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须是为中国先进生产力服务文化,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利益的文化。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既是批判继承的结果更是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文化建设自始至终又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世情、国情、党情复杂变化的当代中国,我们要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就必须要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大力促进文化建设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今,我们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在社会的健康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同中国文化相交融的结晶。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并非在这一概念明确后才出现的。当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中国萌芽时就有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萌芽,而中国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长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思想文化可能先于这一社会形态而产生…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明显处于失调的状态。这种失调因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剧烈变动而更加严重。在重大的社会结构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失调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障碍、离轨、失控现象,尤其对公民道德建设构成严峻挑战。面对文化失调的历史境遇,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一方面承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摒弃其落后于时代的封建糟粕;另一方面与世界先进道德文化相贯通,转变观念形态,转换思维方式,转化行为模式,而又保持中国元素和本土特色,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条件下,要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需要处理好诸多的关系,而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已有的文化传统,从而科学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就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华夏文明在世界上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文明,它之所以绵延五千年而经久不衰,主要源于中国文化基因的优秀和伟大。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就在于它的二维性质。二维性使中国文化具有博大性,从横向看可以知其广博而众多,从纵向看可以知其阔大而久远。二维性使中国文化具有精深性,以简美和精致、思辨性和意象性为主要特点。二维性使中国文化具有经典性,在审美表现上趋向于空灵高远。二维性还使中国文化具有变革性,由此引发的求索性和开放性趋向,决定了中国文化不拒绝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光大自己的五千年文明史。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中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中国的先进文化。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科学性。一种文化,只有在客观地反映人类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真理性认识的时候,才具有先进性。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导上。二是时代性。先进文化是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要求的文化。它反映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是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中国先…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自鸦片战争后就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探索。最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伴随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互动发展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民主和法治进程的重要因素,而法律文化又是影响社会变革的最顽固不化的障碍。而在当代中国,国家主义法律观、暴力主义法律观、工具主义法律观则作为传统观念和政府政策的产物影响着中国当代的法治建设,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当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法律观念的阐述,探索中国公权力异化的深层次文化背景,从而揭示中国法治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0.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深入阐发和系统总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文化建设的丰富经验,逐步形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我党的文化建设理论,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征是与时俱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精辟而全面地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方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依凭历史理性,可以划分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前者应当发扬,而后者则应剔除。中国法律文化应摒弃其潜藏的诸如专制主义、民粹主义等文化传统元素,从深厚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发扬光大,而不是深陷"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梁治平法律文化论式的错误解读,从而为"回"到当下的中国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路探索的实践成果是当下文化自觉的重要基础,"文化身份"的确认和为社会进步"立心铸魂"则是文化自觉的现实使命。而文化自觉现实使命的完成,需要关注和解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由此才能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真正培育起成熟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4.
先秦诸子学说的出现,特别是孔子仁学的确立,把中国文化与历史带进了对普遍性原则和普遍主义理念的自觉与承担。任何把中国文化特殊主义化都是对中国文化的贬低,任何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为理由拒绝普遍原则或拒绝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都是基于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误解。如果会有中国文化的"复兴",那么必定是一种普遍主义理念与普遍主义精神在中国的复兴,而这在根本上只有通过与其他本原文化的相遇、会通才是可能的。在"国学"热的今天,需要警惕"文化义和团"的盲目与"文化原教旨主义"的狭隘。  相似文献   

15.
孙玉杰 《理论前沿》2003,2(22):25-26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方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既有一个方向问题,又有一个立足点的问题。毛泽东不仅解决了中国文化的立足点,而且解决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问题。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1]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是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新中国是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统一。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作了反思性的回顾。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成果将在21世纪成为被继承的“传统”和遗产,另一方面,21世纪的中国文化必将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巨变,在解决世纪之交文化发展课题的基础上而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章史 ,实乃发轫于公文之作。倘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加以审视 ,入“文”以观“化” ,出“文”而入“化” ,可以发现中国公文蕴含着诸多社会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妙趣横生的文化信息 ,并在汉字文化学中孕育、更迭而昂然成为文章之大者 !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德文化植根于集体主义文化,是集体本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而西方道德文化源于个人主义文化,是个人本位的资本主义价值观。这种差异导致了西方道德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会对中国道德文化产生冲击。西方道德文化中的多元主义会削弱社会的价值共识,直接造成社会内聚力的降低,从而使中国社会面临由于异质文化的侵蚀而导致价值共识消失的道德危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为社会指明了基本的价值共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中国社会形成了高度认同的共同理想,社会内聚力得以巩固。只有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够有效应对这场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逐渐深入,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也越来越明显,在这些文化碰撞中,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而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化现象,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国家庭地位的突出、家庭化的社会关系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历史上的地域环境、一直未打破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旧中国的宗法制度、家天下、家国同构思想的影响等。因此,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研究文化现象差异及原因,对于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作为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内在基质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传统的落脚点不在“过去”而在“未来”。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要实行以法治国,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基础,承继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同时吸纳现代法治观念和先进的法律文化,建构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切合中国人习惯特点、具有现代法治精神的新的中国现代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