系,是血肉关系,是鱼水关系。人民群众是主  相似文献   

8.
再说谁作主     
再说谁作主○刘思■法制芳草地■下的小文《三口铜铡不当夸》(载本刊今年第5期),捎带发了点议论,比如“那句‘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戏文里古人说说也还罢了,而今《宪法》第一章里就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当官的却还要以‘为民作主’为己任,民还...  相似文献   

9.
清官难做论     
中国古代的百姓拥戴清官,盼望清官。也许是他们见多了贪官、昏官、庸官,被坑得太苦,所以总指望"青天大老爷"出来"为民作主",雪沉冤,薄徭役,减赋税,好让自己过几天安生日子。殊不知,清官从来只是凤毛麟角,不可多得;而且,做清官难,难做清官,别有一番苦楚在心头。清官难做,难在何处?鄙人不才,试述三则:一则难在自家要讨苦来吃。要做清官,自己,连带妻儿老小,就得过清苦的日子。就靠那么几两俸银度日,香车宝马坐不成,高堂大屋住不上,山珍海味吃不到,绫罗绸缎着不起,诸如出洋旅游、桑那按摩之类赛神仙的消  相似文献   

10.
读贵刊2004年第1期《清官与贪官的十大区别》一文后,似乎觉得还存在此“十大区别”难以作出区别的:比如清官,未必个个爱民、办事透明,也未必爱才、求知;贪官也未必不好学习、吃喝玩乐,等等。清官贪官区别论,40年前在全国学术界,乃至社会中曾引起一番争议。有一种说法是清官比贪官更坏。此说当然出自以阶级斗争是激化还是缓和来界定“好”、“坏”的年代。那时,清官缓和矛盾、斗争,是麻醉剂;贪官激化阶级矛盾和斗争,是摧化剂。前者被贬为合而为一;后者则被誉为一分为二。这当然是因时而说,是形而上学。但清官贪官区别和优劣,本身应是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一句“当家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在相当一部分群众中引起了共鸣,也促使理论界一些同志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地的思考。所以,近年来关于“为民作主”的议论颇有一些,主张沿用者和主张废黜者均有。《社会主义研究》就此先后发表两篇文章(参见1985年第5期周怀玉文和1986年第1期王仲田文)就属于以上两种对立的意见。笔者认为,“为民作主”沿袭至今,利害并蓄,既含某些可取之处,又有难  相似文献   

12.
为官五德     
古之包拯、范仲淹、文天祥、于谦、海瑞、林则徐等清官,都曾凭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民作主的“官德”,赢得万民颂仰,有口皆碑。 新中国建立后,涌现了县委书记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这样的道德理想人物。他们“心中装着人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中 ,难免人民议论种种官 ,一般认为有五种类型的官。一是清官。清正廉明 ,勤政为民 ,讲实话 ,办实事 ,求实效。遵纪守法 ,无私奉献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他们得到的正像民歌中唱的那样 :金奖银奖 ,不如夸奖 ;金牌银牌 ,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据说真正的清官是少数 ,但古今中外历代都有。无论是哪个时代的清官 ,都在人民心目中立下丰碑。政通人和 ,纪律严明 ,依法办事 ,清官也可多起来。二是贪官。贪权 ,贪钱 ,贪物 ,贪色。他们贪污受贿 ,营私舞弊 ,以权谋私 ,钱权交易 ,权色交易 ,贪赃枉法 ,甚至谋财害命。当然 ,这是极少数。如果真的多…  相似文献   

14.
黄禹康 《现代人事》2001,(10):29-29
古之包拯、于谦、海瑞、林则徐等清官,都曾凭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民作主的“官德”,赢得万民颂仰,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15.
发生在湖北钟祥的一起校园投毒案,因证据不足久拖3年不决。在湖北省人大监督下,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撤案。这是本刊在上期“监督”栏目里所报道的个案。此案终结后发生的“花絮”很有意思:当事人给省人大赠送一面上书“为民作主、恩重如山”的锦旗致谢。当记者将稿件送省人大审查时,省人大新闻发言人在签署发稿的同时,却删去了“为民作主、恩重如山”8个字。并批注:“是人民作主,而不是为民作主。监督公正司法是人大的权力和责任(义务),而不是对人民的恩赐和施舍。有关提法涉及民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重大命题,务必慎重!切记!切记!”  相似文献   

16.
清官与贪官的十大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中国不断加大惩腐力度,大大小小的贪官纷纷落马。这并不是说这几年贪官在急剧增多,而只是说明中国的反腐力度在不断加大,以前隐藏着的贪官这几年再也隐藏不住了。正气永远都会战胜邪气。清官与贪官相比,正如好人与坏人相比,好人和清官都是占绝对多数的。不过,清官大都  相似文献   

17.
<正> 以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密云县县长张文、吉林市市长刚占标等人的相继“挂冠”为发端,前一阵子引咎辞职在中国政坛掀起的旋风,预示着这一官员问责制行将具化为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党政官员正在成为一种“高风险”职业。我们终于看到,七品芝麻官的名言“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钟祥的一起校园投毒案,因证据不足久拖3年不决。在省人大监督下,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撤案,当事人给省人大赠送一面上书“为民作主、恩重如山”的锦旗鸣谢。人大的同志感到受之有愧,却之不恭。此事引起了新闻界的关注,几家非主流媒体抢先发稿并对锦旗上的八个大字津津乐道。日前,湖北日报和楚天主人杂志记者按程序将有关稿件送省人大审阅,省人大新闻发言人陈洪波同志在签署发稿的同时,删去了“为民作主、恩重如山”8个字,并批注:“是人民作主,而不是为民作主。监督公正司法是人大的权力和责任(义务),而不是对人民的恩赐和施舍。有关提法涉及民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重大命题,务必慎重!切记!切记!”“为民作主、恩重如山”删得好!批语言简意赅,发人深省!这不禁使笔者想起一幅题为“民主差一点”的漫画: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手里举着一块大招牌,上有“民王”二字。由字形而及字义,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豫剧《七  相似文献   

19.
周怀玉同志(以下简称周同志)在《社会主义研究》1985年第5期上撰文“社会主义民主与‘为民作主’”,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与“为民作主”的关系。文中强调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以及干部与群众的正确关系。这些思想,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周同志完全否定“为民作主”口号的积极意义,特别是把它与社会主义民主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它“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是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大相径庭的”。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这种看法欠当,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清官与贪官到底谁快乐?这是个人生态度问题。有人说,贪官贪污受贿,腰缠万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肯定比清官快乐。但肯定有很多人不会同意这种看法,这既包括众多清官,也包括支持清官的人,康熙皇帝就是其中的一个。据《清史稿》记,康熙非常注意奖掖、扶植清官。他不是等清官去世后才谥什么号,而是在清官还健在时就予以表彰重用。他还大力宣传做清官的好处:“尔等为官,以清廉为第一。为清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祠尸祝,岂非盛事?从来百姓最愚而实难欺,官员是非贤不肖,人人有口,不能强之使加毁誉。尔等各宜自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