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条标准之一,这就使小康社会的内涵更加丰富,标准更加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  相似文献   

3.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保障.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2年3月,和龙市与东辽县一起在全省率先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笔者现结合和龙生态市建设实践,就如何加  相似文献   

5.
孙庆传 《发展论坛》2003,(1):38-38,69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六大为林业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山东是东部沿海省份,林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三年来,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到2000年底,全省有林地面…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南岳作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4A级旅游区,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走发展生态旅游之路,全面建设生态南岳。一是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是风景名胜区的生命线,是旅游经济发展的立身之本。南岳区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按照“严格保护…  相似文献   

7.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奋斗目标,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并称为小康社会的四大特征。关于生态文明,党的十六大曾有明确的阐述: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资源利用率提高,促进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共分四个子目标,其中之一就是生态目标。十六大报告把此目标表述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口继续增加的背景下,如果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那么未来20年污染物排放量、资源消耗量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应该说,近些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的治理、恢复、开发和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所减缓,但资源的盲目开发、无序开采、粗放经营,环境的污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不论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都是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包含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认真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区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十六大在新时期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加强生态型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治本之策。通过建设生态型城市,可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安排城市产业布局,优化城市内部资源与能源的循环利用,建立生态型社会经济体系和生活消费体系;可改善人们工作生活环境的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林业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人与自然、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呼唤林业的大发展,要求加速推进林业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为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林业建设的新起点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林业建设走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是一个森林资源经受破坏、恢复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从不断强化到逐步弱…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政要和广大有识之士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月标,特别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2004年11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人类的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的共同目标只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历史文化各异、意识形态相悖、多方面呈现出巨大差异性的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不论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首次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培育和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观,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生态工程,积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勤  李月明 《实事求是》2013,(3):97-100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生态文明不再仅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一种先进理念,而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作为全国生态脆弱地区之一,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数千年来生活在干旱区绿洲上的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生态文化,是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对于我们培育和发展现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基于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根据,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浪潮,江泽民对林业与生态建设问题作了一系列深入思考.把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到关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高度来认识,发出“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号召;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强调把植树造林,发展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最根本措施.这些战略思考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项基本目标,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制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吉林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我省的优势,做出了建设工业省、科教省、生态省的重大决策,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试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生态文明观念的支撑。生态文明观念是发展生态文明的依托和动力来源,而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生态文明观教育。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大学生的肩上,大学生理应成为护绿的卫士、环保的先锋。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对于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大学生本身全面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充分认识大学生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